人民網
人民網

鄉村振興正當時  寧德蓮峰三村的路越走越寬

2023年05月07日12:20 |
小字號

白雲浮似羽,綠野亮如瓊。一條盤山公路,蜿蜒盤旋在滿眼青綠的蓮峰山間,宛如一條彩帶,連綴起沿線村庄。薄霧時而盤於山頂,時而纏於山腰,時而隨風紛飛,在青山綠樹間變化萬千,與滿山青綠相映成趣,呈現出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

正是這條路,鋪就了蕉城蓮峰三村振興的康庄大道,見証了村民對美好生活的一次次奮力奔赴。從徒步翻山越嶺到小汽車開到家門口,從破舊的土木瓦房到亮堂的小洋房,從少人問津到吸引各方來客……

修路修到群眾心坎

新修的蓮峰公路直通蓮峰三村。葉伏國攝

新修的蓮峰公路直通蓮峰三村。葉伏國攝

從蕉城區金涵單石碑出發,駕著汽車沿著嶄新的柏油路進村,一路平穩,不到20分鐘,遠遠就望見一處處黃牆黑瓦的村舍點綴在山腰間,蓮峰三村到了。

天剛亮,葉厝村村民葉成興麻利地起身出門,來到鄰村嶺頭村的“白鶴嶺共享生態農庄”,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家門口就業,每天來農庄幫著澆澆水、修整果園和移栽小苗等,僅工資收入一年就可以領到4-5萬,過去想都不敢想。”葉成興一邊忙一邊笑著說。

嶺頭村、葉厝村和田中村三個行政村在當地俗稱“蓮峰三村”,位於寧德蕉城區城南鎮西北部偏僻的蓮峰山區,與市區僅一山之隔。

一輛小汽車行駛在蓮峰公路上。葉伏國攝

一輛小汽車行駛在蓮峰公路上。葉伏國攝

路,一度是蓮峰三村的痛。“好女不嫁嶺頭男,要住不住葉厝腳”這句話,曾是蓮峰三村的真實寫照。礙於山路崎嶇、交通不暢,蓮峰三村發展一直較為緩慢。

盡管蓮峰三村離城區隻有8公裡,但這裡曾卻沒有一條像樣的通村路,村民出行隻能徒步。

回想起蓮峰三村不通路的日子,嶺頭村村民代表林明生頗有感觸地說,“當時實在是太窮了!進趟城來回要一整天,新鮮的農產品運不出去,外面的飼料、肥料等農資物品也隻能肩挑背扛運回來,遇到大雨天,常常會出現水毀塌方。”

憧憬著山外世界,看著腳下的泥巴路,村民們望眼欲穿。大山就像一堵厚重的“圍牆”,困住了村民的希望。

轉變的契機始於2000年。當年,原閩東日報記者陳成鐸來村裡採訪調研,看到有些村民以稻草當床墊,蓋著一團破棉絮,不少村民家中還吃著野菜拌地瓜粉,大為震驚。他深入調查后,將了解到的情況寫成內參報送給省政府領導。

俯瞰嶺頭村滿山青綠相映成趣。范陳春攝

俯瞰嶺頭村滿山青綠相映成趣。范陳春攝

隨后,在省、市兩級的關心支持下修通了蓮峰三村通往外界的公路。歷經3年苦戰,一條通往寧德市區的16公裡鄉村公路終於在2003年8月順利完工,打通了蓮峰三村發展的脫貧致富路。

然而,多年過去,這條通村公路因年久失修、路面狹小,坡陡彎急,導致貨車難通行,小車錯不開。路,仍然是蓮峰三村的痛。

直至2020年,蓮峰公路在市、區兩級的關心支持下,被列入“百鄉千村”路網提升改造項目。2021年10月,蓮峰三村開始了第二次大修路。

這一次,蓮峰公路升級到四級公路雙車道標准建設,路面拓寬到了6.5米,鋪上了瀝青混凝土,徹底解決了村民行路難的問題。

如今,從寧德城區開往蓮峰三村僅需20分鐘車程。村民說,現在周末節假日來的游客比村裡人還多,黨和政府真的是把路修到了群眾的心坎上。

致富之路越走越寬

白鶴嶺共享生態農庄一角。范陳春攝

白鶴嶺共享生態農庄一角。范陳春攝

進出村裡的路變得越來越寬,村民的致富路也越走越寬敞。

蓮峰公路通車后,每到周末節假日,嶺頭頂的游人便絡繹不絕,市民在此可觀城看海俯瞰整個寧德市區。這裡已成為市民近郊徒步、假日休閑首選之地,旺季時,一天游客人數超過2000人次。

“路修好后,村民能‘走出去’,游客也能‘走進來’。村裡適時搞起了鄉村旅游,隨之興起的餐飲住宿、土特產銷售加上種養等收入,村民去年人均純收入超1.9萬元。”嶺頭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石信鶴說。

余孝金從前是葉厝村裡的貧困戶,2003年,蓮峰三村通了公路后,他便和家人在村裡辦起了農家樂,吃上了“旅游飯”。

老余今年75歲,有一張黝黑的臉,日頭和汗水在他臉上刻下皺紋,這是個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地道道的庄稼漢。

