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檢察保護古樹名木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取得成效

屹立村頭一古樟,遮天蔽日撒陰涼。
走進光澤縣杭川鎮的躍進橋頭,沿石板階梯下行,就能看見這樣一棵虯曲蒼勁、郁郁蔥蔥,擁有500余年樹齡的古樟樹,屬國家二級保護珍貴樹種。
翻開光澤縣革命老區發展史,這棵古樟樹與周恩來總理的故事娓娓動人,后人為了紀念周恩來總理,都雅稱這棵古樟樹為“周公樹”。
正是這樣一棵見証百年歷史變遷,經歷血色年代洗禮,記錄改革歲月發展,寄托一代又一代光澤人“鄉愁”的百年古樹近期卻不時散發出異常濃香。
“古樹異常的發現,源於今年8月全市檢察機關開展的‘保護古樹名木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光澤縣檢察院副檢察長甘志遠表示,在專項監督活動中,這棵平時僅僅只是散發淡淡樟木香味的古樹引起了縣院的注意。
經過現場的細致勘察,承辦檢察官發現古樹周邊正在施工,異常濃香的主要因素是源於施工挖掘時不慎破壞到樹根所引發。同時,古樹周邊還存在局部地面被非通透性硬化,樹木保護牌被施工圍欄完全遮擋,已無法起到警示提醒作用等情況。
為保護古樹名木生態資源,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不受侵害,光澤縣檢察院一方面固定現場証據,為后續工作做好准備。另一方面,逐一與縣城市管理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公安機關進行溝通協商。
此外,該院還連續向有關職能部門發出3份檢察建議,建議立即責令施工單位停止不利於“周公樹”生長的破壞性施工,對工程施工方案進行審查、修改,並修復因施工對“周公樹”造成的破壞﹔積極制定科學、合理的養護方案,保障古樹的長遠生長﹔改造遮擋圍欄,在醒目位置重新懸挂保護牌,進一步通過增設宣傳欄、運用新媒體等方式,加強對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的宣傳教育。
收到檢察建議后,相關單位對古樹名木管護問題高度重視,紛紛結合實際制定行之有效的整改方案。目前,整改措施已基本落實到位,“周公樹”重新煥發往昔的勃勃生機。
“隨后,我們也進一步推進‘保護古樹名木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對全縣范圍內的1420余棵古樹名木,80余個古樹群展開調查分析,制定有力保護舉措,促進各部門形成監管和保護古樹名木的合力。” 甘志遠說道。
9月底,光澤縣人大常委會調研組在對縣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進行專題調研時,實地察看了“周公樹”的保護情況,並在聽取相應報告后,對該院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及時、有效保護古樹名木工作成效予以肯定。
古樹名木具有重要的經濟、生態、文化、歷史、科研和景觀價值,是“活文物”“活化石”,同時在維護生物多樣性、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據了解,截至2021年10月,南平市古樹名木累計認定41427株,其中福建樹王12株,兩項數據均為福建省最多。
為此,南平市檢察機關全面履行生態檢察和公益訴訟檢察職能,積極將強化古樹名木保護作為打造“依法嚴懲、恢復司法、公益訴訟、綜合治理”“四位一體”生態檢察南平樣本的重要一環,全面為南平聚焦全方位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數據顯示,“保護古樹名木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開展至今,全市檢察機關共立相關案件51件,運用訴前程序解決39件。
“下一步,我們也將進一步發揮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完善聯合監管,適時開展聯合檢查,爭取地方人大針對性立法,強化對古樹名木的保護,同時積極探索建立古樹名木生態效益補償、保險等制度,提高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水平。”南平市檢察院第五檢察部四級高級檢察官張建森說道。(林道廣 陳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