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台商曾文子與在台親友視頻連線,互道新年好。
火鍋裡的雞湯冒著熱氣,清蒸漳浦紅蟳香味扑鼻,“斗陣慶年兜!大家新年好!”2月11日除夕夜,留漳台胞曾文子和家人向著電腦屏幕舉起了酒杯,連線的另一邊,隔著淺淺海峽的親人們正觥籌相對、笑臉盈盈。這是曾文子來漳創業20多年來,第一次與台灣家人進行“線上圍爐”,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過年啦!”她開心地對著屏幕那端的親人們喊道。
為減少人員流動帶來的疫情防控風險,像曾文子一樣主動選擇留漳過年的台胞今年有很多,“線上家宴”成為兩岸團聚的新嘗試。如何讓他們能吃好團圓飯、共度暖心年?漳州今年創新推出“就地過年新春大禮包”,通過提供大額流量卡、電話卡、移動寬帶、互聯網電視等各類惠好幫扶,讓留漳台胞“線上團聚”無后顧之憂。同時,通過開展“新漳州人游漳州”等系列活動,留漳台胞們不僅能親身體驗漳州特色木版年畫、剪紙等閩南特色文化項目,還能與漳州當地居民一起同包團圓餃、同品名小吃、同看木偶戲,感受漳州過年的同樣溫暖。
在留漳台胞黃廖美淑與家人昨夜圍爐的餐桌上,有漳州特產的發粿和鹽雞,有從台灣寄來的姜母鴨和臘腸,還有包著幸運硬幣的賀歲餃子,一桌年夜飯裡放滿了她最愛的兩岸吃食,也融入了她對漳台兩地的濃濃深情。“以前我們總說,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現在我要說,鄉愁跨越了一根細細的網線,根在這頭,團聚也在這頭。”
就地團聚年味兒長。事實上,作為台胞重要祖籍地、台灣文化重要發祥地和台商投資密集區,漳州多年來積極聚焦在漳台胞台企最迫切的需求,從深化漳台經貿合作、支持台灣同胞在漳學習實習就業創業等方面不斷細化服務,持續增強台胞台企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正是這些個性化、生活化的服務細節,讓我們在漳州過得更加有滋有味,也在我們心中勾勒出一個更加動人、積極的城市形象。”留漳台胞吳錫祺說,在這些暖意、新意和獲得感的背后,是兩岸一家親、同胞血濃於水的深情體現,為我們帶來了更多向上的力量。
“年兜好日子,圍爐過新年。桌頂酒菜滿滿是,雞鴨封肉紅瓜魚。大人孩子笑瞇瞇,共祝歲壽平安年。”用筷子輕敲著桌面,閩南語民謠《圍爐歌》在連線視頻的兩端輕輕唱響。歌聲帶著濃濃的年味兒,飛出燈火通明的房間,飛過一個個高高挂起的嶄新“福”字、手寫春聯和窗花,飛進了每個漳台同胞的心裡。(記者 蔡柳楠 通訊員 朱志杰 文 沈昊鵬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