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萬壽岩的“新生之路”

2021年11月23日08:19 | 來源:福建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萬壽岩的“新生之路”

  光照萬壽岩遺址靈峰洞。 蘇有寶 攝

  孩子們走進萬壽岩遺址,了解史前文化。 陳廣程 攝

  萬壽岩遺址全景 劉冬春 攝

  游客在萬壽岩遺址船帆洞游覽。 黃三定 攝

  核心提示

  北有周口店,南有萬壽岩。

  近日,萬壽岩遺址入選“十四五”全國150處大遺址名單﹔上月,萬壽岩遺址成為全國5個考古遺址保護展示優秀項目之一,與北京周口店遺址等同時獲得此榮譽……

  被譽為“南方周口店”的三明萬壽岩史前遺址,是“從炸藥包下搶救的瑰寶”。上世紀90年代,作為採礦點的萬壽岩走到命運的十字路口:一方是投巨資買斷開採權的企業,一方是堅稱“山裡有寶”的村民。

  在“一炮炸掉”還是“原地保護”的抉擇中,時任福建省代省長的習近平同志作出的批示一錘定音,留住了這一遠古人類的遺跡。萬壽岩從炸藥包下被搶救下來,守住了一份中華文明的遠古記憶,並開啟了保護利用的嶄新篇章。后續考古研究發現,萬壽岩遺址把福建古人類活動的歷史提前到18.5萬年前,因此被稱為“閩人之源”。

  尖銳矛盾:保護文物還是開採礦山?

  三明多山,但走進三元區岩前鎮岩前村,視野逐漸開闊,萬壽岩孤峰兀立,尤顯挺拔。

  不同人眼中,這座石灰岩山體,有著不同的價值。

  在省屬重點企業三明鋼鐵廠(簡稱“三鋼”)眼中,這是周邊難得的露天礦山。石灰岩是煉鋼熔爐劑的重要原料,而萬壽岩的石灰岩儲量大且品質佳。上世紀70年代,三鋼斥巨資買斷萬壽岩的開採權,專門修建30公裡公路,連通廠區。

  在岩前村村民眼中,萬壽岩“山裡有寶”,每年正月,全村人都會上山祈禱新的一年吉祥安康。在三明市文物工作者看來,萬壽岩內曾發現過哺乳動物化石,有更多秘密等待挖掘。

  年復一年的爆破聲讓岩前村村民坐不住了。1998年底,村民們推舉出5名退休教師作為代表,撰寫呼吁書,呼吁搶救萬壽岩。

  1999年9月,在三明市政府協調下,文物部門與三鋼達成初步意向:省博物館、三明市文管辦和市博物館組成聯合考古隊,必須通過一個月的搶救性考古發掘給出結論——萬壽岩是否值得保存下來?

  考古隊先從破壞最嚴重的靈峰洞入手,隨后轉戰山下船帆洞,但兩個星期過去,一無所獲。面對“限期破案”的巨大壓力,隊員們心情愈發沉重。

  時任省博物館副研究員的陳子文回憶:“對洞穴考古來說,什麼奇跡都有可能發生,我們沒有放棄。”繼續發掘,往下1.7米,石鋪地面顯露,隊員們的歡呼聲劃破溶洞。

  石鋪地面約120平方米,礫石加工痕跡明顯。一條水槽緊挨洞口處,亦有清晰的外力加工痕跡,可起排水作用。同時出土的還有巨貘等10余種哺乳動物化石,均屬萬年之前的滅絕物種。經初步分析,石鋪地面很可能是古人類為防濕防潮而進行的“室內裝修”遺跡。

  一錘定音:從炸藥包下搶救“大寶貝”

  “萬壽岩有救了!”為獲得權威認定,三明市北上“借腦”,邀請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權威專家,現場辨認,反復論証。

  1999年11月,文物考古界泰斗、曾參與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發掘工作的賈蘭坡先生對萬壽岩遺址出土石制品進行鑒定,鄭重在鑒定書上寫道:“這個遺址很重要,必須保護!”萬壽岩遺址的價值坐標,日漸清晰。

  文化遺產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如何權衡?萬壽岩的命運何去何從?時任代省長習近平的介入,讓這棘手的難題有了定論。

