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檢察:發揮職能作用 服務保障民營經濟發展

人民網福州1月7日電 (陳歡歡)6日,福建省人民檢察院召開全省檢察機關服務保障民營經濟發展新聞發布會,介紹檢察機關服務保障民營經濟發展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福建省檢察機關服務保障民營經濟發展新聞發布會現場。人民網 陳歡歡攝
福建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葉燕培介紹,近年來,省檢察院先后制定實施服務民營經濟創新創業創造“16條意見”、服務保障台胞台企合法權益“18條意見”和服務保障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15條意見”,梳理重申服務民營經濟發展的具體檢察政策,釋放依法保障民營企業發展的鮮明導向。在辦案中堅持平等保護、公正高效、“少捕慎訴慎押”。2021年,全省檢察機關對非國有公司企事業單位人員涉嫌犯罪不捕率、不訴率,分別高於總體刑事犯罪的6.8個百分點、8個百分點。
同時,全省檢察機關在落實平等保護、打造服務非公經濟特色展示平台等方面形成特色,泉州市檢察院“親清護企”工作模式被評為全國檢察機關十佳文化品牌。
能動司法,為民企提供實打實服務
檢察機關是民營企業的“老娘舅”,服務保障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檢察機關服務大局的重要工作內容。為營造民企發展的良好法治環境,福建檢察機關發揮司法辦案的基礎性作用,為民企健康發展提供實打實的服務。
2021年,全省檢察機關批捕侵害企業權益犯罪284件406人,起訴427件812人﹔打擊影響企業融資的高利放貸、敲詐勒索黑惡犯罪以及非法討債影響企業經營的黑惡犯罪,共批捕黑惡勢力侵犯民營經濟犯罪4件17人,起訴7件51人。
為解決知識產權案件維權難、周期長、成本高問題,福建省檢察院組建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各地成立專門機構或辦案組33個,批捕制假售假、侵犯知識產權等犯罪356人,起訴705人。福建省辦理知識產權案件連續8次入選年度全國檢察機關保護知識產權典型案例。
福建省人民檢察院在泉州、莆田等10個市縣檢察院開展企業合規管理試點,結合常見涉企犯罪類型,探索“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假冒注冊商標”“串通投標”等專項合規建設標准,制定合規指引,為企業合規整改提供參考。泉州晉江市檢察院聯合26家單位在全國首創民營企業合規建設服務聯盟,已合規體檢8家企業、線上體檢315家,提出管理建議、風險建議共3132條。
檢察監督,切實維護民企合法權益
為保障民營企業的權益,福建檢察機關加大對刑事、民事、行政訴訟活動的監督力度,開展民營經濟常態化、專項化監督活動。
福建檢察機關開展常態化涉非公經濟案件專項立案監督,監督立案11件,並及時答復信訪人﹔開展為期6個月的羈押非必要性審查專項活動,辦理羈押必要性審查案件160件,對已經逮捕但不需要繼續羈押的涉案民營企業家,建議或決定變更強制措施45人。
開展涉民營企業“挂案”專項清理,梳理發現涉民營企業刑事訴訟“挂案”109件,各地檢察機關監督清理103件,讓涉案企業放下包袱、放手經營。
同時,加強對涉及民營企業債務糾紛、股權分配、知識產權、職工工資、勞動爭議、工傷賠償等民事案件審判、執行活動的監督,共辦理涉及民營企業民事行政生效裁判監督申請205件,提出抗訴或再審檢察建議65件。
延伸渠道,打通民企服務最后一公裡
針對民營企業在產權保護、法律咨詢等方面的需求,福建檢察機關不斷拓展法律服務渠道,打通法治服務最后一公裡。
福建檢察機關與工商聯協作配合,推動市縣檢察院逐項落實日常聯系、聯合調研、民主監督、信息互通共享等機制,為民營企業家釋疑解惑、解難幫困。
推廣泉州市人民檢察院“親清護企”工作模式,採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聽取民企代表的意見建議,及時了解企業司法需求﹔在產業園區和重點企業設立檢察室和檢察聯絡點79個,為企業提供法律服務﹔一些地方檢察院建立挂點聯絡機制,“點對點”聯系相關企業,選聘企業高管擔任檢察聯絡員,架設檢企聯系“連心橋”﹔還在12309檢察服務中心開設接待民企“綠色通道”,對涉及民企和企業家的控告申訴案件,優先接待、優先受理、優先處理,依法快速審查辦結。
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用好在泉州晉江市建成的非公企業法治教育基地,為民營企業家和員工提供沉浸式法治教育平台﹔邀請企業人員旁聽涉企案件不捕、不訴等檢察宣告,推出“參觀基地+職務犯罪預防宣講+企業員工廉潔宣誓”的“一堂好課”新模式,受到企業歡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