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宣講現場,嘉庚文化志願者齊誦《嘉庚誦》。(馮立東攝)
交警指導外賣騎手正確佩戴頭盔,落實“一盔一帶”。(天下集美供圖)
12月18日,以“禮贊新時代文明潤人心——傳承在集美”為主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實地宣講系列活動首場落地活動在集美區杏林文體廣場舉行,通過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志願故事宣講、一個個精彩紛呈的文藝節目,充分展示集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成果,讓愛心志願理念深入人心,助力“愛心廈門”建設。
本次活動由廈門市委宣傳部、市委文明辦主辦,集美區委宣傳部、集美區委文明辦等承辦。
【表彰】
評選先進樹立典型 傳遞愛心正能量
不久前,為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弘揚志願精神,集美區開展了“選樹最美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先進典型”活動,共評選出最美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22名、最美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組織12個、最美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項目10個、最美新時代文明實踐站12個。
同時,集美區開展“集美區首批百名星級志願者”認定工作,共評選出“一星志願者”60名、“二星志願者”40名。活動現場,上述先進典型和星級志願者上台接受了表彰。
據了解,今年以來,集美·誠毅志願者聯盟、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積極弘揚嘉庚精神,充分發揮理論宣講、社會宣傳、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與科普服務、健身體育服務、鄉風文明建設等七大平台作用,培育了923支志願服務隊伍,通過愛心“110”志願服務模式,引導全區57家文明實踐站“因地制宜”開展各類愛心文明實踐活動近4000場,志願服務總時長255.5萬個小時。
“盧媽媽”愛心隊發起人盧秀毅、杏濱街道三秀社區等入選2020年全省學雷鋒志願服務“四個最美”先進典型,“志願桑榆晚”精准助老關愛項目、“110”應急救援志願服務項目獲全省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銀獎……截至11月底,今年集美區志願服務項目獲得市級以上榮譽13個。
【宣講】
志願者分享志願故事 新思想深植百姓心田
讓身邊人說身邊事,用百姓話講百姓事。集美區整合相關資源,挖掘轄區志願服務的新典型、新亮點,用實地宣講的方式,將新思想、主流價值觀送到老百姓的家門口、心裡頭。
“做志願服務的過程中,我收獲了滿滿的幸福感。我們幫助過的老人把我們當親人一樣,有個老人一定要等我到場了,才願意過生日。”台上,58歲的盧秀毅深情講述近年來的志願服務經歷,讓台下的觀眾熱淚盈眶。她發起的盧媽媽愛心隊,一直致力於孝親敬老,多年如一日地奔走在老人最需要的地方,為失獨老人、孤寡老人、困難老人送去溫暖和關愛。目前,團隊長期幫扶的家庭有40多戶。
為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深入開展,集美區各實踐站“各顯神通”,依托各種平台、鏈接多方資源,與居民共同推進社區治理,在社區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紡織社區的老年人居多,實踐站的志願者了解到他們都有收聽廣播的習慣,開設了“織雲博愛FM”社區雲電台。“雲電台除了播報每日新聞,推薦生活妙招,還邀請居民來分享文明故事。”居民代表王立付說,還有老人家通過雲電台聯系志願者,幫忙解決一些生活難題。
