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泰寧:福銀高速做紐帶 “深閨”美景引客來

2021年05月01日08:04  來源:福建日報
 

  從三明市區驅車上福銀高速,歷時一個多小時,可直達泰寧縣城。

  “以前,這麼短的時間抵達,我們想都不敢想。”當地向導說,沒有高速時,泰寧至三明需驅車4小時,去福州用時超過8小時,更別談省外城市。許多人想到大金湖旅游,卻不禁“望路興嘆”。

  4月27日,記者來到當地,探訪該縣以高速公路為媒,推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故事。

  高速從咱門口過

  泰寧素有“漢唐古鎮、兩宋名城”的美譽,其自然景觀以水上丹霞、峽谷群落、洞穴奇觀、原始生態為主要特點。“一個皇帝賜名的地方、一方原生野性的山水、一脈厚重輝煌的歷史、一座古韻猶存的明城。”這“四個一”是對泰寧自然人文的高度概括。縣域內旅游資源品類之多、集中度之高,全國少有。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泰寧旅游開發就拉開了帷幕。2005年,“世界地質公園”和“中國十佳魅力名鎮”兩塊金字招牌花落杉陽大地,使泰寧在全國的知名度迅速攀升。

  然而,由於地處閩西山區,交通不便,游客常常望泰寧而卻步,“深閨”美景無人識,名勝古跡也乏人問津。(下轉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2006年,轉變發生。福銀高速泰寧段剪彩通車,打破了旅游發展的交通桎梏。自此,泰寧到南昌、福州、武夷山形成了3小時便捷交通網絡,與中心城市、發達地區的時空距離顯著縮短,成為中國旅游網上連接東南沿海和內陸省份的重要節點。

  “船位不夠,導游不足,旅館全部爆滿。”寨下大峽谷景區管理部副總經理陳玉晶仍對2006年的旅游人數井噴記憶猶新。他不禁感嘆:“這麼美的丹霞地貌,總算沒有辜負!”

  數據為証——2006年,泰寧全縣旅游接待游客139.32萬人次,同比增長58.3%,旅游總收入4.27億元,同比翻了一番。

  借助高速路引擎,泰寧駛上了旅游發展的快車道。如今的泰寧,已拿下了世界自然遺產20多塊旅游金字招牌﹔人口僅14萬的山區縣,年游客接待量接近常住人口的33倍﹔以旅游為主的第三產業佔全縣GDP的40%,旅游從業人員佔全縣總勞動力的1/5。

  旅游興縣,理想照進了現實。

  一路通百業興

  梅口鄉水際村村民蔡雪嬌告訴記者,現在的好生活,以前她做夢都不敢想。“原來,我是個‘負’婆,現在,我還是‘富’婆,日子卻是天差地別!”

  30年前,水際村是著名的省級貧困村。雖坐擁金湖美景,村民卻過著“吃飯靠返銷,出門靠小船,照明靠鬆光,做了件新衣裳要等過年穿”的苦日子。

  上世紀90年代初,泰寧提出“水際要發展,旅游是出路”,並聯合金融機構籌措資金,建成最早的水際別墅區,作為家庭民宿開門迎客。

  彼時,蔡雪嬌正擔任大金湖景區導游。“我每天要往返邵武火車站四趟接送游客,每趟路程都要一個半小時。山路十八彎,游客叫苦不迭。”

  福銀高速開通后,自駕游、乘坐旅游大巴來大金湖的游客越來越多,泰寧的旅游創業潮一浪高過一浪。蔡雪嬌也嗅到了商機,隨即辭去導游工作,與人合資開辦旅行社,后來又做起了餐飲民宿,生意越做越大。

  現在,蔡雪嬌是水際村家庭旅館協會的負責人之一。採訪期間,她的手機響個不停,不時有游客或者旅行社打來電話預訂“五一”期間的客房。“這才4月27日,由我負責的26棟別墅80%以上的客房都訂出去了!”

  不隻蔡雪嬌,如今的水際村民家家住別墅,戶戶有轎車。水際村一躍成為泰寧的首富村、幸福村。

  水際村由貧轉富是泰寧旅游發展的縮影。2005年至2019年,泰寧接待游客量從88.02萬人次增至723.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從2.12億元增至79.55億元。

  “如今,越來越多游客喜歡‘慢旅游’、雙周游(周邊游、周末游)以及‘說走就走’的旅游方式。選擇高速出行,可點對點直接串聯線路,更能滿足游客的個性化體驗。”泰寧縣文體和旅游局局長江茂求表示,盡管現在已是高鐵時代,但高速公路對泰寧旅游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幸雅)

(責編:吳舟、陳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