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思明 詩和遠方——寫在廈門市思明區行政區劃調整20周年之際【2】

今年以來,廈門市思明區文旅行業復蘇勢頭強勁,各大旅游景區人氣持續高漲,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與同期相比都呈現高歌猛進的態勢。而與數據大幅增長相應的,是廣大游客對思明城區面貌和文明水平留下的上佳口碑和良好印象。事實上,生活在這裡的人,更能深切體會到思明區的產業發展之美、人居環境之美、自然生態之美、人文積澱之美、文明和諧之美。 今年,是思明區行政區劃調整20周年。作為廈門經濟特區的中心城區,20年來思明區持續、快速、穩定發展,打造了城區高質量發展的典型案例。
今年,思明區更是被廈門市委市政府賦予了在“發展動能轉換與科技創新、城市能級提升、深化改革”三方面發揮引領作用的重任。為何思明能夠始終保持強大的發展勢能,土地面積不足廈門5%卻能創造令人驚嘆的發展成果?在思明區行政區劃調整20周年之際,我們對思明區高質量發展背后的路徑和動力展開了探尋。
發展動能轉換與科技創新:厚積薄發 構建全新范式
2004年2月,廈門行政區劃調整后的第一個“兩會”期間,思明區主要領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除了豪情滿懷地發布“5年內進入全國百強區”的奮斗目標,更明確要“發展總部經濟”,提出要“轉變招商對象,樹立品牌意識,瞄准大企業、大財團招商。利用廈門在稅收、物流、科研等方面的優勢,吸引大企業集團來思明設立研發中心和貿易中心”。
廈門思明中山路人聲鼎沸。思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歷史不會重復,但會押著相同的韻腳。
2023年思明區政府工作報告裡,在今年重點工作“堅持創新驅動,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中,專門強調要“突出頭部企業帶動,支持美亞柏科等重點總部企業增資擴產,著力引進‘獨角獸’‘隱形冠軍’等高成長型企業,不斷提升總部經濟產業能級”。此時,不斷發展壯大的總部經濟早已成為思明區高質量發展強有力的引擎。
當我們回頭細品這20年來的思明產業發展歷程會發現,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點和重要階段,思明常常表現出令人拍案叫絕的“快人一步”。
思明軟件信息產業的發展歷程,尤其能體現這種前瞻思維。
2003年5月,廈門市、思明區和相關部門給予大力支持的重要產業園區廈門軟件園一期就被評為國家引智推廣基地。這是當時全國86個引智基地中唯一的軟件開發引智基地。根據當時的政策,這個基地在引進海外軟件專家時,將優先得到國家外國專家局的信息和資金支持。
在以后的20年間,軟件信息產業在思明積木成林。從珍珠灣畔的軟件園一期,到虎仔山下的軟件園二期,思明區培育涌現美亞柏科、易聯眾等眾多骨干企業,引進美團、騰訊、華為等行業領軍企業在轄區設立業務板塊。2022年思明區規上軟件信息業實現營業收入超380億元,佔廈門全市近2/3,目前,轄區年度研發投入超千萬元企業數近百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759家,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6家,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47家,均在福建省排名前列。
當別的地方還在招商時,思明已經全面展開了平台孵化﹔當其他城市還在規劃載體時,思明已經在深化補鏈延鏈強鏈和產業生態的建設﹔當別人還在研究扶持政策,謀劃要素聚集時,思明已經厚植發展優勢,通過政策引導和資源加持,不斷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培育產業競爭新優勢……
已成為思明區千億產業鏈之一的軟件信息業,只是思明區20年間發展動能轉換的縮影。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
在新興產業上搶灘佔先、在傳統產業上高位嫁接、在未來產業上前瞻規劃,更在產業體系上超前謀篇布局。這種搶佔先機的姿態成為思明20年經濟發展的一種慣性。
向海而興的思明,不拘束於方圓之間,永無邊界、敞開胸懷的開放精神,成為這座港城至為重要的品格。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更賦予思明區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的闖勁。
