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出“組合拳”全速“奔小康” 龍岩四級書記來解答

陳濤

2020年12月31日21:50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這裡是全國著名革命老區,原中央蘇區核心區域,享有紅軍故鄉、紅色搖籃、紅旗不倒“三紅”的美譽,這裡的人民弘揚老區蘇區精神,吹響向全面小康進軍的“軍號”,讓當地的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果,這個地方就是——福建省龍岩市。

12月31日,福建省“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十一場·龍岩專場在福州舉行。發布會邀請到龍岩市委書記李建成、長汀縣委書記廖深洪、連城縣宣和鄉黨委書記羅煇群、連城縣羅坊鄉邱賴村駐村第一書記王長城,講述脫貧攻堅奔小康的故事。

主題新聞發布會現場。人民網 焦艷 攝

精准幫扶施策,助力脫貧攻堅奔小康

講述人:李建成 龍岩市委書記

龍岩完成了福建省最多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任務、最多的易地扶貧搬遷任務以及最多的貧困村脫貧摘帽任務。發布會上,李建成從四個方面介紹了龍岩脫貧攻堅的做法。

一、堅持精准幫扶,做到盡銳出戰

龍岩市縣鄉三級均成立由黨政主要領導為組長的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和指揮部。實行干部挂鉤幫扶貧困戶、部門挂鉤幫扶貧困村、市廳級干部聯系重點鄉鎮機制。30383名黨員干部下沉脫貧攻堅一線,幫助貧困戶找准脫貧路徑和項目。從市直機關選派5批418名優秀黨員干部駐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累計籌措資金23.29億元,帶領實施項目6029個。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入股企業、盤活集體資產等方式,形成“強村帶弱村”“先進帶后進”的工作格局,全市442個村集體經濟“薄弱村”2019年底全面消除。

二、堅持精准施策,著力斬斷窮根

2014年2月,龍岩在福建率先啟動貧困戶建檔立卡工作。2016年,龍岩將脫貧攻堅列為全市“三大攻堅戰役”之一,推行生存救助、就業輔助、生產扶持、住房建助、醫療援助、就學資助、科技幫扶、社會捐助、結對扶助等“九措到戶”扶貧工作模式。

近年來,龍岩出台精准扶貧一攬子政策文件,市本級投入扶貧資金7.26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創造了就業扶貧、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扶貧搬遷等“龍岩經驗”。

針對有勞動力但“造血”功能差的問題,創造性實施激勵性扶貧,採取黨委政府引領產業發展方向、企業大戶發揮技術市場優勢的辦法,並引入競爭上崗、優勝劣汰機制,激發貧困勞動力發展生產、外出就業的內生動力,市財政連續3年每年安排2000萬元,專項用於激勵性扶貧,截至目前,共帶動2.5萬戶貧困戶發展生產,佔貧困戶總數72%。

針對易地扶貧集中安置戶就業難問題,在安置區創辦扶貧車間,並設立公益崗位,優先解決貧困戶務工就業,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針對因病致貧人數佔比近一半的難題,推行健康扶貧商業醫療補充保險,把貧困人口年度目錄內住院醫療費用控制在3000元以下,斬斷了因病返貧的根源。

針對沒有勞動力、無業可扶、無業可就等特困對象,強化兜底保障,對符合農村低保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按規定程序納入低保范圍,做到應保盡保,截至目前,農村低保人口與貧困人口雙向“重疊對象”24423人,重合率47%,2016年以來累計發放低保金7.2億元。

三、堅持精准監督,提高脫貧質量

一方面,建立“線上+線下”監督機制。龍岩在福建率先建立市級精准扶貧信息平台,實現“貧困識別全方位甄別、貧困退出全過程監管、資金使用全流程管控”。實行財政部門專項檢查、審計部門專項審計、紀檢部門精准監督、行業部門聯動監管的辦法,構建扶貧政策落地“陽光化”監督管理機制。

另一方面,建立“核查+整改”工作機制。每年開展脫貧質量核查。今年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了為期兩個半月質量核查,確保老區蘇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一個都不掉隊。

四、堅持精准銜接,力促常態長效

今年以來,龍岩針對個別貧困戶已脫貧但不夠穩定的問題,實行動態監測預警機制和“一鍵報貧”工作機制,2037戶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戶全部消除返貧致貧風險,並推動貧困戶發展鄉村旅游、林下經濟等。

同時,實現110個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村庄規劃編制全覆蓋,並持續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革命四行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70%以上,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5.6%。

此外,還組織開展空心房整治、裸房整治和違法建筑拆除“兩治一拆”專項行動,完成農房整治28372棟,整治面積287萬平方米。

李建成說,龍岩“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全面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新時代新龍岩建設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成效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

一、綜合實力穩步提升

2016年至2020年,龍岩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幅可超過7%、預計今年地區生產總值可達288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0萬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1%,第三產業增加值突破1000億元,有色金屬、文旅康養、建筑業產業產值突破千億元,入選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