“我們每個隊員的車上都常備一個救援包,隨時准備出發救援。”現場,集美區“110”應急救援志願服務項目的志願者們向觀眾展示了聲吶探測儀、潛水設備、無人機、救援繩索等。據了解,集美區充分調動轄區應急救援資源力量,發揮“110”志願服務快速反應體系作用,形成“事前廣預防、事中抓控制、事后深服務”的高效應急救援志願服務閉環,進一步提升群眾安全感。
【關注】
在精細化常態化上下功夫 以創新求突破,文明因子滲透集美各個角落
近日,廈門市首批“最干淨小區”評選出爐,集美三個小區——園博1號、蓮花首岸、水晶湖郡入選。
“同做文明志願者共建美好新家園”“做文明使者,展鷺島美德”“踐行餐桌文明你我身體力行”……走進這三個小區,環境干淨整潔、花紅草綠,垃圾分類落實到位,精神文明創建宣傳內容豐富,讓人心曠神怡。接下來,集美區將以這三個小區為標杆,引導物業企業優化服務管理,動員居民積極參與愛國衛生運動和潔淨家園行動,用雙手扮靚家園。
在嘉庚故裡,文明因子不僅在小區環境裡,更滲透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集美區以創新求突破,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和手段,探索建立常態化、精細化、長效化的城市管理和文明創建機制﹔同時強化問題導向“對症下藥”,在破解問題中提升文明水平,為廈門市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貢獻了“集美力量”。
【亮點1】
搭建平台
巧用智慧化手段 常態化推進城市管理
不久前,集美區攜手華為雲等推出“文明雲”指揮平台,採用網絡數字化城市管理手段,實現文明創建的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管理。據悉,這是全國首個基於廈門鯤鵬超算中心的城市精細化管理雲平台。
該平台依托1個綜合應用平台,建立1個綜合指揮中心,以及實地暗訪考察系統、文明雲督查系統、網上材料申報系統和問卷調查系統等4個創建指揮系統。同時,投入一支專業的文明指數評估服務團隊,深入各鎮街開展文明指數測評,發現問題立即拍攝照片,上傳到指揮平台后,平台會自動把問題流轉到各責任部門和單位,督促第一時間整改。
目前,“文明雲”綜合指揮中心已在位於集美區的華為雲(廈門)創新中心展廳調試上線,實現文明創建動態可視化。它就像集美文明創建的“最強大腦”,能通過大數據分析,梳理出城市管理和文明創建重點、熱點問題,並通過電子地圖,直觀地反映特定時間、特定區域存在的問題,從而形成重點整治清單,引導相關城市管理職能部門出台針對性措施。
集美區堅持用智慧化手段,推動文明創建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今年8月上線了全市首個隨手拍小程序——“i拍拍j美美”,全區1.8萬名機關黨員、執法人員、環衛工人化身“街評員”,上路“掃描”創建“盲點”。這些“街評員”經過專業培訓,一旦發現市政設施破損、“僵尸車”佔位等問題,立馬拍照上傳。后台依托集美區大數據城管平台,構建起152家責任單位線上響應、限期辦結的高效閉環管理系統。
“這個平台相當給力,不到一個小時,我反映的問題就解決了!”一天上午9點40分左右,集美區黨員職工小楊路過杏林街道誠毅大街,發現一處地面窨井蓋缺失。他立即拍照並上傳到“i拍拍j美美”平台。當天10點20分,小楊就收到系統反饋,相關單位已趕到現場補上了井蓋,安全隱患排除。
前不久,集美區還推出針對沿街商戶的“門前三包”文明創建線上平台——在“集美i企寶”微信小程序上線“門前三包”板塊,沿街商戶可通過上傳商鋪周邊環境整改對比圖獲得流量獎勵,進一步激發了群眾參與文明創建的積極性。工作人員不定期開展“回頭看”、抽檢市容工作來維持成效,引導督促商家自覺落實“門前三包”,共同營造潔淨有序的市容環境和營商環境,讓百姓共享文明成果。
【亮點2】
完善機制
一線督查整改 精細化解決城市管理難題
“到一線發現問題、在一線解決問題”,這是集美文明創建的“法寶”之一。該區堅持採用現場觀摩、實地點評等形式,找問題、補短板、強弱項,進一步提升創建質效。
今年7月以來,集美區成立了建筑工地專項、垃圾分類清運專項、餐飲整治專項、交通整治專項等12個文明創建專項小組,由25名區級領導干部挂鉤145個考評點位,深入轄區各農貿市場、背街小巷、老舊小區、交通路口等,實地開展常態督查、現場協調、一線督辦,主動靠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針對文明創建的短板弱項,集美區組建了文明創建暗訪團,全天候、全時段開展重點巡查,同時創建工作微信群,一旦發現問題,馬上開展線上督辦,責任單位實時接單整改。8月以來,累計向責任單位發放督辦單324份、轉辦市級督辦10份,涉及問題2000余項,目前市、區兩級督辦事項整改率均達100%。
