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媽祖衛士”:護航兩岸融合發展 打造平安海島景區

湄洲派出所守島護民30載本色不變,被群眾和游客信眾親切地稱為“媽祖衛士”。湄洲派出所供圖
今年9月23日,在福建莆田湄洲島一處孤礁,潮水上漲猛烈,兩人被困,隨時會被海浪沖走,情況緊急。
接警后,正在附近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的湄洲派出所副所長張長昆帶領4名隊友攜帶救生圈、救生繩等器材,踩著沙灘跑了約500米,迅速趕到現場。
“不要慌,我們來了……”張長昆和隊友不顧危險,在深深淺淺的亂石中蹚著走,幾次被大浪打沉,最終成功將被困者搭救上岸,並護送上救護車。
今年9月10日,莆田突發新冠肺炎疫情。由於此前已帶病堅守疫情防控一線半個多月,再加上此次救援體力消耗大,張長昆因勞累過度出現體力不支,暈厥倒在現場。
“落水的群眾還好吧?身體有沒有問題?”被隊友護送到醫院搶救后安全脫險的張長昆,睜開眼睛后第一時間向身邊的隊友打聽消息。
說起自己和同事們的救助行為,張長昆說:“我是一名警察,當人民群眾需要我們的時候,沖鋒在前永遠都是我們最義無反顧的選擇。再遇到這樣的警情,我還會選擇沖上前、拉一把。”
湄洲派出所民警在沙灘巡邏。湄洲派出所供圖
在湄洲派出所,像張長昆這樣的民警還有很多。作為國家5A級景區、“海上女神”媽祖故鄉湄洲島的“安全守護者”,湄洲派出所一代代民警把“守島就是守家”的理念融注在心,不斷錘煉和發揚“吃苦不言苦、知難不畏難”的海島警隊精神,守島護民30載本色不變,被人民群眾和游客信眾親切地稱為“媽祖衛士”。
2016年以來,湄洲派出所先后榮立集體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公安部評為一級公安派出所,連續榮膺三屆省級文明單位和兩屆省級青年文明號,獲評全國青年文明號、福建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福建省優秀公安基層單位、福建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福建省首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等稱號。
守衛“第一家園” 護航兩岸融合發展
今年4月,在湄洲島創業的台灣青年柳政鴻到湄洲派出所,稱急需辦理港澳台居住証。民警一邊按照程序指導他辦理,一邊詳細向他講解相關政策和辦理期限,整個過程前后不到十分鐘就完成了申辦登記工作。
受理完,辦証民警持續追蹤,與上級審批單位保持聯系。在第一時間領取到証件后,民警及時將証件送到柳政鴻手中。事后,柳政鴻發來道謝:“夏警官您好,很感謝您的幫忙,讓我這麼快就領取到了居住証。”
作為媽祖文化的發源地,湄洲島是廣大台胞信眾的精神家園,每年前來謁祖進香的台胞超過30萬人次。湄洲島也因此成為大陸吸引台胞最多最密集、兩岸同胞交流最頻繁的地區之一。
湄洲派出所堅持守護兩岸血脈同根、文化同源,發揮媽祖文化的橋梁紐帶作用,主動服務兩岸交流合作,為台胞提供優質服務,助力湄洲島打造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幸福家園和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
湄洲派出所民警在媽祖祖廟景區開展巡邏和安全提醒工作。湄洲派出所供圖
在服務兩岸交流方面,湄洲派出所堅持警務前移,拓寬服務渠道,在島上增設出入境業務受理點,可辦理出入境業務和港澳台居民居住証業務﹔為台胞交流團體開通入島綠色通道,實行快速安檢過關﹔為島上赴台交流團體開辟出島綠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務﹔為兩岸交流活動提供安保服務。
在提升台胞認同感方面,湄洲派出所針對到湄洲島旅游拜謁的台胞較多實際情況,設立台胞台商接待處,安排閩南籍民警帶隊開展工作﹔出台台胞証辦理、駕駛証換領等服務台胞台企14條新舉措,建立涉台企業“一企一檔”制度,採取定期走訪、現場辦公等方式,對台資企業安全管理、証件辦理等業務進行全程指導,對台胞申請公安行政審核審批事項予以最大便利﹔推行“涉台警情不過夜”措施,加大台企周邊的治安巡邏力度,強化治安環境整治,有力維護台企經營秩序﹔對台籍民宿從業者,凡符合辦理條件,一律當場核發《特種行業許可証》﹔台胞申請公章刻制等涉及公安行政審批的事項,一律在24小時內予以審批辦結、核發証照。
牢記“第一使命” 守護媽祖故裡平安
湄洲派出所加強海上巡邏救助工作。湄洲派出所供圖
今年7月24日,兩面印有“辦案神速,驚為神話﹔貼心用心,更暖民心”的錦旗從900公裡外的上海送到湄洲派出所。
原來,上海游客薛女士在湄洲島游玩時,不慎丟失手機。因為手機綁定的銀行卡賬戶裡有上百萬元資金,她焦急萬分。值班民警通過調取監控視頻,從她進島軌跡查起,逐一聯系其一路乘坐的車輛司機及沿途商家,最終在一輛游覽車上發現了她遺落的手機。不到半小時,手機就回到失主手上。
湄洲派出所民警利用無人機開展岸線巡邏工作。湄洲派出所供圖
