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東路(機場快速路-洪新路)項目施工現場。(本版圖/記者王協雲攝)
▲同集路(海翔大道-福澤路)快線橋工程。
翔安機場高速公路(沈海高速-翔安南路)項目施工現場。
▲第二東通道工程施工現場。
廈門大橋改造加固項目效果圖。
8月21日上午,市交通大提升項目在廈門大橋改造加固項目(廈門大橋“四改六”項目)現場舉行集中開工儀式。本次集中開工項目共有6個,總投資額8.9億元,年內計劃投資7800萬元。
市交通大提升專項工作組(以下稱“專項工作組”)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集中開工的項目包括:廈門大橋改造加固項目、兩岸金融中心核心啟動區市政道路二期(金五路)、下忠片區鐘智西三路道路工程、翔安南部新城CBD商務區地下停車場項目、馬鑾灣新城南岸中心綠軸公園停車場、福建光電有限公司自走式停車樓。
其中,廈門大橋改造加固項目也就是廈門大橋“四改六”項目尤為引人關注。此前,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計劃總工期590天,主要對廈門大橋主橋、引橋及部分匝道橋上部結構進行“四改六”改造加固,提升通行能力。
據悉,含本次集中開工項目,交通大提升項目年內已累計開工29個,總投資31.9億元﹔除此之外,年內還將有26個交通大提升項目陸續開工,總投資18.9億元。“此次開工和正在推進的各項交通工程,體現出多維並重、民生優先的思路。”該負責人說,在島內,項目聚焦以提升交通服務品質為主,而島外則以提升交通服務能力為主。因此,相關項目中,既有優化快速路通行能力的提升改造項目,也有完善片區路網循環的城市次干路、支路項目﹔既有緩解城市停車難問題的停車場、停車樓項目,也有發展智慧交通的5G新基建項目。
保質保量高效推進項目建設,是專項工作組的工作重點。截至今年7月底,專項工作組已通過“一會四函一書”、明確代建業主等方式推進21個項目前期工作進度﹔累計調研踏勘31個項目,協調推進嘉福花園片區交通改善等多個涉及社會民生熱點的項目建設。在整體進度方面,截至今年7月,交通大提升項目完成項目投資14.54億元,完成計劃的151%﹔完成年度投資102.72億元,達序時計劃的142%。
另外,在加快梳理研究島內24條斷頭路推動進展的基礎上,專項工作組逐步深入了解島外斷頭路的現狀問題和歷史沿革,為后續提升工作做好項目策劃,力爭盡快生成一批項目儲備。
集中開工項目
●廈門大橋改造加固項目
本項目道路總長3.581公裡,由高崎引道、跨海主橋和集美立交三部分組成,按城市主干路標准進行改造加固,由雙向4車道改造成雙向6車道。其中:高崎引道長1.1公裡,維持原斷面寬度23米﹔跨海主橋長2.1公裡,維持原橋面寬度23.5米﹔集美立交長0.4公裡,引橋由原橋面寬度21米拓寬至23.5米,A、E匝道橋進行漸變拓寬,最大拓寬1.25米。
●兩岸金融中心核心啟動區市政道路二期——金五路
金五路起於圓一路,終點接入圓三路。路線全長約0.37公裡,等級為次干路,雙幅雙向2車道,設計速度40公裡/小時,雙幅道路斷面總寬度為24米。
●下忠片區鐘智西三路道路工程
用地面積3906.17平方米,道路設計總長255.574米,漸變段道路紅線寬度24米、直線段道路紅線寬度11.5米,按城市支路標注設計。項目建設內容涉及道路工程(包含車行道、人行道)、交通工程、雨水工程、污水工程、照明工程等。
●翔安南部新城CBD商務區地下停車場項目
項目選址位於廈門市翔安區CBD中央商務區內,停車場總建筑面積14155平方米,設置停車位412個。
●馬鑾灣新城南岸中心綠軸公園停車場
馬鑾灣新城南岸中心綠軸公園地下空間及配套公共建筑工程共20320平方米,其中地下停車庫面積13020平方米,地下車行通道1300平方米,將緩解區域停車壓力、提升城市空間品質。
●福建光電有限公司自走式停車樓
項目位於思明區前埔東路567號福建光電有限公司用地范圍內,建設兩棟自走式停車樓,新增238個停車位,總建筑面積7531.2平方米。其中停車樓A設置85個停車位,為兩層停車樓。停車樓B設置153個停車位,為三層停車樓。
部分在建項目
第二東通道、翔安機場高速公路、溪東路(機場快速路-洪新路)
部分近期建成投用項目
海新路與疏港通道立交工程、翔安機場高速公路(沈海高速—翔安南路)工程海翔大道段
部分打通島內斷頭路項目
交通大提升項目計劃2020年內推動9個島內斷頭路打通項目,目前在建6個。所推動項目中,蔡嶺路(雲頂中路—洪蓮路段)、祥嶺路(成功大道以西段)、祥嶺路(成功大道以東段)、東坪山路拓寬改造工程、薛嶺北路、龍山東二路等6個項目計劃年底通車。
【名片】
交通大提升
專項工作組
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島內大提升、島外大發展”工作部署,廈門市於今年5月29日成立市交通大提升專項工作組,機構挂靠在市交通運輸局,負責落實全市交通大提升領域各項工作。
【展望】
3年內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
-總計推動181個項目建設,總投資約2150億元
