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為提升制造業發展能級和競爭優勢,推動“廈門制造”在新發展格局下率先優化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近日出台《關於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立足市場監管部門的職能職責,從標准、質量、認証、技術服務、知識產權、營商環境六大方面提出28條具體措施,著力打造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廈門樣本”。
標准領跑
培育打造“領頭雁陣”
人們常說:“一流的企業做標准,二流的企業做品牌,三流的企業做產品。”近年來,廈門積極鼓勵企業追求高標准、高質量,以先進標准引領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以標准領跑提升“廈門制造”競爭力。
為發揮標准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引領作用,《若干措施》提出,通過加強標准政策宣傳、標准咨詢解讀、標准信息服務,幫扶更多企業不斷提升標准水平。指導企事業單位制訂修訂國際標准、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爭創中國和福建省標准貢獻獎。對研制國際標准、國家標准、行業標准的單位,最高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40萬元資助﹔對獲得中國、福建省標准創新貢獻獎的單位,最高分別給予50萬元、30萬元獎勵﹔對驗收通過的國家級、省(市)級標准化試點示范項目,最高分別給予25萬元、15萬元資助。
企業標准“領跑者”制度的實施,對於培育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排頭兵企業、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重要作用。《若干措施》明確,對企業等市場主體開展標准對標達標和企業標准“領跑者”活動給予支持資助,對企業標准“領跑者”一次性給予5萬元資助,對標達標項目按0.5萬元/項給予資助。逐步提升制造業企業標准“領跑者”數量,形成一批領跑產品、領跑企業、領跑產業。
質量提升
項目帶動提升競爭力
《若干措施》明確,通過開展首席質量官培訓、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征集質量提升項目、實施政府質量獎勵政策等方式,全面提升廈門制造業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和質量競爭力。
今年市場監管部門將在6個行業舉辦企業首席質量官培訓,大力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和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同時,廣泛開展質量管理現場公益診斷,全面提升企業質量管理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市場監管部門首次面向全市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大專院校和行業協會征集制造業產品、產業、行業、區域質量提升項目,對於列入年度重點提升計劃的項目,將給予經費支持。
此外,今年我市還將實施質量獎滾動培育計劃,支持鼓勵優勢龍頭企業爭創各級政府質量獎,對獲得“中國質量獎”“中國質量獎提名獎”的組織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300萬元、200萬元﹔對獲得“福建省政府質量獎”“福建省政府質量獎提名獎”的組織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100萬元、50萬元﹔對獲得“廈門市質量獎”的組織給予一次性獎勵150萬元。
品質認証
全面升級產品和服務供給
在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復雜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制造業企業注重借力質量認証“綠色通道”,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步伐。《若干措施》提出,大力推行包括企業管理體系認証、高端品質認証等在內的質量認証服務,引導企業以國際通行的認証手段,提升制造業產品和服務的供給品質。
推動企業開展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三體系”,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體系,能源管理體系,信息安全管理體系等體系認証,以國際通行的認証手段升級企業管理體系。
加強宣傳培訓和政策研究,引導鼓勵企業開展低碳、綠色、節能、節水、環保、建筑節能等高端品質認証,推動產品和服務供給升級。
優化質量認証服務,暢通政策傳導渠道,舉辦認証交流培訓,引導認証機構提升專業能力,動態更新國內外市場准入要求和認証信息指南,及時深入企業開展指導幫扶服務。
協同服務
精心護航企業發展
《若干措施》提出,優化技術協同服務,通過深化計量技術特派員駐企服務機制、實驗室開放共享、建設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等方式,為制造業提供“家門口”“一站式”的技術支撐和協同服務。
指導幫扶有條件的企業實驗室申請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實驗室認可和中國計量認証(CMA)實驗室資質認定,方便企業就地開展檢驗檢測,推動企業實驗室交流合作。
圍繞產業發展需求,全面提升市場監管系統質檢中心、計量測試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的能力水平和平台服務。瞄准產業“卡脖子”技術難題,加強技術機構與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推進科技項目攻關。
推進金磚國家質量基礎設施創新基地建設,打造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通過“園中園”“園邊園”等形式,提高檢驗檢測對制造業的技術支撐和輻射帶動作用。
此外,今年我市將繼續降低檢測收費標准,市計量院、市質檢院、市特檢院對本市企業計量器具的檢定校准、產品質量委托檢驗檢測項目、特種設備檢驗項目按收費標准60%收取,有效期至2021年12月31日。
知識產權
保護促進制造業自主創新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隻有創新才能自強,才能爭先,而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在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上,廈門一直重視知識產權保護。《若干措施》提出,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從知識產權創造、運用、維權、援助、公共服務等方面,以快速協同的知識產權全鏈條服務有力保護和促進制造業創新。
發揮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投資基金和廈門“一帶一路”知識產權運營引導資金作用,加強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和扶持,推進產業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服務鏈深度融合。指導扶持企業通過專利分析評議、專利導航、高價值專利培育、商標品牌經濟等開展知識產權創造性運用。加強專利申請指導幫扶和知識產權培訓解讀,加快高質量專利布局。鼓勵企業開展知識產權質押登記,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和快速協同保護,推動重點產業成立知識產權聯盟,支持重點園區、產業集聚區、公益機構、行業協會、產業聯盟建設知識產權維權工作站,完善海外維權援助機制。
推進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優化和完善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台功能,為企業提供高效優質的知識產權“一站式”服務。通過加強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工作,讓“無形”的知識產權內化為廈門的創新活力,成為推動全市創新驅動發展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營商環境
厚植高質量發展沃土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若干措施》明確,市場監管部門將通過推進市場准入准營改革和信用風險分類監管、推動文明柔性執法、加強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執法等方式,營造有利於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良好環境。
擴展開辦企業“一網通”平台服務事項和企業存續全周期服務能力,拓展全程電子化登記服務范圍,落實企業開辦“一日、一窗、零收費”,加快制造業企業進入市場速度。
在全市復制推廣“証照分離”改革全覆蓋,破除制造業企業准營壁壘。
全面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加強各類抽查任務的統籌安排,非清單事項不可隨意查。實施企業信用風險分類差異化監管,對信用風險低企業試行“無事不擾”,對信用風險較低企業適當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正常經營活動的直接干預。
推動文明柔性執法,實施《廈門市市場監管領域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處罰辦法》《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裁量權的適用規則》,並根據工作需要適時動態調整。在行政執法過程中,對於沒有主觀故意、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當事人,依法不予處罰﹔對於初次違法且危害后果輕微並及時改正的當事人,可以不予處罰。(廈門日報記者 陳 泥 通訊員 章錦標 周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