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廈門4月23日電 (余乃鎏)4月22日,“學黨史看廈門 解難題促發展”黨史學習教育央媒廈門行集中採訪活動進入第二天,採訪團先后來到廈門市同安區和湖裡區,在兩區重點黨史學習教育參觀點集中學習,並深入了解了兩區政府及國有企業為民眾辦實事、為企業解難題等情況。
採訪團在軍營村“高山黨校初心使命館”留影。夏海濱攝
當日上午,採訪團首先來到廈門市海拔最高、最偏遠的“高山村”——同安區蓮花鎮軍營村。這裡的“高山黨校初心使命館”,不久前被列為福建省100個黨史學習教育參觀學習點之一,也是廈門開辟的又一個紅色印記的黨員政治生活空間。在軍營村,大家切身感受了濃厚的黨史學習教育氛圍,也感知了廈門踐行特區使命、建設“兩高兩化”城市生動實踐的輪廓和主要歷程。
期間,採訪團直觀感受了軍營村的山鄉巨變。軍營村黨支部書記高泉偉介紹,“過去,這裡是廈門的邊遠窮村,30多年來,大家牢記‘山上戴帽、山下開發’‘種茶種果也別忘了森林綠化’等囑托,在黨建引領以及廈門市、區、鎮三級政府的幫扶及支持下,軍營村闖出了一條守望高山致富路,蛻變成現今的富美鄉村。目前,正致力於打造成為全國鄉村振興樣板村。”
不僅如此,軍營村還是同安區各基層政府、國企等學黨史牢記初心使命、辦實事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地。特別是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當地各級各部門及國企等不斷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為民辦實事項目。其中,包括打造數字鄉村農文旅綜合服務雲平台、開通首條“公交快遞”線路、精准幫扶困難群眾、建設智能微電網等。
國網廈門供電公司同安客戶服務分中心副主任葉素娟介紹說,高山茶是軍營村的重要產業,而制茶效率和品質保証離不開供電的保障。為助其鄉村振興,國網廈門供電公司持續加強電網建設、提升鄉村用能電氣化水平。如今,軍營村已是供電可靠性最高的鄉村之一,供電能力除了比35年前增長了150多倍外,還實現雙回路供電、充電站上山,投運了智能微電網,為百姓富、產業興提供了充足可靠的電力保障。
當日下午,採訪團來到湖裡區——廈門經濟特區發祥地。在該區金山街道金安社區,採訪團重溫了建黨百年來的紅色記憶。期間,大家探訪了該街道為民辦實事典范工程——金山街道居家養老日間照料中心。據悉,該中心探索了“四高四新”養老服務模式,形成了“居家、社區、機構、社會”相結合的全鏈條養老服務體系,擁有公建民營的運營模式及規范化、信息化特色。
而在廈門航空工業園,採訪團則實地了解湖裡區殿前街道為園區企業現場解難題、扶持企業發展的情況。據介紹,殿前街道素有鷺島門戶之稱,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該街道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優化營商環境的新作為,打造了“殿小二”服務品牌,致力於以精准服務對接企業精准需求,打通服務企業最后100米,形成了政企互動的良好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