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市“最美退役軍人”戴瑞奇:老兵有擔當 在社會大舞台上續寫新篇章

軍旅生涯,他不畏艱難、沖鋒在前,堅守在為黨和人民服務的一線﹔轉戰商場,他不計得失、回報社會,不斷擦亮無私奉獻的鮮紅底色﹔他是單位好領導,他是優秀企業家,他是社會好榜樣,他就是寧德市“最美退役軍人”戴瑞奇。
心中有黨,奮力創業譜寫發展新篇章
2023年農歷正月初三,地處閩東蘇區的寧德福安市曉陽鎮嶺下村,春風和煦,暖陽高照。專程從省城福州趕來看望慰問村裡五十多位年過花甲的父老鄉親的戴瑞奇,和大家歡聚一堂,並給每位老人送上新年紅包。“不論何時何地,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永不能變。”戴瑞奇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這句誓言,為父老鄉親辦了不少實在事、暖心事。2020年,戴瑞奇獲得寧德市首屆“最美退役軍人”稱號。
今年66歲的戴瑞奇,有著20多年的軍旅生活經歷,他憑著一股不服輸的韌勁,吃苦耐勞,勤學苦練,在部隊這個大熔爐裡錘煉成鋼,從一名普通士兵成長為正團職軍官。1999年,他轉業到福建省經濟貿易委員會(下稱福建省經貿委)下屬的企業工作。
2002年,福建省經貿委對企業進行改制,戴瑞奇考慮到企業有一大幫相處多年的員工,又有不少退役軍人,於是服從大局,買斷國有身份,“下海”經商,創立了福建閩武長城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后更名為閩武長城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從事岩土工程行業。
“下了‘海’,差點被‘海水’淹。”回憶往事,戴瑞奇直言創業之路並不順利。創業之初,甚至差點連職工的工資都發不出。“在哪兒咱也不能當逃兵!”戴瑞奇頂住壓力,把自家僅有的一套住宅拿去銀行進行抵押貸款,並把抵押貸款足額給員工發工資。企業員工被深深打動,下定決心與企業共渡難關。
那段時間,戴瑞奇四處奔波,查信息、跑門路、研究全國各地市場走勢,獨自一人跑市場、跑銷售、跑採購,每天忙得像陀螺,一刻也不敢鬆懈。但戴瑞奇並沒有氣餒,他憑著自己的一份堅定不移的信念與對事業毫不動搖的熾熱的心,逐漸打開市場站穩了腳跟。
1999年的某天,戴瑞奇到溫州出差。深夜裡,一身疲憊的他來到酒店陽台。正當他滿心憂慮時,突然看到樓下不遠處有個還未施工完成的工地。出於職業本能,他獨自一人來到工地,經過反復勘察發現,這個工地的施工方式並不先進,費時費力不說,而且成本很高。他猛然想到,如果能把自己的技術引進到這邊,企業遇到的資金困難不就迎刃而解了嗎?這一意外發現讓他格外興奮。
說干就干!翌日清晨,戴瑞奇再次來到施工現場,經過多番打聽,他終於和負責人取得聯系。起初,項目負責人對這位不速之客並不歡迎。在戴瑞奇幾個月的軟磨硬泡下,負責人最終被他這股專業、敬業的職業精神所打動,與他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簽訂合同那天,這家溫州企業的領導激動地握著戴瑞奇的手說:“跟您這位老兵合作,我們放心!”
