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时代新福建治理现代化

从建瓯实践看如何完善福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平静

2020年01月09日16:38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编者按:中共福建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新时代新福建治理现代化作出全面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的专家老师、干部学员对标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结合研究方向和职责职能,就推进新时代新福建治理现代化要怎么干作了积极思考。

平静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跨地域职业流动加速,家庭空巢化、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渐显现,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的明显趋势。如何将社会养老工作做好、短板补齐,已成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人民群众迫切期盼的重大民生问题。

福建省委十届九次全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出“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确保全面覆盖,加快补齐短板,完善供给体系,把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落到实处。”在此,本文以建瓯市养老服务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例,提出完善福建全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建瓯市养老服务机构基本情况

建瓯市总人口55.28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10.001万,占总人口数18.1%。全市现有养老机构(含乡镇敬老院)17家、村级农村幸福院86所、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7个、居家养老服务站22个,机构养老床位数3077张。目前,建瓯市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30.77张;村级幸福院覆盖率为35%。医养结合还处于起步阶段,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仅有1家,养老服务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年龄偏大,护理技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近年来,建瓯市积极探索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的运营模式,激发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事业和项目建设。2014年3月,建瓯市第一个民办医养结合项目“建瓯市建州老年康复医院”投入运营。2018年5月,光大百龄帮(重庆)康养产业集团在建瓯市设立,以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康复医疗、智慧养老、养老培训六大业态相融合,用标准化体系驱动服务升级,为老年人提供全龄化、一站式、多品类的康养服务,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二、养老服务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当前,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不够顺畅、养老服务基础较差、服务人才短缺。

1.养老机构准入、退出及监管机制体系不完善。一是公建民营的引进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如何做到既保证公开、公平、公正,又避免恶性竞争,需要民政部门认真研究的一大课题。二是养老机构行政执法主体不够明确,造成无证经营的养老机构变成“真空地带”。三是缺乏统一规范的老年人护理等级评定标准,护理等级和服务内容由服务机构来确定,随意性大,不利于养老服务行业长远健康发展。

2.机构养老服务设施配备不足。闽北山区养老服务产业起步较晚,机构养老主要是依托公立福利机构来开展,普遍存在规模小、床位少、设施陈旧、消防设施改造困难等问题。民办养老机构因建设资金成本高,投资回报少,发展也较为缓慢。农村名义上的养老服务机构—乡镇敬老院普遍存在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存在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入住率偏低、服务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3.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机构服务单一。一是城市社区主要是利用小区配建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由于管理主体不明确,服务人员多由社区居委会人员兼任,受人员、经费、业务水平的影响,服务内容单一,没有起到真正意义上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照料服务的功能。二是农村主要是利用闲置校舍、厂房、旧礼堂、旧村部等村集体闲置资产建设农村幸福院,目前还存在着省上补助项目数量少、覆盖面低、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缺乏、建设标准不够统一、具体、明确等问题。

4.医养结合行业管理体制不完善,政策支持度还不够。目前养老机构由民政部门设置审批和管理,医疗服务由卫计部门主管,医保支付政策由医保部门制定。造成各相关部门在推进医养结合时,协调统一、横向整合资源的优势没能充分发挥。以建瓯市建州老年中心为例,入住养老护理楼的老人如果要走医保报销渠道,必须要转住到同一栋大楼的康复用床,这既加大了机构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也不利于老年人的健康。

三、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以建瓯市作为样本点,就如何完善全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要完善养老机构准入、退出机制。应尽快修订相关政策法规,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养老机构准入、监管和退出机制。在准入、退出、监管机制上,应当鼓励公建民营、支持养老机构规模化、连锁化发展。在养老护理等级行业标准、安全设施配建标准等方面应给予细化和规范,让从业者和行业主管部门有法可依。

2.要加大民办公助力度,激发民营资本活力。民办养老机构改变了社会福利事业投资主体和资金来源单一的局面,缓解了社会养老服务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改善了公办养老机构投入不足和床位紧缺的现状,解决了民营养老机构发展的瓶颈问题。以建瓯市社会福利中心为例:2018年引进百龄帮(重庆)康养产业集团实施“公建民营”,由于配备了专业的管理团队和护理人员,适老化服务设施完善,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开业以来,推出的床位供不应求,社会反响极好,获得老百姓的好评。通过推行“公建民营”模式产生的示范效应,可倒逼还处于低水平服务阶段的养老机构,从而全面带动养老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现阶段,福建省已初步建立起机构、社区、居家“三级联动,中心带站”模式。因此,可以借鉴光大百龄帮管理理念及运营模式,通过试点先行,逐步推广。同时,要盘活用好乡镇敬老院,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乡镇敬老院可在基本满足为“五保”老人提供服务的前提下,将富余床位向社会开放,实行公办、民营双轨制。以建瓯市为例,为盘活用好乡镇敬老院,2017年对全市14所乡镇敬老院进行改造提升和机构许可设立工作,因达到了社会化运营条件,对民办养老机构吸引力较大。目前已有10个乡镇的敬老院实施了“公建民营”。通过社会化运营,管理水平和入住率均得到提高,10所公建民营敬老院入住率达到50—70%。

3.要积极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在城区:要鼓励民间力量投资运营社区照料中心,对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行业可参照公建单位给予项目建设资金资助,通过社会化运营,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解决社区经费、人员、服务水平不足等问题,真正发挥照料服务中心的实际功能。在农村:一是要加大农村幸福院项目扶持力度,增加项目数。二是要建设标准更加具体明确,在建筑风格、内部装饰上要体现老年人文化元素,独立运营。三是要对建成的幸福院加强管理,将幸福院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同时,要发挥职业学校作用,开展养老护理方面的人才培训,为养老护理人才储备打好基础。

4.要积极探索医养融合,促进医和养无缝对接。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并在职称评定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建立乡村医生参与健康养老服务激励机制。同时,推动“互联网+养老”模式的居家养老专业化服务,实现家门口养老的愿望。例如2017年,建瓯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了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厦门智宇集团建瓯市孝心养老服务中心,创新采取“互联网+养老”模式,依托专业化的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和12349养老服务专用号,为全市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重点优抚对象、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重度残疾人中的60周岁以上及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共七类对象4000多名老年人建立了基本信息和健康档案,开展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六助”服务。中心运营两年多来,共服务老年人2万余人次,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业、贴心的养老服务,满足了居家老人就近养老服务需求,实现老年人在家养老的愿望。

民生问题无小事。做好养老服务工作,就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事情,是“关系民生、连着民心”的重要工作,值得全省上下各级领导干部潜下心来,努力奋斗!

(作者:平静 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第28期青干班学员,建瓯市瓯宁街道办事处主任) 

 

相关文章

找准实现乡镇治理现代化的着力点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福建中的重要作用

建立健全“四项机制” 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加快建设智慧城市 推进莆田治理现代化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以“四提四梦”加快马坪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 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责编:林东晓、张子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