近年來,湄洲派出所大力推進警務機制改革,建起智慧安全守護的全域屏障,讓“平安”成為湄洲島的名片。
在推動社會治理融合方面,湄洲派出所創新“3+3(景區管理隊、執法辦案隊、社區警務隊+可視化回傳平台、接處警平台、融合指揮平台)”可視化就近處警模式,實現布警狀態實時掌握、就近派警精准指揮、警情處置規范指導,接處警效率和水平大幅提升﹔強化社會治安管控,轄區警情、案件逐年下降,實現創建“無毒品、無邪教、無欺詐、無黃丑、無非訪”的“五無”平安島嶼目標﹔嚴厲打擊整治旅游侵權行為,連續3年此類案事件“零發生”,景區扒竊類案件“零發案”。
湄洲派出所民警服務游客。湄洲派出所供圖
2019年以來,湄洲島綜治“三率”考評群眾安全感率高達99%以上,2020年群眾安全感、2021年執法工作滿意率位居福建省第二。
在推動智慧科技應用方面,湄洲派出所融合視頻監控網、警用無人機、人臉識別系統、大數據平台等資源,編織“天網、濾網、鷹網、地網、雲網”五張安全防護網﹔推進城市空間全息檔案建設,制作福建省首幅精度達2厘米的全域傾斜攝影實景三維地圖,對接標准地址二維碼管理系統以及全島視頻監控、社會化數據等資源,打造全域智能感知融合指揮平台。
堅持“第一站位” 構建和諧警民關系
湄洲派出所社區民警開展走訪懇談工作。湄洲派出所供圖
今年7月10日,在湄洲派出所宮下村社區民警陳清彬建立的便民服務微信群裡,有人反映路燈壞了一個多月,影響周邊老人、小孩夜間出行安全。陳清彬立即聯系相關部門,路燈很快恢復明亮。
湄洲島下轄11個自然村,常住人口5萬余人。湄洲派出所按照“一村一警”、社區民警每周下鄉四天半的制度開展社區工作。此后,為進一步完善社區警務工作,湄洲派出所推行“線下定點+線上即時”警務服務模式,目前已打造8個村居警務室、1個警務站、101個警務工作微信群。
湄洲派出所組建“媽祖評理室”,打造多元調解機制。湄洲派出所供圖
這樣的制度除了達到出警快效果外,還能夠讓民警真正傾聽群眾心聲、解決群眾難題,做到時時有人在、事事有人管。“‘一村一警’讓民警對所管轄片區了如指掌,拉近了警民關系,也便於開展工作。2017年以來,我們利用警務工作微信群為群眾辦實事800余件,化解矛盾糾紛30余起。”湄洲派出所所長林彬表示,更關鍵的是,通過這樣的指尖互動,對於公安類業務以及民警力所能及的服務,社區民警能立即反饋。對於不在派出所職責范圍的服務,社區民警也能及時為群眾開展協調幫助,或提供指導,打造群眾解決問題、表達訴求的一大窗口。
在湄洲派出所一體化行政服務大廳,民警在服務群眾。湄洲派出所供圖
此外,湄洲派出所堅持“把群眾當家人、把群眾事當家事”的工作理念,融入“黨建+”鄰裡中心、“綜治+”治理中心建設,構建“一鍵溝通、三邊並行、多線合作”的多元調解機制,打造“媽祖評理室”和“調解之家”,設立“點將台”,實現調解陣線前移、矛盾糾紛快處。2019年以來,湄洲派出所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率均達100%。
在提升為民辦實事方面,湄洲派出所出台首問首接負責、一次性告知、綠色通道等舉措,打造“一次性告知、一條龍服務、一站式通辦”窗口,嚴格落實“隻跑一趟”服務承諾。
立足“第一要務” 打造綠色生態樣本
湄洲派出所民警在紅樹林巡邏。湄洲派出所供圖
在湄洲島西南側的西亭澳,郁郁蔥蔥的紅樹林猶如一條綠帶鑲嵌在海岸邊,靜靜守護著這一方水土。
30年來,每年有新警分配進島,都有一個特殊的生態傳統——到紅樹林保護區栽下一株秋茄樹,從未中斷。如今,這片紅樹林已被打造成面積上千畝的生態公園,成為駐島公安民警的生態文明實踐基地。
如今,生態環境是湄洲島的一張金名片——綠化覆蓋率突破60%,成為全國首個海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基地﹔海岸線綿延30多公裡,有13處總長20公裡的金色沙灘,構成獨特的生態旅游資源……
然而,早年猖獗的非法採砂行為,一度導致湄洲島海砂資源和岸線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為此,湄洲派出所聯合海洋與漁業、城管執法等職能部門啟動專項治理行動,常態化打擊周邊海域非法採砂、非法圍填海等破壞近海生態資源行為。2016年以來,湄洲島全島再未發生非法採砂現象。
湄洲派出所組織調解成功的群眾植樹造林。湄洲派出所供圖
湄洲派出所還加強與海警等涉海執法部門的協作,實施聯勤警務,重點打擊整治非法盜採和交易紅珊瑚、盜撈海底古沉船、非法走私成品油等不法行為。2019年以來,湄洲派出所共查獲涉嫌走私成品油近500噸,拆除3個非法油罐,消除了近海水域污染隱患。
同時,依托覆蓋全島高清視頻資源,湄洲派出所對近岸海域的沙灘、岸線、灘涂、島礁、湖泊、河流、岩石、林木植被、鱟等自然生態和珍稀海洋物種進行“地空一體”保護,全力守護好景區生態資源。
此外,湄洲派出所堅持與當地干部群眾建設綠色生態島嶼,成立“生態司法協作聯絡辦”,組建“涉海生態保護黨建聯盟”,積極利用植樹節、主題黨日、志願服務日等時間節點,組織開展義務植樹造林活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