二、城鄉發展不斷完善

龍岩市和武平縣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上杭縣成功創建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南三龍鐵路、廈蓉高速改擴建、永杭高速等重大交通項目建成通車,龍龍鐵路龍岩至武平段實現開工,龍岩新機場選址獲中國民用航空局批復。

三、生態建設成效明顯

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經驗”、林改“武平經驗”持續提升拓展,龍岩3條主要河流22個國省控(考)斷面優良水質比例達100%,城市空氣質量持續保持福建前列,森林覆蓋率保持福建首位,獲評全國森林旅游示范市。

四、改革開放持續深化

龍岩獲批設立國家級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e龍岩”網上公共服務平台被授予2018年中國政府信息化管理創新獎。漳平台灣農民創業園在全國台創園建設考評中連續4年排名第一。

五、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預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40370 元、20180 元,年均分別增長7.3%、8.7%。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創建全面完成,入選全國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受省級專項獎勵。

六、黨的建設持續加強

大力弘揚古田會議和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宣傳思想工作全面加強,干部隊伍素質持續提升,正風肅紀反腐取得實效。

堅持黨建引領,注重安居脫貧

講述人:廖深洪 長汀縣委書記

“長汀曾是我國南方紅壤區水土流失最嚴重的縣份,據1985年遙感監測數據,全縣水土流失面積達146.2萬畝,佔國土面積的近三分之一,‘山光、水濁、田瘦、人窮’是當時生態惡化、生活貧困的真實寫照。”發布會上,廖深洪回憶起昔日貧困的長汀,不禁感慨。

如今的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已取得決定性勝利,水土流失率下降到6.78%,連續三年榮膺福建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稱號,6120戶20695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穩定脫貧,78個貧困村、5個貧困鄉實現脫貧摘帽,在2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中首批退出貧困序列。

廖深洪介紹,長汀脫貧攻堅實踐主要圍繞三個方面。

一、堅持黨建引領

長汀不斷傳承“鬧革命走前頭、搞生產爭上游”的優良傳統,突出干部示范帶頭,把黨建優勢轉化為扶貧優勢、把黨建活力轉化為攻堅動力。

比如,長汀四都鎮上蕉村黨支部持續深入開展“支部比項目、黨員帶民富”活動,採取“黨支部+合作社”模式,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村“兩委”干部和黨員帶頭,成立由11名黨員組建而成的輝鴻農民專業合作社,率先在林下種植第一批林芝10500筒,收成2700多斤,收益45萬多元,看到如此成效,村民們踴躍參與。目前,全村流轉林地2000多畝實施竹山開發項目,種植林下作物3200多畝,吸納包括11戶貧困戶在內的117戶村民加入合作社,每戶年均增收7.5萬元以上。2019年,全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967元,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達12萬元。

二、突出示范發展

長汀出台水土流失區生態公益林林木蓄積量增長激勵機制考核辦法,對重點生態區域實行封山育林,並在福建率先推行“林長制”,把源頭監管責任壓實到人,並推動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

比如,長汀南坑村過去是策武鎮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村,也是最窮的村。1997年,沈騰香同志當選村支部書記,是當時全縣唯一的女村支書,她幾十年如一日把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第一責任。沈騰香同志帶領南坑村用行動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成為了村民心中最值得信賴的人,當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南坑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福建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建設示范村、“十全十美”鄉村旅游基地。

三、注重安居脫貧

2016年以來,長汀累計完成投資3億8千多萬元,實施省級、市級造福工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16個,安置4901戶17615人,既保護了搬遷戶原居住地的生態環境,又有效改善了搬遷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比如,長汀在縣城新規劃的南部新城拿出最好地塊,建成福建最大的純貧困戶集中安置區長汀南站幸福小區。同時提前對安置貧困戶開展就業技能培訓,並引導至安置區周邊的企業務工,還引導在安置小區內創辦扶貧車間,讓貧困戶就近就業。該小區榮獲全國“十三五”美麗搬遷安置區稱號,長汀入選全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典型案例。

深挖文化資源,探索“文旅融合”

講述人:羅煇群 連城縣宣和鄉黨委書記

“我們鄉風景秀麗,旅游資源豐富。擁有培田古村落、鬆毛嶺戰地遺址、萱和谷等旅游景區景點。”發布會上,羅煇群介紹了連城縣宣和鄉脫貧攻堅奔小康的做法和成效。

她說,宣和鄉有兩大優勢,一是生態環境優勢,二是客家人文優勢。近年來,宣和鄉以培田村為試點,積極探索“文旅融合”機制模式。實施黨建引領“文旅融合”,重點在三個方面。

首先,黨建引領“文旅融合”的基礎在傳承文化。

自2012年起,宣和鄉培田村恢復並創新了春耕節傳統慶典活動,吸引成千上萬的城鄉民眾來這裡體驗傳統的生態農耕,領略客家耕讀文化的魅力。培田村還成立了客家社區大學,面向村民免費開設了人文社科、社團組織培訓等課程,組織志願者為這裡的孩子們開展夏令營活動。

