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探索“近鄰”黨建區域性聯盟

小社區大黨建 “鄰”聚幸福力量

2020年12月16日09:40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編者按:黨的建設與基層治理如何有機融合、良性互動,是進一步夯實黨在城市的執政基礎、提升城市基層治理水平的重要課題。近年來,福州市圍繞“如何讓群眾生活和辦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讓群眾表達訴求的渠道更暢通一些,如何讓群眾感覺更平安、更幸福一些”推行“近鄰”黨建工作,探索建立區域性黨建聯盟,促進組織與組織之間、社區與居民之間、居民與居民之間互聯互動,推動近鄰建設相識、相知、相信、相助、相望的“金厝邊、銀厝裡”,破解城市基層黨建融合不足、小區治理存在痛點難點、城鄉結合部與新興產業帶等特殊部位溝通不暢、城市“陌生人社會”等問題。

 

“以前小區居民‘相見不相識’,現在大家逢年過節聚在一起,像個大家庭!”家住福州市鼓樓區溫泉街道金湯社區城市之光小區70多歲的程大爺說,小區有了黨支部,老百姓嘗到“甜頭”:垃圾亂扔有人管了,孩子放學有人接了,連老人吃飯都有著落了……

這樣的小區“蛻變”在福州隨處可見。自從福州市推行建立區域性黨建聯盟以來,基層各領域黨建融合發展,實現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活動共辦、事務共商、黨員共管、區域共治。“大黨建”成效漸顯,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織密一張“網”,共建“朋友圈”

“喂喂喂!陳樓長,我父親突然昏迷了!我已經打了120電話求救,可是現在家裡隻有我和小孩,你們能不能過來幫忙?”今年3月的一天中午,一個焦急的電話打斷了台江區洋頭口社區世茂臻園小區2號樓樓棟長陳碧琴的午飯,“不要急,我們馬上過去!”她匆忙放下手中的碗筷,一邊給小區黨支部書記鄭靜匯報情況,一邊直奔業主家。

鄭靜隨即在黨支部微信群發出求助信息,馬上就有幾位黨員響應,趕往業主家。由於擔架太長,電梯空間有限,黨員志願者們當機立斷,扛起擔架從20樓往下跑。老人最終因搶救及時,轉危為安。打電話求助的陳女士挨個到黨員志願者的家中致謝,激動地說:“遠親不如近鄰!我今天真真切切感受到了!”

“有事就找樓棟長!”“樓棟長”被福州市民親切地稱為“貼心管家”。而這“貼心”的背后靠的是“一張網”——福州區域性黨建聯盟。

縱向上,這張“網”下沉服務,形成“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網格黨總支——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五級聯動,讓服務直達社區的“神經末梢”。例如,在世茂臻園小區,每棟樓的樓下都公示有小區黨支部書記、社區網格員、樓棟長、包段民警、城管隊員的照片和聯系方式,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找到黨組織。

世茂臻園小區黨支部召開黨員大會。福州市台江區洋頭口社區黨委供圖

橫向上,這張“網”調動了社區黨組織和各領域黨組織互聯共建,實現組織全覆蓋。福州市根據各區域的功能定位、資源優勢等情況,組建不同類型的黨建聯盟,聯盟間相互促進,形成利益共同體。比如,福州高新區立足轄區創新創業基地聚集、科研高校集中等區位特點,組建“高新鄰+”黨建聯盟﹔倉山區融合金山工業園區、煙台山歷史風貌區等組建南江濱黨建聯盟。

此外,為促進聯盟中組織之間的良性互動,福州市每年動態調整聯盟成員單位。比如針對白馬河水系綜合治理中廟宇征遷、借地工作推動難問題,台江區精准調度多個政府部門作為該區域的黨建聯盟成員單位,確保項目順利施工。

“網”聚資源,共享“紅利”。目前,福州市共組建各類區域性黨建聯盟152個,形成“黨員辦事有聯盟、人才有事找聯盟、企業解難靠聯盟、服務奉獻來聯盟”的集聚效應,讓聯盟中的人民群眾共享黨建紅利。藩籬拆除了,“各自為政”的障礙推倒了,社區實現了相鄰共融。

搭好一個“台”,共治“大合唱”

過去,居民有點事,隻有社區來管﹔現在,社區的事,大家議,一起管。福州市基層黨組織發揮社區議事中心作用,在社區和小區搭建議事堂、辦事廳、會客室等共商服務平台,創新協商形式和活動載體,提高共建單位和居民群眾參與議事決策的熱情。

