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市檢察院:為譜寫“寧德篇章”貢獻檢察力量

過去的5年,是閩東發展史上極不平凡、各項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的5年,也是寧德檢察工作在改革中創新發展、發生深刻變化的5年。
“寧德市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在寧德市委和省檢察院的正確領導下,在寧德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下,全市檢察機關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圍繞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講政治、顧大局、謀發展、重自強,忠實履行法律監督職責,各項檢察工作取得新進展。”寧德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陳良華說。
在大戰大考中展現檢察擔當
掃黑除惡,既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
黑惡不除,則民不安、國不寧。為期3年的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期間,寧德市檢察機關堅守“是黑惡犯罪一個不放過、不是黑惡犯罪一個不湊數”底線,滌蕩黑惡,守護正義,取得的重大成果有目共睹、來之不易。共批捕涉黑涉惡犯罪 387人,起訴678人,提前介入涉黑涉惡案件92件,偵查機關以涉黑涉惡移送審查起訴的,檢察機關依法不認定8件﹔未以涉黑涉惡移送的,檢察機關依法認定28件。起訴的涉黑涉惡犯罪定性均被法院採納,相關做法在全省檢察機關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推進會上作經驗交流。
2018年12月20日,寧德市蕉城區謝某彬涉黑案一審宣判,所有被告人當庭服判。該案是省檢察院挂牌督辦案件,也是寧德市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以來偵查、起訴的首例涉黑案件。該案順利審結的背后,凝聚著蕉城檢察人的無數心血。
該涉黑案件中,組織成員拉攏多名未成年人參與犯罪。寧德市檢察機關延伸檢察職能,全面深入參與綜合治理,向教育主管部門發出檢察建議,促成學校與涉案在校生均簽訂一對一幫教方案。同時,委托司法社工對涉案未成年人開展“三合一”跟蹤幫教工作,推動未成年人涉罪問題的綜合治理。該案入選“全國檢察機關依法嚴懲利用未成年人實施黑惡勢力犯罪典型案例”。
同時,寧德市檢察機關堅決徹底推進“六清”行動,謀劃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共發出行業治理的檢察建議144件,群眾對社會治安滿意率明顯提升。鞏固拓展成果,建立52項制度機制,推動掃黑除惡斗爭常態化開展。
2020年是掃黑除惡收官之年,也是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之年。其間,寧德市檢察機關奮力書寫抗疫檢察答卷,以“戰疫有我”的使命擔當,參與高速卡口、村居、集中隔離點、福州和廈門國際機場等地聯防聯控800多人次﹔圍繞服務“六穩”“六保”,選派干部駐鄉聯村,助力復耕復工復產。
數據顯示,疫情防控開展以來,寧德市檢察機關依法打擊妨害疫情防控犯罪,從快批捕涉疫犯罪37人,起訴72人,辦理口罩等防疫物資監管、醫療廢棄物處置等領域公益訴訟案件36件。值得一提的是,古田縣人民檢察院在抗疫中辦理的某企業不服行政處罰監督案,在統籌疫情防控和恢復企業生產的特殊時期,促成減付加處罰款、分期繳納罰款,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在實事實辦中踐行檢察使命
鮮花芬芳的背后,離不開泥土的默默奉獻和守候。
在辦理一起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周寧縣人民檢察院“春泥護花”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團隊發現犯罪嫌疑人小紅(化名)特殊的家庭背景是導致她犯罪的一個重要原因。案件發生后,小紅告訴檢察官她對自己的行為感到無比懊悔。小紅的父親得知其犯了大錯,也意識到自己監護責任缺位造成了嚴重后果,決心改正。
2021年2月,該團隊通過《督促監護令》,要求小紅的父親切實履行好監護人職責,並通過“親職教育課”,幫助其改進教育方式,提高監護能力,幫助小紅盡快走出犯罪的陰影,回歸正常生活。
小紅的案例是周寧縣人民檢察院“春泥護花”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團隊的生動實踐,也是寧德市檢察機關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縮影。5年來,寧德市檢察機關用心用情培樹“紅樹林”“金貝殼”“綠柳”“春泥護花”等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品牌、團隊,以檢察情懷呵護未成年人成長成才,其中福鼎市人民檢察院的“紅樹林”青春關護團更是被評為第20屆全國青年文明號,並作為“未檢30周年突出貢獻單位”受到最高檢通報表揚。
為更好地幫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寧德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帶頭,166名干警受聘擔任法治副校長﹔聯合寧德市委政法委、法院、公安局、教育局等17個單位成立寧德市未成年人綜合保護聯盟,並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合力打造未成年人綜合保護模式,引入專業力量,加強載體建設,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提供更專業化、精細化、系統化的綜合保護。會同市場監督等部門,整治校園周邊“電子煙”“三無食品”“手機租賃”等問題。