其次,黨建引領“文旅融合”的關鍵在“帶動”。

宣和鄉先后選派4批次黨政領導和村支部書記外出浙江等地考察、學習鄉村振興先進經驗,通過黨員干部積極參與並引領環境整治、移風易俗等志願活動2000余人次,廣大黨員在鄉村振興一線積極作為、創優爭先,起到了很好的帶頭引領作用。

同時,當地充分利用旅游資源優勢,注重發揮培田黨建品牌示范效應,創建培田“紅土初心講堂”,發揮紅土先鋒黨員工作室、黨員服務驛站等平台作用。通過黨員帶頭示范,帶領村民、貧困戶開辦家庭農場、家庭旅館、農家樂,指導土特產的加工和文旅產品的開發等,共同發家致富奔小康。

再次,黨建引領“文旅融合”的重點在產業振興。

培田村黨支部指導成立了培田古民居保護與開發理事會,授權理事會代表全村與縣冠豸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簽訂合作協議,將門票收入按一定比例分成給理事會,再在村黨支部的監督下,由理事會將該資金分配用於村民的醫保補助、養老金、獎助學金和文化體育活動等普惠性開支,從而激勵全體村民積極參與到全村的保護、開發和利用中來。

宣和鄉在確立以文旅融合促進鄉村振興的發展道路之后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19年,培田古村落門票收入超過了三百萬元,同比增長13.5%﹔接待游客近20萬人次,同比增長了15.8%,並先后獲得了“國家級生態鄉鎮”“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鄉鎮”“市級文明鄉鎮”等榮譽稱號。

“接下來,我們鄉還將繼續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不斷加強黨對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建設發展的領導,從黨建工作的職能和特點入手,把黨建工作進一步融入到鄉村振興中去。”羅煇群充滿信心地說。

由村集體主導,以新模式推進產業發展

講述人:王長城 連城縣羅坊鄉邱賴村駐村第一書記

王長城是福建省立醫院的一名干部。2017年12月,他被組織推薦選派到連城縣羅坊鄉邱賴村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

“來到邱賴村以后,我片刻不停地投入到走村串戶、了解民情、服務群眾的工作中,踏遍了邱賴村的每一個角落,由以前的‘白面書生’變成了現在黑黝黝的‘種菜老王’。”發布會上,王長城先打趣地說了自己駐村后的變化。

接下來,王長城介紹了邱賴村以“村集體+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推進當地產業發展的歷程和成效。

他說:“剛到邱賴村的時候,給我感觸很深的一點是,村裡的生態非常好,但是面臨著土地拋荒多、農業低端化、收益差的困境,我感到非常心痛。”

面對村裡這種情況,王長城提出由村集體主導發展現代生態農業。當時,邱賴村充分發揮了黨支部和村民代表大會的集體智慧,最終認為,對於基礎設施相對完善的邱賴村來說,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形成生態保護與脫貧攻堅相互促進、深入融合,才是最緊迫的發展道路。

2018年3月,村裡召開黨支部會議,在會上黨員們表態,帶頭流轉閑置的土地給村集體。會后,王長城和村兩委干部探索嘗試由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村支部書記擔任合作社法人,合作社所有股份由村集體持有,以“村集體+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推進產業的發展。

為了建立生態蔬菜基地,他帶著村兩委成員走訪了許多蔬菜基地,拜訪了很多高校的技術人員,最終得到廈門大學、福建農林大學專家團隊的技術支持,強化了基地蔬菜種苗引進、技術指導和技術人員培訓,先后引進了10多個試種品種。此外,邱賴村還逐步培養出了一批具有生態意識,不使用除草劑、高毒農藥,就可以種出高品質蔬菜的技術人員。

兩年多來,邱賴村的蔬菜基地定期抽檢392項農殘零檢出。此外,為了幫助村裡拓展農產品的銷售渠道,當地先后與多家零售企業及一些酒店對接,形成訂單式銷售模式。

邱賴村的生態蔬菜基地共由村集體投入建設資金50萬元,從最初35畝的規模擴展到現在的150畝,現有固定務工人員約20人。2019年蔬菜基地為村集體增收10萬多元﹔兩年多來,為村民發放地租及務工收入超過120萬,基地通過務工及激勵性扶貧項目,帶動6戶貧困戶穩定增產增收。同時,基地還帶動本村及周邊發展蔬菜產業近100畝。

目前,當地村集體開始了新一輪的土地流轉,把拋荒的山坡地利用起來,主導發展生態果園200畝。

如今,邱賴村已被列入福建省集體經濟發展試點村、福建省鄉村治理示范村。邱賴村的蔬菜基地和合作社分別榮獲“福建省優質農產品示范基地(創建)”“龍岩市精准扶貧示范社”。

“在村裡,我感覺最幸福的是:夕陽西下的時候,村裡健康、優質的蔬菜被運往福州、廈門的平台,村民掙到了一天的錢,心滿意足地回家。絲瓜有絲瓜的味道,苦瓜有苦瓜的味道,鄉村有鄉村的味道,我感覺這就是村裡最美的時刻。”王長城高興地說。

(責編:陳楚楚、鐘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