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与漳州的“娘家情”

陈晓珍

2020年01月23日17:02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翻新完的旧女排训练馆。陈晓珍摄

“47年了!”在中国女排训练馆前忙活的工人郭家河忍不住感叹起来。

走进位于漳州芗城区的中国女排训练基地,刚翻新过的中国女排训练馆,红黄相间,格外显眼。几个月前,电影《夺冠》正是在这里取景拍摄。

训练、赛场、受伤、拼搏……正如电影所要呈现的几代中国女排奋斗的故事,漳州中国女排训练基地却是这个故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47年间,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女排在漳州训练基地挥洒汗水,留下了一段段美好的青春岁月。

“竹棚馆”里的“摸爬滚打”,打出一个又一个世界冠军

“来的时候水汪汪,走的时候明光光。”回忆起中国女排的“竹棚训练”,88岁的顾化群脱口而出便是一首打油诗。

1972年,国家体委准备在漳州市成立中国女排训练基地。由于当时条件有限,一开始,女排姑娘们只能在漳州人民自行搭建起的竹棚馆里训练。竹棚馆的地面是由土、石灰、盐水三者合成的“三合土”夯实而成。赶上雨季,地面就会变得特别潮湿。由于女排在进行训练时需要进行翻滚、扑倒等动作,经常蹭的一身泥土。待训练结束时,“三合土”的地面也被蹭的“光亮”。

据顾化群老人回忆,当时女排的训练尤为艰苦。由于地面是泥土,女排姑娘们的大腿、肘部经常蹭得血肉模糊。让顾化群印象最深的还是有“拼命三郎”之称的曹慧英。

“在场上断了三根手指头,还能继续打球。”顾化群回忆起曹慧英比赛场上的这一幕依旧心疼不已。然而,就是在竹棚馆里的“摸爬滚打”、艰苦磨炼,成就了中国女排自强不息、敢于拼搏的“竹棚精神”,打出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冠军。

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摘得世界冠军的桂冠,之后又连续夺得1982年世界锦标赛冠军、1984年奥运会冠军。为此,漳州市中心还立起中国女排“三连冠”纪念碑。中国女排五连冠后,以“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为基本内涵的“女排拼搏精神”也成为漳州“五种精神”之一。

无私的援助,无私的支持,漳州永远是中国女排的“娘家”

“当时捐了10元,而且是从工资里扣除。”83岁的魏步强从一堆关于女排记忆的“历史资料”中拿出了五张贰元凭证,并一张一张放置在桌子上。这五张贰元凭证是魏步强为响应“人均捐赠一元”的口号,集资建中国女排腾飞馆所做的捐赠。

魏步强老人展示当时捐赠的五张贰元凭证。陈晓珍摄

五张贰元凭证展示。陈晓珍摄

1988年,中国女排兵败汉城奥运会,正处在低谷。为帮助和鼓励中国女排走出低谷,漳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中国女排腾飞馆。由于建设时资金短缺,在漳州市委市政府“人均捐赠一元”的号召下,漳州人民自筹500万元,建成了中国女排腾飞馆。除了中国女排腾飞馆,位于市区“女排三连冠纪念碑”是为纪念1984年中国女排在奥运会战胜美国女排夺冠,实现世界冠军“三连冠”而建。

“无私的援助,无私的支持。”魏步强作为漳州中国女排训练基地第一批工作人员,不仅见证了中国女排的荣誉与成长,也见证了漳州是如何一步一步支持中国女排。

“只有娘家人才会这么做。”魏步强介绍,无论是战绩辉煌还是陷入低谷,漳州人民始终热爱和支持自己的“女儿”。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得冠军。主教练郎平在面对媒体时表达了对漳州的深情感谢。在中国女排的心中,漳州早已是无法割舍的“娘家”了。

据悉,当前每逢重要排球赛事,中国女排都会回到漳州中国女排训练基地进行集训。未来,漳州中国女排训练基地将会进一步扩建,为中国女排的训练提供更好的保障。

(责编:吴舟、张子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