而堅持用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著眼全局、面向未來確定長遠發展目標,以此帶動、引領、催生現實發展的產業培育理念,確保了思明“每一步都踩在點上”,有能力做出具有前瞻性的科學判斷與決策,始終能夠在時代發展的經緯中找准坐標。
中建八局(廈門)建設有限公司2016年落地思明。來思明前,對於職工住宿、子女就學等新企業面臨的難題,公司負責人做足了心理准備,考慮要經過一個復雜漫長的過程才能逐步解決。然而,讓這個負責人驚訝不已的是,企業落地后思明區各部門主動上門協調對接,各種難題迎刃而解,企業順利扎根成長。“多年來,思明區的精細化服務讓我們這些‘外來戶’變成了‘本地人’,更能專心聚焦主業,發展質量明顯提升。”該負責人介紹,目前公司在廈門承接廈門新機場、新體育館、綠發新時代廣場、天馬光電子廠房等一大批重點項目建設,接下來將進一步深化央地融合,為思明建設貢獻更多行業力量。
廈門思明會展片區高樓林立。思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近者悅,遠者來。
2022年,思明區全年完成建筑業產值1012億元,比增12.5%,是廈門市第一個建筑業產值突破千億門檻的區。
“先發”並非“領先”。
20年來,在發展動能轉換與科技創新上,思明區作為廈門中心城區始終保持自我革新的定力、擔當與魄力。甚至有專家用“強烈的危機感和緊迫感”來形容思明區近年來全力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態勢。這是思明區始終能夠保持“領跑”的重要內因。
政策扶持、平台孵化、法治護航、審批優化、要素流通、人才引育、市場開拓、金融支持、技術研發、專利申請、行業指導,乃至於數智化升級、集群化發展、產學研用協同……在優化營商環境的各個層面,思明區始終不遺余力。不管是對“頂天立地”的龍頭企業,還是“鋪天蓋地”的小微企業,思明都以優質的營商環境呵護滋養它們成長。去年《思明區加快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2022-2023年度提升方案》出台,推動營商環境再優化、再提升,進一步增強企業的向心力和自信前行的底氣。
以總部經濟、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為引領,以金融、軟件信息、人工智能等戰略新興產業為引擎,以旅游、會展、商貿等傳統優勢產業升級為有力支撐,以影視文創、專業服務業、大健康養老等區域特色產業為補充,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發展。20年間,思明區通過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向“空間”和“高度”要效益,把每一寸珍貴的產業空間都建成“經濟高產田”。
在信息時代裡,勢能是被不斷放大,不斷陡峭的——好與壞的價差,隻會越來越大。要麼出眾,要麼出局。
危機憂患意識、奮勇爭先的狀態、全力以赴的行動,讓思明區20年來“內功”不斷加深,高質量發展動能日益強勁。每每有質疑思明發展空間不足、承載力飽和的聲音傳出,思明區卻總能不斷爆發出新的令人咋舌的活力和增長予以回應。
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
“三區整合”20年來,思明區GDP從233億突破 2500 億,財政收入從7億突破410億﹔批發零售業銷售額在高基數上增長15.4%,連續兩年突破萬億元﹔建筑業產值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排名全省85個縣區第二名,入榜2023年度福建省“建筑之鄉”名單﹔連續兩年蟬聯福建省城市發展“十優區”首位……
“領先”不是“引領”。
思明區被賦予新的使命,將要打開新的格局。
前不久,思明區委明確,要持續在高端要素保障、現代產業、國際功能、文化創新上優化服務、創新機制﹔要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大力發展金融業等四大支柱產業﹔要持續創新科技發展,在元宇宙、AI人工智能新興領域深挖潛力,擴大高端制造業和軟件信息行業有效投資,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今年以來,“濱北超級總部基地”、開元創新社區、環廈大科創谷等思明產業發展創新載體火熱推進,廈門市“雙百計劃”人才投融資對接會在南強經濟校友招商基金園區熱鬧開場,思明區政府作為支持單位之一的廈門國際元宇宙產業博覽會盛大啟幕,思明的商貿、文旅市場更是在政策大禮包的加持下快速復蘇,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
思明區厚積薄發於這個充滿機遇的時代,正在釋放新的產業發展空間和動力,構建發展動能轉換與科技創新的新范式。
![]() |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