此外,寧德市檢察機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充分利用國家司法救助政策,建立檢察機關一體化救助、“檢察院+”多元融合救助機制,持續開展檢察為民辦實事活動。
不久前,針對因案致貧的被害人林某某家屬,省、寧德市、霞浦縣三級檢察機關聯合開展救助,發放司法救助金20萬元,協調民政、教育部門,幫助被害人家屬解決就業、減免未成年子女學雜費等困難,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司法溫度。
在服務大局中彰顯檢察作為
寧德市擁山抱海,因山海交融而生,綠色成為寧德生態宜居幸福之城的鮮明底色。近年來,寧德市檢察機關主動將生態公益訴訟檢察融入發展大局,凝聚多方力量,構建“山海一體”生態公益訴訟檢察“寧德模式”。
2020年,福安市人民檢察院檢察人員在履職過程中發現轄區許多古樹遭到破壞,景象令人觸目驚心:部分古樹沒有懸挂古樹標牌﹔街邊的古樹樹干或纏繞電線、繩索或張貼、懸挂廣告牌、攝像頭、照明燈等﹔在不為人知角落的古樹飽受白蟻病虫害之苦……
為更好地保護古樹名木,傳承城市生態脈絡,福安市檢察院決定向福安市城市管理局發送《檢察建議》,並召開行政公益訴訟訴前公開宣告會,以更好督促被建議單位履職盡責。針對福安市城市規劃區外的古樹及珍貴稀有名木管理、養護不到位的現狀,福安市檢察院向福安市林業局發出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促進市林業局建立古樹名木保護責任書制度,做到“一樹一護”,打造“一樹一景”。
此外,柘榮縣人民檢察院首創“補植復綠”生態檢察工作機制,實現辦案、復綠、治理、教育的良好效果,被稱為“一訴多贏”的恢復性司法﹔屏南縣、周寧縣、壽寧縣檢察院主動作為,通過發出《檢察建議》,促成相關部門與人保財險達成協議,構建“司法+保險”保護模式,有效填補了寧德市古廊橋文物投保工作的空白,為古廊橋文物保護增設一道“安全閥”﹔蕉城區檢察院對一起非法捕撈水產品案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推動受損生態資源有效恢復……
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建立以來,寧德市檢察機關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從無到有,穩步推進,聚焦人民群眾關切的熱點、焦點、難點、堵點、痛點問題,立案辦理公益訴訟案件548件。內容涵蓋海洋、河湖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飲用水供水安全,校園食品、周邊環境安全,群眾出行安全,公民個人信息安全、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等多方面多領域公益保護,均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
與民生幸福息息相關的還有經濟發展。寧德市檢察機關始終把服務區域經濟發展作為檢察工作全局的一項重要任務,牢記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圍繞抱好“金娃娃”、發展大產業的經濟戰略,提出“四個決不”辦案要求(決不遲疑、決不隨意、決不懈怠、決不姑息),傳遞鮮明的司法導向。
寧德市檢察機關將不斷健全檢察長聯系企業工作機制,精准服務民營企業的司法需求,主動對標對表寧德市五次黨代會提出的打造“增長極”、建設“四個區”戰略目標,細化檢察為民辦實事措施,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在解憂紓困中體現檢察公信
近年來,寧德市檢察機關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扎實推進涉法涉訴信訪“最多跑一地”改革,兩級檢察院12309檢察服務中心全部建成,實現一站式接待、一窗口受理、一流程服務。
2021年7月26日,在寧德市檢察院12309檢察服務中心,壓在信訪人林某秋心中8年的石頭終於落下,表示不再上訪申訴。
2013年,林某秋與原案被告人馮某官因土地使用權糾紛引發互毆,致林某秋受傷,經公安機關法醫鑒定林某秋的傷情屬輕傷。檢察機關起訴后,法院以事實不清、証據不足為由對原案被告人馮某官作了無罪判決,林某秋未獲得任何賠償。8年來,林某秋不服判決,以原案處理不公為由,不斷上訪申訴。
為解開林某秋的“心結”,寧德市檢察院召開聽証會,在充分了解原案案情的基礎上,釋法說理,答疑解惑,告知原案作無罪判決的事實認定和法律依據,引導其正確對待。最終,林某秋認可聽証結果,並表示不再上訪申訴。
近年來,寧德市檢察機關深入落實“群眾信訪件件有回復”要求,以信訪化解助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通過開展重復信訪案件集中治理,檢察長定期接訪、適時約訪、帶案下訪、聯合接訪以及領導包案化解最高檢交辦的重復信訪件等方式,妥善化解矛盾,對8194件群眾信訪全部做到“7日內程序回復,3個月內辦理過程或結果答復”。
征程萬裡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寧德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陳良華表示,全市檢察機關將繼續全面貫徹《中共中央關於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認真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市第五次黨代會部署,聽黨話、辦好案、強管理、練內功、展形象,全面履行“四大檢察”職責,為“打造‘增長極’,建設‘四個區’”奮力譜寫“寧德篇章”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