櫛風沐雨,披荊斬棘。如今閩武長城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規模逐年壯大,成為全省同行業中民營企業的領頭羊,在全國同行業中也名列前茅。公司在全國設立了20家分公司,企業經營遍布全國,每年上繳稅收上千萬,安置就業人員上千人,企業被當地黨委和政府評為“信義企業”。如今的戴瑞奇是岩土工程的高級工程師,是中國岩土工程協會理事、中國岩石注漿分會委員、福建省建筑協會岩土與基礎分會副會長。他與別人合作編寫出版的《復合土釘支護技術的理論研究與工程實踐》一書獲得軍隊頒發的科技進步“三等獎”﹔他研發的“組合式邊坡反力構件及其組合式結構”申請了國家專利。公司被全國錨固工程技術最高管理機構“中國錨固工程專業委員會”評為“全國岩土錨固技術創新與工程應用優秀單位”,他本人同時被該機構評為“先進個人”。
在企業發展的同時,戴瑞奇作為公司的黨支部書記,非常重視加強企業黨組織建設,以黨建促進企業持續發展壯大。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暨“兩優一先”表彰大會上,戴瑞奇被當地福州市晉安區委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
心中有人民,矢志公益事業無私奉獻社會
胸中有情懷,不滿足於自我﹔心中有人民,方能行之為民。戴瑞奇在自身事業有成之后,堅守為人民服務的初心,積極參與推進革命老區、貧困山區的經濟建設。
福安市曉陽鎮是個偏遠山區,因發展落后、交通不便,適齡青少年讀書難曾讓許多家庭深受困擾。每當戴瑞琦返鄉看著孩子們對知識充滿渴求的眼神,他總是徹夜難眠。“我也是窮苦人家出身的孩子,小的時候真的窮怕了,站在山坡上總是幻想著山一頭外面的世界是個什麼樣的。”回憶起這些,他的內心五味雜陳。為了盡最大的力量改變家鄉的教育現狀,幫助更多的貧困學生通過知識改變命運,走出大山。他帶頭認資100萬元,召集鄉賢共同出資,共籌集資金1010萬元設立了雲山教育基金會,大大激發了師生們的教、學熱情,使曉陽鎮的教育質量得到快速提高,許多家庭困難的農村學子因此順利完成學業。他還動員全家人加入慈善總會,自己擔任理事,先后捐款數百萬元。
寧德市是全國不鏽鋼行業的主要產地。而不鏽鋼“酸洗”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危害極大,成為一個世界性難題。為了解決不鏽鋼業造成的環境壓力,各級各界和企業本身都嘗試了很多辦法,但不盡如人意。讓人意外的是,跨行跨界的戴瑞奇站了出來。他憑著自己豐富的人脈資源,“挖”到一個多年默默鑽研“酸洗”替代技術的專家——福建“伊索力”公司的發明者張新貞。這位行業專家事業有成,不是那麼輕易“挖”得到的新手。老戴“零敲牛皮糖”的“兵法”再次派上了用場。他使出軟磨泡的“水磨”功夫,花錢出力,數十次往返福安、福州、灣塢、柘榮,溝通協調,請張老師“出山”,到福安共同攻關解難,還通過福安市委組織部搭橋,讓“伊索力”公司與青拓集團有限公司聯手,主導成立“伊拓不鏽鋼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資百萬元建設試驗線,反復試驗,取得突破性進展,能夠大幅降低生產污染,工業化生產指日可待。
“企業贏利來自於民,理應奉獻於民”。這是戴瑞奇常說的一句話。這種回報社會、奉獻社會的強烈責任感,來自他對家鄉人民熾熱的愛——
村裡的精准貧困戶吳龍書發展生產缺少資金,戴瑞奇得知情況后,給他送去10000元扶持種植高山晚熟葡萄,正好前些年價格好,吳龍書繼續栽種發展,逐步擺脫貧窮,走向小康。
2010年閩西北發生特大洪災,損失嚴重,戴瑞奇從電視上看到這一消息,心裡很著急,雖然他當時的企業也很困難,但他還是與愛人商量,從愛人那裡借了10萬元,第一時間以企業名義向順昌縣政府捐款,被福建省委統戰部授以“奉獻獎”。
去年5月,家鄉在甘棠鎮19歲女孩王林慧因母親患類風濕性關節炎,長期癱瘓在床,父親也因病住院,王林慧從初一開始就獨自照顧母親,這也是她帶著母親上學的第九年。每天忙完家務,她就一門心思扑在學習上,成績始終名列前茅,多次獲得獎學金和三好學生。作為公司的黨支部書記,戴瑞奇從媒體上得知這一消息后,既帶頭捐款又組織員工籌集7萬多元上門慰問。
……
去年年初,寧德市委組織部找到戴瑞奇,讓他擔任駐福州人才工作站站長。他說“我不拼點成績出來,對不住信任呀”。他將公司辦公室騰出來提供給工作站並資助開辦經費。接著廣泛收集家鄉建設所需的各方面人才,設立“白雲山論壇”,集賢集智,開展研討,建言獻策。到2023年初,通過各種渠道向家鄉提出了100多條建議意見,同時也向地方推薦了30多位優秀人才。
一樁樁、一件件,戴瑞奇把內心的承諾,一點點地外化為人生實踐,堅守為民初心,厚植為民情懷,力行為民之舉。
心中有軍魂,以實際行動詮釋軍人的擔當
軍旅生涯鑄就戴瑞奇的堅韌、意志與愛心。平時念著創業經的他,心裡有著濃厚的軍人情結。戴瑞奇說,“我雖然軍裝脫了,但軍人角色我還記著。從軍營到地方,變的只是崗位,不變的是責任與擔當。”
說起戴瑞奇不忘綠色軍營崇軍愛軍的故事,熟悉他的福安社口鎮吳厝村村民董伏玉說:“就像架上的葡萄,數也數不清啊!”
