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進園區”活動在福建泉州啟動

2020年09月30日17:11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啟動儀式現場。董爍供圖
啟動儀式現場。董爍供圖

人民網泉州9月30日電(劉燕婷)為逐步深入、分類推進智能制造發展,加速智能制造由“點上突破”進入“線面推廣”,強化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協同,27日,在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下,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聯盟、中國紡織機械協會、泉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智能制造進園區”活動啟動儀式在福建省泉州市舉辦,活動首站走進泉州。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一級巡視員苗長興、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陳傳芳、泉州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洪自強、中國電子技術標准化研究院副院長程多福等出席了本次“智能制造進園區”活動啟動儀式,與受邀而來的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專家、中國工程院戰略咨詢中心專家、智能制造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聯盟、中國紡織機械協會以及來自紡織行業的供應商和企業代表共120余人,共話智能制造的發展,共享先進智能制造的范例,共商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機遇與挑戰。

周濟:第四次工業革命蘊藏著重大的歷史機遇

周濟院士在啟動會上做“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 全力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主題報告,解析當前傳統制造業的痛點和面臨的新機遇。他指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培育新動能,要做到兩方面,一是抓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二是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制造業的升級是從世界產業鏈的中低端邁向中高端,我國傳統制造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結構性問題,中低端產品嚴重過剩,中高端產品嚴重短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共性賦能技術便是“人工智能技術”,能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各種各類制造系統的產品創新、生產創新、服務創新的融合創新,而“賦能技術+本體技術=革命性技術創新”。傳統制造業是中國制造中最具競爭力的板塊,全面推進技術改造智能升級,未來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美好的前景。

除了鼓勵傳統制造業進行轉型升級,他還提出,未來15年是中國制造業由大變強,走向世界產業鏈中高端的重要時機,“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業面臨的重大的歷史性機遇。中國與西方世界在掌握新一輪工業革命核心技術的機會是均等的,“變”就是機遇,我們可以通過掌握新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成為新的競賽規則的重要制定者,可以不再跟著西方發達國家后面一步一步的順序發展,而是在較短的時間內追趕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這是中國彎道超車、跨越發展的機遇。

苗長興:活動旨在加快推動制造業企業智能化改造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發展智能制造,搶佔全球未來產業制高點,已成為各國共識,競爭空前激烈。”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一級巡視員苗長興回顧了2015年以來,為推動我國智能制造迅速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相關部門,在政產學研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試點示范引領、供需兩端發力、線面復制推廣、多方協同推進的良好局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苗長興說,隨著智能制造逐步深入,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加快廣大制造業企業智能化改造、加速智能制造向各行業滲透融合,已成為下一步工作的重點和難點。為深入研究這些重點難點,精准助力企業智能化改造,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發起的“智能制造進園區”系列活動,一是要摸清家底,了解園區智能制造發展痛點,精准對接供需雙方能力和需求﹔二是要聚焦有基礎、有條件、有特色的重點區域和行業,推動率先突破,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和同行業企業升級﹔三是要注重實效,根據企業需求和現實基礎,量身定制分階段、能落地、有成效的解決方案。打造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公共服務平台,將先進經驗和方案平台化,面向產業鏈上下游、同行業企業甚至是跨行業企業提供智能化改造和服務。

首站泉州:問診12家泉州紡織行業企業

“智能制造進園區”系列活動將泉州作為第一站。泉州地處東南沿海,民營經濟發達,是我國重要的紡織鞋服產業集群,現有紡織服裝企業近萬家,年產值約佔福建省紡織鞋服行業的一半以上,行業企業智能制造轉型痛點和需求集中。

27日至28日兩天時間裡,50余位專家細分成服裝行業組、紡織裝備行業組、面料行業等6個組別,分別對12家泉州紡織行業企業進行問診把脈,對企業智能制造現狀、存在的共性問題以及解決路徑進行現場指導。28日下午,召開“智能制造進園區”泉州站總結交流會,6個組的專家代表分別做了診斷總結報告。

總結會上,專家們表示通過兩天的進園區活動,感受到泉州紡織行業發展基礎好,產業轉型升級需求迫切,也精准地診斷出了各企業的痛點,“對症下藥”提出建議。“卡爾美(中國)有限公司,以足球服裝為主要產品,在國內的足球服裝佔比達70%以上,企業具備一定自動化生產基礎,但后道包裝以手工為主,物流倉儲暫未實現信息化管理,生產數據的挖掘應用仍有較大空間。”服裝行業組的專家在總結會上剖析企業智能制造的現狀,專家組建議企業需要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建立智能立體倉庫,加強信息化團隊的人才建設,做好信息鏈路打通。

鞋服組和面料組的專家們深入柒牌、361°、鳳竹、恆安等紡織鞋服企業,肯定了這些企業信息化基礎較好,智能化改造效果比較明顯,並且重視研發投入。診斷后發現企業的共性問題是:企業開展智能制造需要整體規劃、分步驟實施,缺少相關專業的復合型人才,專家組建議當地政府、團隊可組織建立有能力的智能制造系統集成商資源平台,組織企業“走出去”,學習走訪先進企業經驗。

總結會上苗長興說,泉州站為“智能制造進園區”活動開了好頭,作出了表率。他指出,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聯盟及紡機分盟對已實施診斷服務的企業要加強跟蹤,組織供應商針對客戶需求,制定合理的規劃及實施計劃,選擇合適的技術、系統、設備和團隊,解決行業企業的痛點問題。要與企業一起,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做好回訪工作,跟蹤企業智能制造實施情況,保障進園區活動切實有效。要做好經驗總結推廣,總結智能制造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凝練出可行有效的細分行業解決方案,並加快推廣,推動形成因企制宜、因業制宜的智能制造發展新格局。

據悉,“十四五”期間,“智能制造進園區”系列活動將面向華南、東北、華中、華東等智能制造重點發展區域,在紡織、軸承、汽車、工程機械、機器人、生物醫藥等智能制造發展較好或效果明顯的行業或領域,選取相關制造業產業園、基地、集群或集聚區等,組織開展一批“智能制造進園區”活動,通過政策解讀、智能制造標准宣貫、現場診斷、主題報告、供需對接等活動,提升園區整體智能制造能力水平,帶動園區內中小企業改造提升,輻射產業鏈上下游關鍵環節。引導各地方對接優勢資源,組織開展更廣泛的面向產業聚集區的診斷、評估和咨詢工作,支撐行業整體升級。

(責編:林東曉、張子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