  1999年12月底,福建省文化廳向省政府提交了《關於三明萬壽岩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保護有關情況的緊急匯報》。進入21世紀的第一天,習近平在這份報告上作出批示:“保護歷史文物是國家法律賦予每個人的責任,也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萬壽岩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作為不可再生的珍貴文物資源,不僅屬於我們,也屬於后代子孫,任何個人和單位都不能為了謀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壞全社會和后代的利益。”

  他在批示中明確要求,“三明市政府立即採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加強對洞穴遺址群的保護﹔協調、幫助三明鋼鐵廠盡快在異地選定新採礦點,做到保護文物和發展生產兩不誤”。同時,決定由省財政撥款50萬元,用於萬壽岩遺址群的考古發掘和保護工作。

  批示一錘定音,萬壽岩遺址得以整體保留。三鋼隨即停採,在省政府協調下另選採礦點,還將石灰石破碎車間廠房和萬壽岩山體無償劃撥給文化部門。

  緊接著,省文物局前后請來7批專家,進一步鑒定萬壽岩的文物價值。經論証,萬壽岩靈峰洞遺址的發現,把古人類在福建活動的歷史提前到距今約18.5萬年,填補了福建考古學年代上的一段空白﹔船帆洞發掘出的大面積人工石鋪地面在我國實屬首次,舉世罕見﹔靈峰洞出土的銳棱砸擊石片與台灣發現的銳棱砸擊石片和石核加工技藝一脈相承,為研究閩台史前文化淵源提供了有力証據。

  次年,萬壽岩遺址獲評200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並迅速實現了從市保、省保到國保單位的三級跳。

  保護利用:古老萬壽岩迎來“新生”

  萬壽岩遺址保護中心副主任朱凱2002年來到萬壽岩,他見証了萬壽岩的“新生”。

  “那時採礦雖已停止,但開採了這麼多年,山體千瘡百孔,到處粉塵彌漫。”朱凱回憶說,洞穴裡的狀況同樣很不樂觀,多年採礦致使岩層開裂,一到雨季,船帆洞便成“水帘洞”,人工石鋪地面險象環生。

  萬壽岩雖被“保”住了,但如何呵護好、利用好?

  規劃先行。2002年,三明市委托中國文物研究所編制完成《福建省三明萬壽岩舊石器時代遺址總體保護規劃》。“針對舊石器遺址作保護規劃,我們至今都是走在全國前列的。”朱凱說,這份高起點的保護規劃,成為萬壽岩的“新生”藍圖。

  劃定保護紅線,成立保護機構,實施文保工程,開展環境修復……萬壽岩遺址自此被小心呵護。如今,按照規劃總目標,已分階段完成了四期本體保護工程和一期環境整治工程。

  同時,以制度之力“護航”遺址保護。2017年,《三明市萬壽岩遺址保護條例》正式頒布實施。“這是三明獲得地方立法權后,制定出台的第一部關於歷史文化保護方面的地方性法規。”朱凱說。

  保護的規格不斷提升,遺址所在地也是一年一個新樣。

  “萬壽岩遺址保護一直是省、市、區有關部門的重要工作。”朱凱介紹,近年來,三元區向上爭取資金,持續推進文旅融合項目,完善周邊配套設施,為遺址公園開發利用夯實基礎。

  2019年,萬壽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正式開園,成為福建省首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導覽手冊上寫道:“恢復生態,保護文物,延續文脈……使碧水、青山、溶洞、森林、田園、古文化融會貫通,是萬壽岩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目標。”

  如今漫步萬壽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中,探洞穴遺址、逛遺址博物館、賞宋代五級涌泉……“一廊萬壽十二景,樹綠花紅果飄香”的生態文明和歷史文明景觀盡收眼底。2021年1至9月,萬壽岩遺址累計接待游客、研學團體近18萬人次,成為三明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城市名片。

  “隨著游客不斷增多,我們也感到了保護管理上的壓力,但各級政府對萬壽岩保護利用的決心和措施讓我們吃下定心丸,我們一定會把保護的接力棒接續傳遞下去。”朱凱說。(記者 徐文錦 通訊員 黃柳青)

(責編:吳舟、陳藍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