每日一暗訪查找問題、每周一例會解決問題。集美區主要領導、分管領導每周主持召開點評會,並按需及時召開專題會,通過會議研判問題、分析對策,解決各種“疑難雜症”,督促各鎮街、各職能部門落實責任。
集美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到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全過程,建立完善“示范帶動、比學趕超”機制,培育打造各類型備檢點的模范標杆,形成“一點一示范”創建格局,以點帶面,推動文明創建工作常態化、長效化,進一步提升城市形象、營商環境,讓百姓真正在參與創建中增強獲得感,從共享創建成果中取得幸福感。
【亮點3】
全員出動
統籌一盤棋 廣泛發動扮靚美好家園
集美區“全員出動”,各級、各部門、各單位積極履職、通力協作,深入基層一線“把脈問診”,共同扮靚家園。
集美區委辦、區政府辦、區委組織部、區委文明辦組成聯合督查組,由區領導帶隊,每周不定期對轄區環境衛生、佔道經營、市容市貌等創建工作“老大難”問題進行重點巡查,督促各責任單位做實做細各項創建工作。區紀委組織督查組重點督查各責任單位工作部署、責任落實等情況,督促各單位強化責任擔當,認真履職盡責。
集美區人大積極履職,圍繞文明創建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通過專項視察、專題詢問、執法檢查活動,努力“找問題、出實招”,督促相關部門落實解決。集美區政協積極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優勢,引導委員們圍繞補齊文明創建短板、提高創建水平等,主動做好反映民意、監督議政、提案督辦工作,為區委區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黨建引領文明、創建提升黨建”——集美區積極引導黨組織和黨員發揮戰斗堡壘與先鋒模范作用,積極下沉社區參與文明創建。有的小區還組建了“紅袖章”黨員先鋒隊,針對亂扔垃圾、佔道經營、車輛違停等市容環境“頑疾”開展文明督導,“對症下藥”採取措施。
結合黨員“雙報到”活動,集美區在全市率先提出“三必走”(下班必走、周末必走、節假日必走)、“三必拍”(違章必拍、“門前三包”問題必拍、市容市貌破損必拍)要求。約1.6萬人次黨員志願者響應號召,利用“8小時外時間”包片深入背街小巷、城鄉接合部、景區、公園等地,清理衛生死角,糾正不文明行為。同時,也把路面破損、共享單車停放難等背后隱藏的城市管理漏洞向有關單位反饋,推動問題及時解決。
全區73家省、市、區級文明單位響應號召,引導志願者挂鉤督導重點路段及周邊小區、背街小巷,參與秩序維持、路面保潔、“門前三包”監督等,形成“路口有人導、路段有人巡、門前有人包、隨手有人拍”的創建格局。
各級各部門群策群力,形成創建強大合力。在交通方面,集美交警大隊針對快遞、送餐等特殊行業電動車交通違章行為開展專項整治,並大力整治違法停車。在市容方面,集美區城管局對佔道經營、“門前三包”落實不到位、垃圾分類不規范等市容“頑疾”開展集中整治,並約談共享單車企業,責令其回收違規車輛,有效遏制共享單車違停現象。在市場秩序方面,集美區市場監管局成立創建工作督查組,開展餐飲業和農貿市場專項整治,確保商戶文明有序經營。在基層一線,鎮街與村居干部每日巡查轄區情況,做到問題“早發現、早解決”。
文明創建人人參與,文明成果人人共享。教育系統在校園裡加大文明創建宣傳力度,通過“小手拉大手”,發動學生、家長、廣大群眾積極投身到文明城市創建行動中,營造全民動員、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紅馬甲”志願者也廣泛參與到文明交通、清潔家園等,並策劃生成了一系列志願服務活動,成為文明城市創建的中堅力量。據統計,集美區累計有志願者約3.5萬人次上路開展日常巡查。(廈門日報記者 林桂楨 通訊員 許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