“過去用鋤頭在地裡刨不出幾塊錢,現在拿起鍋鏟子就能賺錢。”老余說,如今,沿著這條新修的公路,游客能直接把車開到他家門口。

在白鶴嶺共享生態農庄,隻見漫山桃花綻放,杜鵑爭艷,無處不風光。負責人張世仁正帶領著村民修枝,清除果樹上的弱枝。

2015年,一次機緣巧合,張世仁通過招商會,將企業入駐到了嶺頭村,之后他便一頭扎進村子裡搞起了農業。

張世仁說,目前基地種植了300多畝的水蜜桃、獼猴桃、黃金油奈等水果,日常主要招聘當地村民來打理果園。除了土地流轉的固定收入,企業每年的勞務用工,還給三個村帶來60-80萬元的增值收入。

白鶴嶺共享生態農庄水蜜桃成熟時

白鶴嶺共享生態農庄水蜜桃成熟時。蕉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自從張總公司入駐村裡后,我們工作機會多了。”“我們自己還種其他農作物,平時有空就到這裡打零工,一天150元,一個月下來也有3000元的收入。”問起近年來的變化,正在基地裡工作的村民紛紛談論起來,桃樹下不時傳出陣陣爽朗的笑聲。

眼下,張世仁正籌劃將農庄打造成一個集休閑觀光、農事體驗、產品銷售等為一體的共享生態農庄。目前,農庄已開展果樹認籌、城市菜園、家禽認養等項目,吸引了超百名市區群眾認購。

張世仁說,下一步還將在“共享農庄”裡探索發展共享農家樂、農業科普、星空帳篷營地等新業態,進一步帶動三村農文旅發展。

公路一暢通,蓮峰三村發展的思路也隨之打通。

依托豐富的資源優勢,近年來,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蓮峰三村編制整體發展規劃,並確定了“都市后花園”的發展定位。同時,立足該片區產業特點,三村合力引入了農產品加工項目,合股成立蓮峰三村食品有限公司,修建生產廠房,成為當地首個村集體項目,平均每年為村集體增收10萬元。

在修路的同時,三村還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對沿線幾個自然村村居環境進行了整治,嶺頭村山頂觀城看海觀景台、休閑服務設施項目、林厝生態農業體驗園服務中心等60余個項目相繼在三個村落地。

曾經“困”在大山裡的蓮峰三村,逐漸蹚出了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嶺頭頂上俯瞰寧德中心城區。范陳春攝

嶺頭頂上俯瞰寧德中心城區。范陳春攝

幸福之路成就振興夢

談起村裡的變化,嶺頭村村民都說“周指導”功不可沒。村民們口中的“周指導”是嶺頭村的“鄉村振興指導員”周水生。

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

2020年,寧德市推出鄉村振興指導員制度,號召有志於從事鄉村振興工作的干部,脫離原崗位但保留職級待遇,到鄉村振興試點村、產業薄弱村、革命老區村擔任鄉村振興指導員,周水生便是其一。

當年6月,周水生離開機關,以鄉村振興指導員的身份來到嶺后村。駐村后,他深入走訪留守的所有村民,全身心投在村子裡,與鎮村干部群眾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探討發展思路。

“嶺頭村地勢高,生態保持良好,擁有兩萬多畝林地和約三千畝的梯田,是‘天然氧吧’。”周水生說,這裡具備建設觀城看海、健體養生、休閑體驗式農林公園的絕好條件。

發展方向確定后,周水生與鎮村干部多方奔走,爭取到市、區兩級有關部門及社會各界的支持,並通過招商引資邀請幾十批客商、企業到村裡考察洽談,解決項目建設資金問題。

駐村2年多來,周水生每月至少20天都在村裡,越是周末、節假日游客越多,他更是待在村裡。如今,看著嶺頭村面貌一天天在改變,一心扎在村子裡的周水生心裡很暖。

“我是‘外援’,村民卻不拿我當‘外人’。”周水生說,未來將努力把嶺頭打造成一個集觀光、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綠色生態“都市后花園”,為群眾打造一個溫馨亮麗的家園。

環村水泥道路鋪好、休閑廣場、景觀湖等美麗鄉村建設項目落地……同樣,在鄉村振興指導員的引領下,葉厝村和田中村的發展也是風生水起。

“民宿、餐飲、休閑農業,這些過去不敢想的業態,如今都一個個都提上了日程,有的已經開工建設,蓮峰三村將迎來第二次新生,幸福的日子越來越有奔頭咯!”嶺頭村村民劉佬森說。

嶺頭頂咖啡屋正在緊張施工中。葉伏國攝

嶺頭頂咖啡屋正在緊張施工中。葉伏國攝

嶺頭村頂4部房車、6座玻璃房已到場進入安裝,預計下月初投入使用﹔觀城看海平台旁休閑咖啡屋已完成內部裝修......

村裡的喜事接二連三,村子的路越走越寬。在蓮峰三村村民的眼裡,蓮峰公路已不是一條簡單的路,它拉近村裡和山外世界的距離,更燃起了村民創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堅定信心。

蕉城區委書記何必良表示,下一步,蓮峰三村將按照“規劃先行、產業優化、資源整合”的思路,以公路提升改造為契機,強化黨建引領,在古民居保護與開發、景觀設施改造提升、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下功夫,加快開發白鶴嶺古官道文化核心、坪崗採摘休閑園、八斗茶文化產業園、茶籽洋花卉種植觀賞園等文旅資源,引入房車營地、露營風、咖啡屋等業態,努力打造成中心城區“都市后花園”。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