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海滄青礁小學開展中草藥特色校本課程 成首批試點學校

“你們試試‘碰碰香’,真是香啊!”“感覺像花露水的味道,不過味道更清新一些。”……海滄區青礁小學中草藥種植園區,3個小姑娘正饒有興致地討論較為常見的一味草藥“碰碰香”。這種在常態下沒有香味,但用手觸碰葉片,就會散發出清香怡人氣味的草藥,讓小姑娘們激動不已。她們在種植了200多種中草藥的園區,觀察、測驗、記錄,儼然變身為“小藥童”。
海滄區青礁小學已有近百年歷史,多年來一直將中草藥教育作為特色校本課程,中草藥園成為學生認識中草藥的科普基地。近日,該校更是成為首批全省中醫藥文化教育試點學校。
謝冉是青礁小學6年級的學生,作為其中一名“小藥童”,她說起中草藥時,侃侃而談:“學校有根類、葉類、花類等不同種類的中草藥區,不過我比較喜歡水培草藥區,因為那塊區域比較大且種植品種多。”起初,謝冉一到課間休息時間就往中草藥種植園跑,是因為那裡一片綠油油,讓她覺得很放鬆,有助於緩解學習壓力,久而久之,她經常“打卡”,逐漸喜歡上和同學一起識別和辨認中草藥、一起研究它們的功效。
“我會將學習到的中草藥知識和媽媽分享,我們在家還嘗試過煲湯時加入薄荷葉,有種養生‘達人’的感覺。”謝冉說,當老師在課堂上介紹了藥食同源的理念后,她回家便拉著母親進一步查閱相關資料,然后整理並記錄下來存檔。
與謝冉同年級的顏欣雅是青礁村人,在這座有著濃厚歷史文化底蘊的村庄,村民深受慈濟文化、救死扶傷精神的影響,顏欣雅家也不例外,中醫藥文化對於他們來說,並不陌生。顏欣雅回憶道,小時候常聽奶奶和爸爸討論車前草、魚腥草、金銀花等中草藥的運用,家裡也種植過一些常見青草藥,因此在青礁小學看到中草藥園就覺得格外親近。
據了解,青礁小學中草藥種植園的部分中草藥是從慈濟東宮的中藥百草園移植而來的。而慈濟東宮位於青礁村,是“神醫”吳本當年採藥、制藥的地方,吳本因醫德高尚,深受人們敬仰。
以濃濃草藥香,傳承村落古韻,在青礁村中醫藥傳統的浸潤下,青礁小學致力於將中醫藥文化發揚光大,以活潑多樣的形式喚起學生們對中草藥的興趣和熱愛。不久之后,高年級同學還將承包中草藥園部分中草藥的栽培工作。
採訪中,不少學生頗為欣喜地表示,之前老師會帶他們去青礁慈濟東宮百草園、廈門醫學院、閩台中醫藥博物館等地體驗採摘中草藥、古法制藥、制作草藥標本貼畫等,如今在校內可自己動手栽培中草藥,太開心了。
該校教師蘇曉真表示,希望越來越多的同學像謝冉和顏欣雅一樣,認識並喜歡上中醫藥文化的魅力,學校在去年還組織制作了《遇國粹中醫見生命成長》系列研學手冊,帶領“小藥童”們在傳統文化的浸潤下健康成長,並做好傳承和發揚中醫藥文化工作,讓國粹薪火相傳。(記者 楊霞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