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石獅:“老牌勁旅”的新征途

石獅鵬泰服飾公司智能化生產車間
中科光芯公司芯片生產車間
市場採購貿易試點出口商品通過石獅石湖港運往世界各地。
核心提示:石獅,中國休閑服裝名城,我省縣域經濟傳統強縣。近年來,在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下,石獅紡織服裝業開始頻繁遭遇要素成本高企、產能過剩、利潤率下滑等一系列挑戰。此外,資本、技術、人才等資源向大城市集聚的趨勢正在強化。
而與晉江、南安、惠安等縣域經濟強縣相比,石獅的產業經濟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結構更為突出。在缺乏龍頭帶動的背景下,近年來,石獅縣域經濟踏上了一條艱難的多元轉型之路。
存量轉優
在產業經濟領域,石獅最大的存量產業無疑就是紡織服裝產業。
在中國紡織服裝發展的版圖上,石獅佔有重要一席。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石獅人從手工作坊起步,締造出一個龐大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石獅也成為中國休閑服裝名城。當前,在石獅,紡織服裝產業佔工業產值比重超五成。
和其他傳統制造行業一樣,在歷經多年高速發展后,石獅紡織服裝業也開始告別粗放型和薄利多銷式的發展階段,迎來轉型期。
“最近這5年,勞動力價格年均增長10%以上,原材料等其他基礎要素價格年均上漲8%以上,環保壓力也逐漸加大。與此同時,終端服裝產品價格上升幅度有限。”在石獅市鳳裡街道,一家童裝企業的負責人對記者說。
作為一個龐大的產業集群,石獅紡織服裝涵蓋了上游的紡織、印染、面料、成衣等所有環節,每個環節都有著上千家企業,很多都是中小企業,轉型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統計顯示,目前,石獅工業企業數量為687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僅481家。中小企業為主的格局,是石獅市場主體的一大基本特征。
面對轉型壓力,石獅市政府與當地紡服業多個行業協會發出倡議,號召當地企業縮減、淘汰低端產品的生產規模,提升中高端產品的比重。對此,政府適時出台《關於支持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的若干意見》《鼓勵和促進紡織業加快科研》等文件,從財稅、融資、用地、技改等方面入手,鼓勵企業對產能進行提質。
推出排污權抵押貸款、投放紓困信貸資金16億元、投入技改資金3000萬元……去年以來,一系列政策落地后,石獅市實體制造業獲得了大量“活水”,推動了產業做優。
記者在石獅聯邦三禾公司看到,公司新設立的3條太極石面料生產線保持全負荷生產狀態。公司負責人王榮華告訴記者,去年底,聯邦三禾與台灣新竹大學開展合作,引進太極石面料生產技術。今年3月投產以來,產品供不應求。
“過去生產中低檔面料,盡管產量大,但行業競相殺價,利潤率在10%以下徘徊,而且銷售難、市場風險大。相比之下,太極石面料市場需求量大,風險小,利潤率在30%以上。”王榮華說。
兼並重組,也是一個方向。
以紡織服裝產業上游的印染業為例。長期以來,該環節的環保壓力大。為提升環保水平,石獅已通過排污權抵押、信貸、財稅補貼等手段,鼓勵印染企業進行重組。
“我們以印染行業為突破口,面向紡織服裝所有環節,鼓勵兼並重組,培育標杆型企業。”石獅市發改局局長張輝程對記者說。
內外貿雙向驅動
石獅縣域經濟的另一個轉型方向,就是發力“微笑曲線”兩端,向貿易、設計、研發等服務業領域拓展發展空間。其中,拓展內外貿空間,解決中小企業的銷售問題,是關鍵一環。
近日,在專門對接外商和中小微企業的石獅市場採購貿易服務中心,“90后”小微企業主張培榮在窗口前辦理服裝出口手續。
“我們公司員工就三四個,我們這種規模的小微企業以前根本不具備承接海外訂單的能力和資質,如今通過市場採購貿易,就能直接做外貿。今年頭7個月,公司通過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走貨超過400萬元。”張培榮說。
眼下,由於有了市場採購貿易,越來越多像張培榮這樣的小微企業主,在石獅就能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輕輕鬆鬆做外貿。
