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在漳州开发区漳州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的特种箱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焊接特种箱体,再过几天,这批特种箱就能全部制作完成并发往海外。
作为福建省最大的集装箱设计、制造和生产企业,漳州中集的福建市场占有率保持在55%以上。今年2月,漳州中集特箱生产线改造完成并正式投入生产运营,这意味着,除了满足客户货运的基础需求外,漳州中集已经能更高效、更高质量地生产出各种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种集装箱,真正成为客户的“集装箱超市”。
“特种集装箱较标准箱而言,有高附加值,利润率较高,能符合更多客户的需求。”据漳州中集项目经理杨思华介绍,自2016年,面对集装箱行业不景气的局面,漳州中集订单呈现断崖式下降,为了应对危机,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开始布局特种集装箱业务。“我们做了两年多特种箱业务,逐渐得到客户的信任,订单数量大幅上涨,原有的生产线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了,因此去年我们在优化特箱产品线结构的同时,继续投入了200余万元进行特箱生产线改造。”
与原来的标准箱生产线相比,特种集装箱生产线的灵活性较大,效率也有所提升。“现在这条生产线能生产最宽3.55米,最高3.5米,最长20米的集装箱,同时也能兼容标准海运箱和标准铁路箱的生产。”漳州中集生产部副经理董洪彬表示,“现在一天平均产值能达到30万,比之前多了一倍。”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背景下,沿线各国贸易更加密切,物流需求快速增长,特箱业务的市场也随之扩大。经过近4年的发展,漳州中集特箱业务年产值由最初的1500万元,增长至去年的4.2亿,占公司总产值的61%, 公司还与ABB、施耐德等一些国际知名公司开展合作,产品出口英国、法国、德国等多个国家。
“现在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八月份了,所以我们必须一手抓生产,一手抓防疫,加紧生产订单。”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复工复产工作,董洪彬坦言企业丝毫不敢怠慢,除了按相关要求进行消杀和体温检测,漳州中集也对宿舍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取消班前会,通过微信安排工作。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更新,特箱业务拥有更多的蓝海市场。“接下来,我们将不断优化特箱生产线,在劳动强度高、作业环境差的供需中优先采用自动化设备。”董洪彬说道。未来,漳州中集将加大工装设备以及自动化设备的投入,最大程度地实现机械代替人工,减少用工成本,用新技术争取新市场。(施靓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