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興教育才,辦百姓滿意的教育

2021年04月04日07:58  來源:福建日報
 
原標題:興教育才,辦百姓滿意的教育

  在閩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深化教育改革,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全國唯一對台綜合實驗區,“十三五”期間,讓嵐島百姓感受最真切的,正是平潭教育事業的巨大變化。

  平潭曾是偏遠海島,教育事業底子薄、欠賬多。教育是民生之基,實驗區成立后,嵐島群眾對優質教育的渴求越加強烈。乘著開放開發的東風,“十三五”時期,實驗區持續推動“三化”(均衡化、優質化、信息化)、“三著力”(著力強基礎、著力保重點、著力創亮點)、“一融合”(兩岸教育融合發展),教育事業發展一路高歌猛進——過去五年,平潭教育項目總投資37.77億元,新增學位22296個。

  “軟硬”兼施,教學質量大步前行

  “10多年前剛來任教時,學校的操場還是一片泥土。如今,嶄新的課桌椅、智能護眼燈、多媒體觸控一體機成為每間教室的標配,學校軟硬件環境逐年完善,讓不少去城區讀書的孩子回流。”談起學校這幾年的變化,敖東中心小學總務處主任薛學海感慨頗多。

  敖東中心小學始建於1918年,是一所農村薄弱校。2017年以來,該校先后投入80萬元完善基礎設施,並引入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學質量不斷攀升。

  在平潭,這樣的校舍提升工程比比皆是。

  “十三五”期間,平潭累計新建、改擴建幼兒園17所﹔完成中小學改擴建項目9個,撤並中小學校5所﹔新建平潭一中新校區,實施流水中心小學、平潭三中擴容工程,教育資源不斷提質擴容。

  硬件“高大上”,軟件也要跟得上。去年以來,平潭積極實施“引才聚才”計劃,引進優秀師范院校畢業生,鼓勵青年教師來嵐發展,打造教育領軍人物。同時,還實施“區管校聘”試點,實現跨校競聘101人,中學轉崗小學28人。

  “我們還啟動實驗小學濱湖校區辦學項目,推進城關中學與強興中學合並辦學,創新‘老校+新校’‘強校+弱校’‘大校+小校’等一體化辦學模式,實現抱團發展,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探索集團化辦學新路。”實驗區社會事業局基礎教育處處長劉培欽說。

  兩岸融合,注入台灣優質資源

  作為全國唯一對台綜合實驗區,平潭深入探索兩岸行業標准共通,吸引台灣優質教育人才、台資教育機構來嵐落地,進一步深化兩岸教育融合發展。目前,共17名台灣教師在嵐執教。

  “90后”台籍幼教陳亞妏就是其中之一。來嵐教書短短四年,她創辦融合試驗班,融入台灣幼教經驗,開設台式課堂,受到不少學生、家長的歡迎。

  眼下,陳亞妏正在一所幼兒園擔任副園長,負責教研工作。“我希望能把台灣學前教育理念帶到平潭來,鍛造一支有能力、有方向的一線幼教隊伍,打造兩岸融合教學示范學校。”她說。

  前不久,坐落在龍鳳東路的台灣蘇菲亞雙語幼兒園開啟招生工作,初期計劃招收8個班級,預計今年7月正式開園。這是平潭首家純台資興建的交流培訓中心及幼兒園項目,項目用地面積達10001平方米,預計裝修15間生活用房與專業教室,還規劃建設育達嵐台交流培訓中心。

  立足於對台優勢,實驗區積極開展兩岸學生游學、兩岸專家交流、兩岸校際合作,推動台灣育達等多家教育機構落地,讓更多人共享台灣優質教學資源。

  高位嫁接,好學校辦到家門口

  日前,記者走進福建師范大學平潭附屬中學,一棟棟橙灰相間的現代化教學樓整齊排列,文體館、實驗樓、游泳館等設施一應俱全,琅琅書聲飄蕩在樓宇間。

  在高一(1)班,一堂生動的語文課剛剛結束,該班學生翁瀟然正與同學們一塊兒討論老師布置的課后思考題。“能夠入讀這樣的學校太幸運了!”他說,“學校環境優越,老師認真負責,讓我原本薄弱的英語、物理成績快速提升,這學期計劃報名參加學科競賽,擴展自己的綜合能力。”

  福建師范大學平潭附屬中學是實驗區“十三五”期間引入的一項民生工程。該校高位嫁接省內一流學校,著力打造功能性健全、競爭性完備、融合嵐島特色的現代化校園。“學校還開設街舞、漫畫等上百門特色校本課程供學生自主選擇,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該校教學專家組成員潘則南說,自2017年成立以來,該校教學工作屢創佳績,成為實驗區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一張燙金名片。

  平潭還加快實施教育補短板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聚焦教育短板,推動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等教育等各階段教育水平實現新突破,讓嵐島學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校。

  平潭綜合實驗區社會事業局局長曾海方說,展望“十四五”,實驗區將加速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推動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還將進一步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持續引進高等學校入嵐辦學,為平潭國際旅游島建設提供智力支持。(記者 王鳳山 張哲昊)

(責編:吳舟、陳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