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龍人古琴建成“琴聖堂”

2021年12月26日15:08 | 來源:閩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龍人古琴建成“琴聖堂”

龍人古琴建成“琴聖堂”

系統介紹中國古琴文化起源及發展歷史

古琴是中國古老的傳統樂器,它起源於何時,為誰所創制,歷朝歷代都有哪些代表性人物?近日,長泰龍人古琴文化村建成“琴聖堂”,眾多關於古琴的歷史知識均可在這裡找到答案。

據悉,龍人古琴“琴聖堂”系全國首創,第一次全面系統地介紹中國古琴文化的起源和發展歷史。這裡展出講述了伏羲、神農、孔子、朱熹等51位不同時期與古琴相關的人物。這些琴人琴事告訴我們,作為中國傳統音樂中最為古老的代表性樂器——古琴,在中國樂壇,乃至中華文明歷程中,都顯示出極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古琴已經遠遠超越了音樂的意義,成為中國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征之一。

2003年,龍人古琴成立於廈門。2010年,龍人古琴正式落戶長泰縣馬洋溪生態旅游區,創建中國龍人古琴文化村。龍人古琴擁有龍人斫琴坊、龍人古琴研究院、福建省龍人書院、福建龍人古樂團等機構,集古琴制作、琴學研究、文化傳承、藝術傳播、教育及游學研學等於一體,是中國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琴聖堂”的建成,將進一步推動中國古琴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我們的祖先立於天地之間,法天地精神而創立人文。今天我們應當以先賢為榜樣,傳承古琴文化,弘揚新時代文明,延續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福建省龍人書院執行院長修少維說。

古琴,亦稱瑤琴、七弦琴,為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已有三千余年的歷史,是我國傳統音樂文化中的瑰寶,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自古以來,古琴被視為君子修身養性之器,帝王治世教化之器,高士溝通天地之器。可以說古琴不僅是一件樂器,它植根於社會現實生活,始終代表了中國文人怡情養性、寄情抒懷的生活追求,體現了對國泰民安和完善自我人格修養的理想追求,以及蘊含著人際往來、“君子之道”等中國人文精神。古琴遠遠超越了音樂的意義,成為中國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征。2003年,古琴被列入世界第二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2006年,古琴藝術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福建古琴為中國古琴藝術發展史上一支重要流派,其濫觴於五代,萌芽於宋,迨至明清,為一時之盛。發展至今,廣泛分布於福州、泉州、廈門、漳州、三明、南平等地。不同時期,以不同的琴人為代表,如宋代有鄭文寶、蘇頌、林摶、林虛極、朱熹等,明代以楊表正、張大命、黃道周為代表,清代有李光塽、祝桐君等,他們各領風騷,為中國古琴藝術的發展貢獻出獨特的力量。(記者 邱丹燕)

(責編:林東曉、陳藍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