今年10月,台江區金斗社區黨委書記陳艷組織了一場社區議事會議,“最近有居民在佳境苑小區2號樓大門的灌木叢丟棄的白色垃圾,吸引了老鼠、蚊子等四害,社區想借此機會對大門的綠化帶進行改造。請大家共同協商如何改造綠化帶。”話音剛落,現場小區居民代表、轄區單位代表、小區黨支部書記各抒己見:“我覺得可以做一些鵝卵石道,居民可以運動。”“我也覺得可以把綠化帶做一做,形象也是很重要的。”

社區工作無大事,群眾利益無小事。組織這樣的社區議事會議,搭建起黨員干部與居民群眾交流平台,形成了鄰裡守望相助、矛盾協商解決的自治共管社區治理模式,實現“矛盾糾紛不出小區”的和諧社區環境。

鼓樓區城市之光小區是10年以上的老小區,物業服務問題經常被居民“吐槽”。去年,小區黨支部牽頭組織,召開業主大會、征求業主意見、公開招投標……半年不到,小區更換的新物業,在居民代表的監督下簽約入駐。

城市之光小區新物業進駐簽約儀式。福州市鼓樓區溫泉街道金湯社區黨委供圖

“現在的新物業好多了,大家都很滿意。”小區黨支部書記陳承華說,新物業規范了停車問題,停車費與業委會共同分成,一年能為業委會帶來十幾萬元收入。

自2018年成立至今,小區黨支部利用支部引領、業主自治、物業服務的“三方聯動”組織機制和遇事共商議、結果都公開的“兩議兩評兩公開”協調機制,解決了小區消防通道堵塞、小區外牆脫落修繕、垃圾亭建設等公共事務問題,獲得居民一致好評。

不隻在鼓樓區,在倉山區,水都社區通過與轄區內共建企業協商、共享企業停車場,緩解了社區居民晚間停車難問題﹔在晉安區,紫陽社區依托街道“城市會客廳”平台,引導轄區共建單位定期領辦解決黨建服務項目。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深度融合、同頻共振,把蘊藏在基層的各種力量凝聚起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社區治理,從“獨角戲”到“大合唱”,公共事務解決了,居民訴求渠道暢通了,社區更和諧了。

守護一個“家”,共沐“鄰裡情”

“依姆依伯,開飯啦!”中午11點,在鼓樓區洪山鎮錦江社區融僑錦江小區內,“長者食堂”飄出了飯菜香。鹵雞腿、紅燒茄子、清蒸魚……近10種菜品看上去營養美味。在這裡,社區60周歲以上的老人憑卡用餐,隻要10元就可以吃到一葷兩素。

下午,“長者食堂”搖身一“變”,成了“長者學堂”。“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福州大學至誠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鄭聲文正在授課。

在“近鄰”黨建的作用下,社區黨委牽頭,聯合餐飲企業、高校等共建單位為老人們提供可口的飯菜,還滿足他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小區老人交口稱贊:“社區黨委真是為民辦實事啊!”

融僑錦江小區裡的“長者食堂”。福州市鼓樓區洪山鎮錦江社區黨委供圖

各領域黨組織聯手“搭台”,人民群眾一塊來“唱戲”,創新、多樣的小區服務在福州市“多點開花”,不僅為老、中、青、小四代人增添生活色彩,還能改善鄰裡關系。

以倉山區名筑小區為例,1500多平方米的綜合服務中心,90%以上場所設置了書吧、瑜伽室、音樂舞台、親子課堂、居家養老服務站等,其中很多課程和服務均由共建企業提供,能滿足不同年齡段居民的休閑需求。居民吳淑香最喜歡社區的“四點鐘學校”。“平常上班很忙,孩子上小學一年級時,下午3點多就放學了,根本沒有辦法接送,社區‘四點鐘學校’幫了我的大忙。把孩子交給社區,我可以安心上班。”吳淑香說。

社區服務從一般化到精細化,福州市下足了“繡花”功夫,真正發揮黨建聯盟資源集約優勢,做到群眾在哪裡,組織在哪裡,服務就延伸到哪裡。

2019年8月,福州市委組織部全面推廣“福州黨建超市”平台,推動5500多個機關企事業單位、兩新組織、學校黨組織與街道社區互聯共建、供需對接。福州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黨建超市’有機聯結單位、行業及各領域黨組織與黨員,實現‘平台約到、網格簽到、吹哨報到、實績送到’。”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解決了,幸福感更強了。

小區雖小,但連著千萬家。圍繞“家”文化,福州市基層黨組織還打造了一系列鄰裡空間、“百家宴”“鄰裡節”“便民服務日”等活動,傳承弘揚“遠親不如近鄰”的理念,厚植鄰裡文化土壤,形成“無事常聯系、有事共商量、鄰裡一家親”的和諧氛圍。 (陳歡歡 林曄 潘黃瀟)

(責編:陳楚楚、鐘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