-形成區域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和城市高品質交通網絡
總計達到55個交通大提升項目加速建設,令島內外呈現出大干快上、隻爭朝夕之景。記者昨日從市交通大提升專項工作組了解到,按照《島內大提升、島外大發展交通提升三年行動方案》(以下簡稱《三年行動方案》),計劃到2022年底,共計推動181個交通提升項目建設,完成總投資約2150億元,每年新改擴建城市道路90公裡以上,綠色出行達到65%。其中,2020年擬完成投資182.36億元。
市交通運輸局、市交通大提升專項工作組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市級交通提升方案,《三年行動方案》旨在用3年時間著力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基本形成區域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和城市高品質交通網絡,有效改善交通出行,進一步增強群眾獲得感,在全省率先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加快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打下堅實基礎。
行動計劃分為“島內交通大提升”和“島外交通大發展”兩大部分,“密路網、優公交、宜慢行、增泊位”是這兩大部分中的共同點。不同的是,“島內交通大提升”中更多關注“新基建”,而“島外交通大發展”則更多關注“強樞紐”。
島內交通大提升
推動新技術與交通運輸融合
在“密路網”方面,島內三年計劃實施項目15個,道路總長約29公裡。其中,將推動快速路系統交通組織優化,推動成功大道-蓮前路節點改造工程實施﹔開展本島東部快速銜接通道提升規劃,開工建設新濱海路(第三東通道連接線)﹔打通局部“斷頭路”,打造“小街區、密路網”的微循環路網,改善醫院、學校等重點區域周邊交通。
在“優公交”方面,打造機場、火車站、碼頭、軌道、BRT、常規公交相互銜接的公共交通樞紐,建設軌道3號線南延段,結合軌道交通1、2、3號線站點,推動郵輪城、雙十中學、濕地公園等一批公交場站建設。另外,推動郵輪中心、濕地公園、體育中心等8個軌道站點銜接至周邊大型公建設施地下空間,推動湖裡、石村兩個大型公交生活生產基地建設。
在“宜慢行”方面,構筑高品質步行骨架系統,完善重點片區立體步行系統,推進“人車分離系統”建設。推動建設萬石山山海步道、文屏路-狐尾山步道等9條健康步道。推動學校、醫院等人車沖突較為嚴重路段建設行人立體過街設施33座。
在“增泊位”方面,在城市老城區,結合學校、公園等場所,進行資源挖潛,適度建設公共停車設施﹔在新開發片區完善公共停車設施配套。計劃新增13座設施,泊位3327個。
在“新基建”方面,推動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交通運輸融合,加快構建出行及服務的智慧交通體系,促進5G車路協同系統、城市公交智慧系統等新業態模式發展。
島外交通大發展
將新機場打造成國際航空樞紐
在“強樞紐”方面,將翔安新機場打造成為通達全球的國際航空樞紐、強化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建設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構筑銜接順暢區域鐵路樞紐。其中,交通運輸部門將依托港口、航空發展優勢、鐵路發展定位及高速公路,規劃前場鐵路貨場及物流園區,依托區域場站,結合高速公路服務區,布局內厝公路場站及物流園區﹔加快推進福廈高鐵建設、海滄遠海碼頭鐵路支線建設、廈漳泉城際鐵路R1線前期和建設工作,推進渝長廈高鐵、昌廈高鐵、興泉鐵路、福廈動車翔安站前期工作。
在“密路網”方面,島外將構建“銜接區域、支撐全域、通達便捷、環灣放射”快速路網骨架,形成“環射線為骨干、縱橫相間道路為補充”的全域主干路網體系,推動國道324(縱二線)廈漳界至鳳山段、廈門大橋“四改六”、海滄大橋加固工程等開工建設,推動第二東通道、海滄疏港通道、蘆澳路(馬青路—翁角路段)工程、翔安機場快速路北段(沈海高速—翔安南路)等建成通車。同時加快建設環東海域新城、馬鑾灣新城、翔安機場等重點發展片區主干路網,加快完善翔安機場、廈門北站、海滄港區等樞紐,及同安直達本島便捷交通路網體系,實現城市內外交通的高效轉換。
在“優公交”方面,將加快軌道交通3、4、6號線建設,同步完善站點周邊公共交通設施﹔推動杏錦路、集美中心、海滄商務中心、馬鑾中心、翔安行政中心、浦邊等軌道站點周邊公交場站建設,通過開行接駁線路延伸軌道交通服務范圍。適時啟動慈濟、河南山、鳳崗、新體育中心等公交場站建設。
在“宜慢行”方面,全面整治改造島外城市道路的人行道和自行車道設施,實現慢行道路的連續、通暢、無障礙,並與城市綠道、重要公園廣場相銜接。
在“增泊位”方面,統籌利用新改建城市道路、廣場、公園、綠地以及學校、醫院、體育場館、車站、港口碼頭等公共設施地下空間,布局建設公共停車設施。計劃新增35座,泊位7471個。(廈門日報記者徐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