據了解,為破解中小微企業從事國際貿易難的瓶頸,2018年11月,石獅服裝城國家級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工作啟動。作為全省首個國家級的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區域,石獅服裝城成為推動福建省中小民營企業積極“入場”國際市場、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橋頭堡,大量中小企業由此得以進入國際貿易環節。
歷經兩年多的運行,如今石獅通過市場採購貿易方式,培育千家新興市場主體,並迅速實現年出口額超百億元人民幣。僅2021年上半年,石獅市場採購貿易全平台出口23.74億美元,同比增長65.23%。
內銷,也在發力。
近期,一家發祥於杭州的企業——小亞科技在石獅落戶。這是一家平台類公司。公司負責人蔡利平告訴記者,小亞科技是一個以網紅為主打資源的平台,目前匯聚了來自全國的20多萬名直播帶貨網紅,“當前,內銷市場最大的一塊增量,就是來自直播帶貨”。
在落戶石獅前,來自小亞科技的核心團隊在石獅進行了一個多月的深度考察。“這裡的紡織服裝產業鏈十分完整,反應也十分快速,從研發到生產再到發貨僅僅需要7天的時間,而在杭州需要10多天。”蔡利平說。
蔡利平告訴記者,公司將為石獅搭建一個本土平台,讓更多的石獅中小企業與網紅無縫對接,通過直播帶貨,將石獅本地更多優質的紡織服裝推介給客戶,推動石獅紡織服裝的內銷。
“石獅是一座小城,地理面積不大。城市要拓展發展空間,內外貿同時發力,加快向商貿型城市轉型,是一個不錯的路徑。”華僑大學工商學院副教授王紹仁認為。
高新產業正崛起
走進中科光芯生產車間,記者看到,公司多條芯片組件生產線均保持滿負荷運行狀態。
中科光芯,這家於2019年落地石獅的高科技企業,成為中興通訊、華為等國內多家主流通信廠商的供應商。同時,中科光芯與特發信息、國盾量子、中興光子等企業開展科研合作,項目涉及硅光、量子通信等前瞻性產業﹔與中科院物構所、中科院半導體所、清華大學等科研單位或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承接了眾多前沿科研項目。
“2019年落地當年,我們的產值僅1600萬元,去年達到1.6億元,今年有望突破4.5億元。”中科光芯石獅項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福建飛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這家以無線電對講機起家的石獅本土家族企業,如今也已成長為國內海洋通信、導航及信息化領域最大的整機和系統供應商之一。
幾年前,飛通科技進入北斗導航民用服務領域,獲得試運營資質。“我們主要提供基於北斗衛星的船舶監控管理系統,向管理單位提供船舶遇險報警信息、船舶船員信息、實時船位監控及查詢、船舶歷史航跡數據回放及查詢等服務,可在海事遇險、報警、求援、救援時發揮重要作用。”公司副總經理林英秋對記者說。
作為一家海洋產業科技型企業,近年來,飛通科技加速與國內一流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取得了多項國內首創的科研成果。2017年,飛通科技正式獲得北斗導航民用服務資質証書,成為我省唯一一家獲得該資質証書的民營企業。目前,該企業擁有全國漁船對講通信設備70%的市場份額。
通達技術、中科光芯、飛通科技、永信數控、科達電器、富達精密……近年來,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在石獅落地並得到培育,成為當地產業經濟領域一道嶄新的風景線。
據了解,目前,石獅高新技術產業產品品類逐漸豐富,有應用於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機、TFT液晶顯示器等轉軸技術的研發產品,有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印刷電路板數控機床,有位於世界前沿的電波鐘表、芯片……
“這些高新技術產業企業,在石獅落地的主要是其制造業環節,這也是基於石獅的區域要素稟賦。在這裡生產,他們能享受石獅的區位優勢和成本優勢。”石獅工信和科技局局長邱春旭分析說。(記者 何金 通訊員 許曉城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