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三坊七巷,來場深秋打卡之旅!

2020年10月23日15:23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最近福州天氣宜人,各位小伙伴們是不是都准備來場深秋打卡之旅呢?

對於福州周邊的朋友來說,有著1100多年歷史、200余座明清古建、400多位名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的三坊七巷絕對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三坊七巷承閩都文脈、匯聚城市藝文,古老與新生並存,老字號、非遺匠人、文創展館,從“食”到“視”供你感知福州人的煙火記憶﹔坊巷裡,古厝園林、飛檐鞍牆、戲曲民俗,帶你體驗百年前的士儒文化。

清晨時光,可讓你避開人潮,發現老建筑群本來的樣子,滿是寧靜質朴的味道。拍攝大景的最佳機位就在東百坊巷酒店的餐廳裡,可以一邊吃著美食,一邊拍攝樓下成片的屋頂。

較高的樓層加上開闊的視野,這裡絕對是俯瞰三坊七巷全景最棒的地方。院子、巷子、連綿成片的屋頂、冒出頭的郁郁蒼蒼的樹......仿佛隻有在這裡,你才能用另一種角度領略一片全貌。

三坊七巷的清晨特別美,有人路上慢行,有人樹下喝茶。那些老房子有了靈魂,黑、灰、白的底色下,清晨的陽光溫柔輕拂,沒有喧鬧的人群,徘徊在青石古街,流連於白牆青瓦的古厝之間,靜謐的環境,總能讓人暫時放下心頭的浮躁。所以選擇清晨早早的來此,就可以讓你獲得與眾不同的畫面 。

小巷裡清靜悠長,清晨,秋風劃過,有陽光慢慢爬上屋角,趕早的行人往來,鏡頭對著晨光,很容易就捕捉到小巷的生活氣息。

找尋不同角度,看看馬鞍牆,藍天綠樹,雕梁畫棟,白牆上的斑駁,瓦片上的一抹青色,一瞬間又將帶你領略著名文人冰心筆下四季花開的南國風光,回到意氣風發的明清時代。

隱藏在衣錦坊深處的水榭戲台,木是老的木,瓦是老的瓦,飛檐高蹺依舊透著昔日裡的點點光彩。

挑一本書籍,買一杯冷飲,吃一個冰淇淋,和小伙伴們品味閑適的甜美時光。

暮色逼人,不知你有多久沒有細細端詳過這福州的黃昏,總說去雲南,去西藏 ,要去追尋那些遙遠的美景,卻從來沒有注意過,家門口就是中國都市僅存的一塊“裡坊制度活化石”。

時光催著陋巷變成馬路,催著院子變成高樓,在瞬息萬變的今天,希望這座城市裡擁有的人文情懷能夠沉澱下來,安定而緩慢的成長。

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向西三片稱“坊”,向東七條稱“巷”,自北而南依次為:“三坊”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與主干道南后街不同,坊和巷裡顯得安靜緩慢。窄窄的弄堂小巷,還有兩邊的茶館或小店,有時甚至窄得隻能通過一人,這份擁擠和局促是巷子裡特有的市井氣息,值得咔嚓記錄。

茉莉花,一直是福州的市花。每當春夏開始大街小巷每處都有在賣茉莉花串,很精致,很多人買來挂在車裡,身上,買回放在家裡,聞著氣味很是愜意。小時候在院裡跟朋友嬉戲打鬧,看著大人在打牌聊天,吹著涼風,聞著院裡茉莉花和夜來香長大,茉莉花的味道就是很多福州人童年記憶裡的味道。

三坊七巷天后宮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三坊七巷郎官巷中,嚴復故居斜對面,是福州舊城內僅存的天后宮。目前建筑為清代重修並保存至今,與比鄰的綏安會館同為一體,為清綏安會館附屬建筑,祀天后媽祖,系建寧人出資修建。重修於清代,佔地面積1470平方米。

郎官巷天后宮為坐南朝北的單進建筑,臨街開三個門,進大門后依次是前殿、正殿和后殿。保持著清代福州建筑婉約、別致的風格。

前殿有戲台,院內石板鋪地,兩側建有廂廊其木構件雕刻精美,正殿的頂部有鎏金藻井,由七層如意斗拱疊螺旋結頂,優美華貴,殿正中供奉了媽祖神像。

現在這個媽祖神像是莆田籍著名工藝美術大師佘國平設計並建造完成。塑像所有彩繪均使用礦物彩,可經千年不褪﹔手工按金工藝,其光澤度足以和鍍金相媲美。

縱橫交錯的坊巷,濃縮了福建民居的特色,也濃縮了福州的文化內涵。豐富的圖案雕飾,精巧的石刻桂礎、台階、門框、花座、柱杆隨處可見,一汪碧波,倒映出秀美的小橋民宅,也是古鎮的經典拍攝構圖。

旅游除了欣賞風景,當然少不了美食!三坊七巷這些美食,絕對是舌頭和鏡頭都不能放過的!

必拍美食

永和魚丸

永和魚丸是三坊七巷裡的百年老店,這家以魚肉做外皮的帶餡丸子,選料精細,制作考究,皮薄均勻,色澤潔白晶亮,食之滑潤清脆,湯汁葷香不膩。每天到這吃魚丸的顧客絡繹不絕。

鍋邊糊

鍋邊糊,又稱鼎邊糊、鼎邊垂,福建省特色著名佳點,風味小吃。福州鍋邊糊加入花蛤、蟶、蔥等配料,味道更是鮮美無比,一般與海蠣餅、蝦酥、芋粿、油條、生煎包等配食,為當地早點佳品。

花生湯

花生湯,味道絕佳,花生酥爛,湯甜而不膩,細膩的花生味甜可口,獨家秘制的湯讓人“口水流下三千尺”。配上散發著油香的糯米飯、檳榔芋泥和花生酥更是銷魂。這是老福州記憶裡的味道,它代表了福州,代表了福州的甜湯。

同利肉燕

同利肉燕是福建福州一帶的地方傳統名小吃,屬於閩菜系。同利肉燕魅力在於它獨特的風味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嚴格遵照祖方,選用豬后腿的精肉,配以上好的番薯粉,通過精細復雜的工序手工打制而成。圓頭散尾,形同飛燕,入眼如潤玉翡翠,入口則滑嫩清脆,其口感和形狀均不同於餛飩。因此,在福州有“同利肉燕,百吃不厭”之說。

除了上面介紹的這些,,三坊七巷特色小吃還有很多,什麼“雙皮奶”“大世界橄欖”“黃米糕””荔枝肉“”炸油餅“”糟螺片“”海蠣煎“”南煎肝“......如果有足夠的時間一定要一家家的吃過去,這樣才能對得起“吃貨”這張嘴,和朋友圈的九宮格。

有關老福州的畫卷,縱使萬千圖片,也展示不盡它的情懷,它的魅力,它的榮耀。

古城老巷,任何一個老福州都走過千萬遍﹔榕城舊事,任何一個老福州都能道出千百般。(福州市文旅局)

(責編:陳藍燕、吳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