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4日從泉州市有關方面獲悉,“十三五”時期,泉州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連跨4個千億台階,全國城市排名由“十二五”末的第23位上升到2019年的第18位﹔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工業總產值躍上2萬億元台階。
今年以來,泉州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實施“六穩”“六保”追趕行動、暢通雙循環攻堅行動、組織年終沖刺行動等,推動加快增產增效。梳理2237家“百千”企業重點扶持,全市兌現惠企資金48.2億元,減稅降費83億元﹔發揮泉州網商貨源地優勢,聯合電商平台、品牌企業帶動全民參與開展直播活動,今年以來完成網絡零售額2300億元,快遞業務量突破15億件。同時,啟動新一輪逆周期投資,實行“五個一批”項目提級調度,482個在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498億元﹔創新開展雲招商、雲簽約,新簽約項目468個、總投資3563億元。聚焦“兩新一重”,大抓新經濟拓展、老產業鏈提升,策劃實施萬億投資盤子。開展13個新基建新經濟基地比拼活動,開展千億產業集群改造提升行動,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50家。
未來5年,泉州將站在萬億級、再出發的新起點,搶抓新發展階段的機遇,統籌發展和安全,積極服務並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常學常新“晉江經驗”,實施跨江發展、跨域融合,市域統籌、縣域聯動、城鄉一體,將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海絲名城、制造強市,加快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市,城市綜合競爭力進入全國前列。
把科技創新作為第一動力源,全面建設創新型城市。深化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加速泉州科學城、環清源山科創走廊布點落子,打造聯十一線先進制造業走廊和沿海大通道科創產業帶,建設高水平創新平台,培育壯大創新型企業群體。
創新發展“晉江經驗”,創建民營經濟改革發展示范城市。深入推進制造強市、質量強市、網絡強市和數字泉州建設,大抓新經濟拓展、老產業鏈提升,優化產業生態圈。
積極服務並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打造雙循環戰略支點城市。支持民生產業開啟“新國貨運動”,深化中國快遞示范城市和國家物流樞紐布局承載城市建設,打造全球消費品集採中心,全面促進消費擴容提質﹔推動民營企業成為開拓市場、暢通循環的主力軍,打造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構建雙循環的重要通道。
此外,泉州還將主動融入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加快跨江發展、跨域融合﹔全力以赴推動“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深化對台各領域融合,加快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記者 李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