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有了國內首個電碳生態地圖 為減碳路徑精准導航

2021年06月04日08:51  來源:廈門網
 
原標題:廈門有了國內首個電碳生態地圖 為減碳路徑精准導航

研討會現場。鄭巧敏 攝

電碳生態地圖在福建廈門率先落地,為廈門加快“碳達峰、碳中和”精准賦能。6月3日,記者從電碳生態地圖助力廈門碳達峰、碳中和發布研討會上了解到,國網福建電力、國網廈門供電公司聯合國網英大碳資產管理公司以電力大數據融合鏈接煤、油、氣、熱等其他各類能源消費數據,建立專業模型繪制電碳生態地圖,實現從電量看碳排放的全景、動態展現,高效服務政府決策施策和社會用能轉型。

打通“電-碳-能”數據鏈條 監測實現全景動態1811家企業完成編制

廈門是全國首批低碳試點城市之一,正加快更高水平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步伐,在率先碳達峰方面具備較好的綠色發展基礎。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亟需建立客觀、直觀、精准的碳核算評價體系,電力在能源消費端佔比最大,電力大數據實時性、精准性和普遍覆蓋的優勢,在碳排放核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今年5月初,廈門供電公司深度挖掘電力大數據在碳排放核算中的價值應用,打通“電-碳-能”數據鏈條,實現電量看區域、行業、企業碳排放的全景、動態展現,目前已完成廈門地區1811家規上工業企業的電碳生態地圖編制。

其中,碳電強度是電碳生態地圖的核心指數,即綜合各類用能數據計算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並將碳排放總量和所消費電量進行比對。這一指數能夠衡量用能主體電氣化程度,不僅可指導地區、行業、企業提升能源消費側的電氣化和節能提效水平,未來還可用於預測行業或企業碳排放量。

支撐減碳路徑研究 服務用能綠色轉型帶動綠色新型產業發展

電碳生態地圖的應用,一方面將有力支撐政府科學分解雙碳目標、科學制定時間表和路線圖,為地區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調整、綠色低碳技術引進和研發提供精准導航,並能夠以過程監測確保政府施策的有效落地。

另一方面,通過電碳生態地圖對重點行業、企業碳排放水平及節能增效水平的精准畫像,供電公司能夠為減排潛力大、訴求強烈或減排困難企業開展有針對性的“供電+能效服務”,加快企業低碳轉型,帶動綠色新型產業發展。

廈門太平貨櫃有限公司就從電碳生態地圖中嘗到了甜頭。該企業是廈門首批“三高企業”之一,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廈門供電公司利用電碳生態地圖為該企業進行分析,發現其碳排放水平優於同行業平均水平,為其量身定制了用能提升方案。5月中旬,該企業依據方案啟動實施3.91兆瓦光伏項目,用於日常生產照明用電,預計年發電量可達469萬度,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4678噸。

目前,廈門正加快政企聯動,以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形成更精准更全面的城市能源大數據庫,為電碳生態地圖在更大范圍落地生效、不斷拓展應用場景提供堅實基礎。在實現觀碳、算碳的基礎上,電碳生態地圖還將不斷提升融碳、降碳水平,助力綠色技術和綠色金融發展,加快推動低碳產業生態發展。

【點擊】

什麼是電碳生態地圖?

以電力大數據融合鏈接煤、油、氣、熱等其他各類能源消費數據,建立專業模型,實現從電量看碳排放的全景、動態展現

地圖有什麼用處?

●支撐政府科學降碳路徑研究,為地區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調整、綠色低碳技術引進和研發提供精准導航,並為政府施策的有效落地提供准確有效的過程監測

●引導化石能源為主向以清潔能源為主的能源消費方式轉變

●對重點行業、企業碳排放水平及節能增效水平進行精准畫像,助力加快企業低碳轉型,帶動綠色新型產業發展

目前編制情況

已完成廈門地區1811家規上工業企業的電碳生態地圖編制

(廈門日報記者 劉艷 通訊員 庄穎芳)

(責編:吳舟、陳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