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河湖、海灣優秀案例

莆田市湄洲灣美麗海灣創建

2021年06月14日10:08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編者按:美麗河湖、美麗海灣是實現河湖“清水綠岸、魚翔淺底”,海灣“水清灘淨、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美麗景象,建設美麗中國好經驗好做法的集中體現,是人民群眾身邊的優質生態產品。

根據生態環境部的統一部署,2021年福建省生態環境廳組織開展全省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優秀案例征集活動。當前,正值六五環境日、6·6八閩放魚日、6·8世界海洋日和全國海洋宣傳日期間,現將福建省“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優秀案例予以展示,為全省各地深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海洋生態環境治理提供借鑒,讓人民群眾感受福建省生態之美。

 

莆田市湄洲島地處福建沿海中部,與寶島台灣一水相連,是海上和平女神媽祖的誕生地,擁有“媽祖信俗世界遺產地”“國家旅游度假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海洋公園”“國家級5A旅游景區”等“一世四國”稱號。全島總面積約15.81平方公裡(包括沙灘),海島南北長約9.8公裡,東西長約2公裡,海岸線綿延36公裡﹔全島環布有十余處金色沙灘,平坦開闊,另有5公裡多的海岩岸,岩岸曲折,海蝕岩洞發達﹔周圍有16個小嶼和70多座礫石礁。

近年來,湄洲島全區上下始終按照省、市有關部署要求,充分發揮媽祖文化、旅游資源和對台區位的綜合優勢,持續抓好海洋保護、海洋文化、海洋旅游開發建設。

湄洲島堅持管控、整治、修復、養護多管齊下,持續推進海洋生態保護。嚴格落實國家級海洋公園保護措施,將全島周邊海域列為海砂禁採區,自2015年以來全島未發生非法採砂現象﹔持續實施打擊非法圍填海行動,開展海域動態監視監測,合理化解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實現圍填海嚴格管控新格局。實施海漂垃圾綜合治理,加強港區碼頭海域保潔管理,建設一支沙灘保潔隊,常態化開展海灘清潔工作﹔開展入海排污口溯源整治,實現全島污水收集全覆蓋,達到淨水出島目標。投資4850萬元實施湄洲島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通過護岸建設提高海島防災減災能力,通過50畝紅樹林修復建設改善海島濕地生態系統,通過岸線綠化、污水整治、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海島整體面貌環境﹔正在推進湄洲島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工程,擬用兩年時間,以河流水系為脈絡、以村庄為節點,統籌水岸、集中連片全域治理,為世界媽祖文化中心留下了美麗鄉愁。開展防海護林提升人工造林(補植),對重點風口、岸線等進行造林綠化和改造提升﹔實行每年5月到8月禁漁制度,配套開展“6.6八閩放魚日”增殖放流活動等系列漁業資源修復措施,2020年來投放各類苗種約235萬尾。

湄洲島持續深入挖掘媽祖海洋文化內涵,精心籌劃世界媽祖文化論壇、媽祖文化旅游節等活動,推進“湄洲媽祖巡天下”活動,設立媽祖文化研學基地,提升湄洲島文旅品牌知名度。扶持引導媽祖文化創意等產品項目20多家,建成媽祖平安禮、台灣書店等示范性旅游產業10多處,發展晨祭媽祖、《祥瑞湄洲》劇場、《媽祖》3D水幕秀、海上休閑平台等新產品,完成近200多種文創產品開發,媽祖文化影響力持續擴大。

除獨具特色的媽祖文化人文資源外,湄洲島還擁有東南沿海優質的濱海旅游資源,目前全島已開發重要景點11處。近年來先后完成祖廟景區、黃金沙灘、蓮池澳沙灘等旅游景區的改造提升,推進漁港文化經濟區、紅樹林公園建設和宮周片區等重要節點立面改造,全面做強濱海度假游。

湄洲島海洋環境保護將以“美麗海灣”建設為統領和主線,謀劃目標指標體系,逐步實現湄洲島周邊海域“水清灘淨、漁鷗翔集、人海和諧”的海洋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目標。(內容由福建省生態環境廳提供)

(責編:陳楚楚、鐘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