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區本土黨史專家彭炳華講述彭德清將軍在安溪、南安、同安邊界地區指揮中國工農紅軍閩南游擊隊第二支隊的革命歷史。
厚重鮮活的故事,抑揚頓挫的語調,激勵人心的氛圍……7日下午,在同安區雙溪講古場,一場講述革命先輩光輝事跡的講古正在進行,吸引眾多黨員群眾駐足聆聽,接受一場全面的精神洗禮。
黨史是明燈,也是號角。自3月4日全市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舉行后,同安區積極響應動員部署,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全面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通過專題學習培訓、特色黨史宣講等舉措用足用好紅色資源,結合“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開創宣傳思想工作新局面。
追憶先輩
重溫烽火歲月 傳承革命精神
在同安雙溪之畔,雙溪公園旁,同新路古榕樹下,一處精心布置的講古場古香古色。昨天下午約4點,雙溪講古場熱鬧非凡,榕樹下座無虛席,人們迫不及待催促“講古”。
“百年風雨,初心如磐。百年歷程,艱辛備至,困難迭出。我們既要學習革命先輩們篳路藍縷、櫛風沐雨的革命精神,又要學習他們在革命中尋求真理、開拓進取的理想信念,在歷史的波濤中踏浪前行。”同安區本土黨史專家彭炳華,作為同新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講古仙志願服務隊的“講古仙”(說書藝人),以《彭德清將軍在安同南邊區的革命斗爭》為題開講。
駐足聽講的黨員群眾在彭老師的授課中,重溫了烽火歲月的革命歷史,了解了彭德清將軍在安溪、南安、同安邊界地區指揮中國工農紅軍閩南游擊隊第二支隊的革命故事,心潮澎湃。
“聽完彭老師講授彭德清將軍的革命事跡,我對同安本地的黨史有了更深的認識。”有27年黨齡的黃麗芬說,我黨經歷艱難險阻才建立了新中國,在今天,我們要傳承先輩的革命精神,立足特區發展實際,積極投身同安“兩高兩化”建設熱潮,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以史化人
講好百年黨史 講好同安故事
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7日下午的講古不僅吸引了周邊本地居民,老家江西的新同安人戚秀檸得知講古預告,也專門從環東海域同安新城趕到講古場。
“我來同安十多年了,也是雙溪講古場的常客,一直對閩南的歷史文化,特別是黨的老一輩先烈在這片大地上的光輝事跡感興趣,講古場是一個很好的平台,讓我更有歸屬感,更有在同安實現自己夢想的動力。”戚秀檸說。
記者了解到,除了彭炳華的精彩講古,雙溪講古場還邀請蘇乾坤、顏立水、蔣大營等同安歷史文化圈的“講古仙”用口述歷史方式,聚焦同安歷史典故、革命先烈事跡等,講好百年黨史,講好同安故事。
“學習歷史是為了更好地走向未來。黨史學習教育,全民參與的同時,要突出抓好青少年、年輕干部的學習教育,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傳。”同安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同安新時代文明實踐文藝輕騎兵也迅速行動起來,將精心組織研究和創作紅色題材作品,以新的創作思路、新時代的藝術語言表現黨史內容,打造一批政治性、思想性、藝術性高度統一的文藝精品,切實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融入群眾性文化生活。(文/圖廈門日報記者 朱道衡 通訊員 楊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