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順昌縣洋口鎮解建村村主任陳亨平盤算著,把村裡的蔬菜大棚挪到隔壁道吳村,因為永福村鮮花大棚生產基地已逐步轉移至解建村。
陳亨平有這個跨村聯動的想法,來源於洋口鎮的“村村聯建”機制。陳亨平除了村主任這一身份,還是洋口鎮紅色旅游中心集鎮發展聯建區區長。
為破解單個村發展力量單薄難題,2015年,洋口鎮開始探索一軸四區“村村聯建”機制,以境內富屯溪為軸,按照地域相鄰、村情相近、優勢互補原則,將全鎮劃分為紅色旅游中心集鎮發展聯建區、綠色工貿集束發展聯建區、水岸田園集約發展聯建區及天台山旅游集團發展聯建區,並挑選聯建區內有威信的4名村主干擔任區長,以實現基層黨建同步推進、農村產業同步發展、鄉村振興同步實施。
去年12月,洋口鎮“村村聯建”鄉村治理新模式入選第六屆社會治理創新博鰲論壇優秀城市(組織)公示案例。
作為聯建區區長,陳亨平按照鎮裡規劃,對解道田園綜合體項目涉及的3村共2700畝土地統一布局。“計劃是解建村開辦農業樂園,道吳村側重發展親山親水項目,永福村聚力提供完善的基礎設施。”陳亨平說,通過“村村聯建”聯席會議制度,由區長牽頭,每季度各村干部聚在一起研究聯建區工作,齊心謀發展。
如今,解道田園綜合體已完成紅軍湖、溪畔慢道、梨園採摘區等項目建設,成為洋口紅色旅游線路中一道亮麗風景線。
“根據聯建區內產業相對連片的特點,由聯村黨總支協調解決區內農業經營主體在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實施跨村項目,促進聯建區各村抱團經營,形成相互促進、同步推進的局面。”洋口鎮相關負責人說。
6年來,洋口鎮逐漸完成清水謝坊、龍舟文化村、少數民族特色村等特色鄉村建設,串點連線形成20公裡“愛上麻溪”美麗鄉村景觀帶,建成貫穿全鎮的10公裡環江慢道,形成一軸四區“村村有特色、區區有亮點”的全域發展格局。促成跨村土地流轉近1900畝,至2019年,全鎮14個建制村村集體收入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
為進一步細化職責分工,洋口鎮還以各村村民小組為基本工作塊,劃分70個工作片,設置70名片長,負責上傳下達、信息傳遞,同時每10到20戶組成一個“鄰”並選出1名鄰長。鄰長在片長指導下,組織各戶主事人參與鄉村治理。
“通過增設‘區’‘片’‘鄰’三級體系,形成鎮、區、村、片、鄰、戶六個層級治理新模式,把基層治理延伸到組織網格末梢,上下貫通,共同發展。”順昌縣委組織部副部長潘棋興說。(記者 蔣豐蔓 通訊員 池亮亮 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