在公司,每一年招工,戴瑞奇都會交代人事部門為退伍軍人留下名額。現在員工中還有不少退役軍人,領導崗位上的就有5人。
戴瑞奇組織退役軍人到閩東醫院參加定制的健康體檢,並為他們建立健康檔案。
為了幫助一些特殊困難的退役老兵戰友,戴瑞奇聯合成立困難戰友救助基金,不但從經濟上資助家庭困難的戰友脫離困境,更重要的是,從根子上幫助他們脫貧致富、奔小康。
董伏玉退役后,回鄉務農,家庭人口多,沒技術、文化低、沒資金,家人又患病,生活困頓,一度心情抑郁,整日借酒消愁。在一次回鄉走訪的時候,戴瑞奇看見遠遠躲在一旁的董伏玉。一番噓寒問暖,戴瑞奇親自到他家裡去看望,當場就讓董伏玉到公司工程隊上班,做力所能及的建筑工作。他對董伏玉說,“我是苦人家出身,窮怕了,站在山坡上總是幻想著外面的世界。現在,你有工資收入了,一定要讓孩子上學讀書,有困難來找我……”董伏玉的長子上大學學費負擔重,戴瑞奇助其完成學業。次子在家待業,也安排到公司工程隊上班,這個孩子十分爭氣,在公司裡很上進,現在已是獨當一面的業務經理,在城裡買了房子,家庭幸福。
胸中裝滿愛心,肩上扛著一個退役軍人的責任與擔當。閩東地區具有豐富的紅色資源,為更好地弘揚革命精神,戴瑞奇聯合當地幾位老紅軍、新四軍后代,在政府支持下成立新四軍研究會,續寫軍旅情緣。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戴瑞奇專門捐資福安市舉辦首屆“重點優撫對象短期療養活動”,24位抗美援朝、邊境戰爭老兵和傷殘軍人參加了療養。這些老兵動情地說:“這次療養活動,讓昔日的戰友、兄弟重溫了集體時光。感謝黨和政府沒有忘記我們,我們將繼續發揚部隊的優良作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福安市是福建省兵源大縣,“老戰士”群體大,現有退役軍人近1.5萬名。近年來,該市涌現出一批“老戰士”積極扶貧濟困、捐資助學、返鄉創業及助農增收的優秀典型。為引領“老戰士”發揮余熱,服務社會營造了良好氛圍。今年3月25日,戴瑞奇參加了寧德市第三屆慈善總會會員大會,被授予“慈善模范”稱號,並被聘為名譽會長。他在會上當場捐款一百萬元人民幣,並表示這筆款項重點用於退役軍人相關公益事業。
一路走來,戴瑞奇心中裝滿愛心,肩上扛著責任,始終堅守初心,用實際行動踐行退役軍人的責任與擔當,展現了一名企業家的拼搏精神和大愛情懷。“作為一名曾經的軍人,理應退役不褪色,在人生的道路上,我會永遠保持沖鋒的姿態,在社會這個大舞台上續寫退役軍人的新篇章,繼續為社會的發展和家鄉的建設作出貢獻。”戴瑞奇說。(熊修寧 郭照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