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治水内抓气质外抓颜值 确保小流域水质Ⅲ类以上优良比达90%

2020年04月10日16:53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小流域环境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千家万户,为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突出水环境问题,福建针对小流域精细化治理举措不多、部分流域水质断面不够稳定等实际,今年创新提出“内抓气质,外抓颜值”,将小流域综合整治纳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统筹推进、精准施策、全面治理,确保全省小流域Ⅲ类以上优良比例稳定达到90%。

据了解,福建近年已投入23.93亿元,对82条小流域进行重点整治,目前全省179条小流域实现水质跨类别提升,三明、南平、宁德市连续三年小流域优良水质比例稳定在90%以上,对全省小流域群众满意度调查达到95.2%。

为进一步巩固小流域治理成果,福建今年将本着“不骄不满、做细做强”,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全方位、高力度推动工作落实。

一是党政领导主抓。各级党委、政府紧扣小流域水生态环境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的要求,紧抓农业面源、生活源、工业源“三源齐控”,组织制定综合治理方案,出台配套政策,细化分解部门分工,科学倒排建设时限,建立健全在建项目质量控制、建成项目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小流域精准治理取得实效。

二是拓宽融资统抓。各地把年度办实事项目同步纳入本地区投资工程包,充分利用和统筹使用现有资金,包括中央及省级有关资金、地方政府债券及小流域“以奖促治”专项资金、引入的社会资本等,为项目实施夯实资金保障;各项目属地政府以完善项目组织实施为核心,协调有关部门加密配合,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共享、水质会商机制,各级住建部门负责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负责督促生猪养殖场(户)环保设施稳定运行,稳步提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等,确保项目实施扎实推进。

三是逐月调度常抓。各地通过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配齐配强监管装备、适时组织业务培训及创优评比,不断提升基层河长办人员、环保网格员现场监管能力;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密切跟踪小流域水质动态,加密监测水质不稳定、整治成效不明显小流域,及时将数据纳入生态云平台,按月调度项目进展情况。

四是重奖严惩力抓。各级河长办将小流域综合治理纳入河长制年度考核和日常协调督导的重要内容,要求各地进一步健全奖惩机制,对年度小流域水质提升情况、污染整治工作完成情况、“四有”机制考核评分及问题整改情况成效明显的县(市、区)给予以奖代补;对辖区内流域整治不力、未完成阶段整治目标任务,采用通报预警、约谈及限批等措施予以督导整改,对水质持续恶化的、污染问题突出、治理工作推进不力的将依法依规予以严肃处理。(任晓月)

(责编:吴舟、陈蓝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