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福建“雙減”半年觀察:“減”與“增”的辨証施治

2022年01月14日14:46 | 來源:福建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減”與“增”的辨証施治

①南平實驗小學二年級學生在期末測評中闖關“玩轉計算館”。

②三明市沙縣區實驗小學一年級學生排隊抽題,參加“游園樂考”。

③永春縣桃城鎮中心小學將生活中的場景搬到學生期末測評中。

④福州市鼓樓區實驗小學五年級學生當考官,給二年級學生出了一道認識時鐘的題。 (本組照片由記者游慶輝、王毅,通訊員鄧忠華、陳光銓、黃悅、潘敏星、蘇榆軸、張芬、包華、劉露攝)

13日,在廈門市實驗小學二年級的期末測評中,學生們合力拼出各式各樣的航天模型。記者 施辰靜 攝

“雙減”政策落地即將滿半年。在國家和省裡系列配套措施的有力推進下,福建的中小學從教師到學生、從校園到家庭、從課內到課外,均在發生變化。

“雙減”是一場“減”與“增”的辨証施治——減掉不合理負擔,提升教育質量。福建省各校作出了怎樣的“雙減”探索?連日來,本報記者赴全省多地展開調查。

期末測評大不同

“雙減”之后的首場期末測試,廈門市大同小學二年級學生林逸辰不是在教室,而是在操場完成的。

偌大的操場,劃分為若干個區域,分別被布置成“超級飛俠大本營”“宇宙空間站”等不同主題。一年級的同學們扮成“超級飛俠”,二年級的同學們則穿著“宇航服”。大家手持任務卡,或單獨行動,或組隊“突擊”,答題贏取積分。

“你手速比較快,華容道你來。”“好。七巧板這題你來吧。”在“星際穿越者”這道關卡前,林逸辰和3名同學商量起來。他們同屬一支闖關小分隊,隻有齊心協力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這一關的所有三項任務,才能每人贏取5分的積分。

林逸辰出戰的是“數字華容道”。“你能把這些數字按順序重新排列好嗎?”他迅速、認真讀完考題,旋即伸出右手食指,在教具上刷刷刷地快速移動數字塊。不到30秒,他便拿下這關。

而在不遠處的“送件密碼”關卡,扮演成“超級飛俠小愛”的一年級學生任菲菲拿著任務卡,向“顧客”老師提問:“20個快件,你派送8個,我派送5個,我們一共派送幾個?”

“20減8再減5,等於7。我倆一共派送了7個。”老師故意答錯。

“不對。要把你派送的和我派送的加起來,用加法,不能用減法。”任菲菲使勁搖搖頭,“8加上5等於13,我們一共是派送了13個。”

“送件密碼”關卡要求同學們根據題卡上的圖畫內容,向老師提出數學問題,以獲取答案。如果老師故意回答錯誤,同學們必須對題目進行講解,直到對方理解為止。

對於這些闖關游戲,學生們的反饋大多是:“太喜歡了!”“沒玩夠!”大多數同學積極挑戰“五星”難度,主動嘗試多種闖關模式,以在小伙伴面前秀一把。

“孩子的學習興趣被極大調動起來了。”林逸辰的母親回憶說,“去年期末考是傳統的紙筆考,臨考前逸辰每天刷一張甚至更多的卷子,沒少喊累。但這次期末考,孩子非常期待!”

這是 “雙減”之后,孩子們考試及作業壓力減輕的一個縮影。

根據教育部相關規定和福建省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要求,去年秋季開學后,福建省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不留家庭書面作業﹔小學三至六年級每天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且基本能在校內完成﹔初中學生每天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

福建省各地各校嚴格落實,積極探索:有的學校實施書包標准化管理,明確不同學段攜帶的物品目錄﹔有的學校整合多門學科數個單元學習內容,設計成“大學科作業”﹔有的學校研究各學段各班學科課后作業詳情統計,掌握各科教師作業內容、結構比例,組織學科教師攻關作業設計……

“以前,我每天都要背著好幾本書上學﹔這學期,我的各科作業基本上都是一張紙。”福州市群眾路小學三年級學生徐璐瑤切實感受到書包變輕了。按照該校的書包管理要求,低年級同學的書包平均重量不超過2.5千克,中高年級同學的書包平均重量不超過3.5千克。

省教育廳相關調查數據顯示,目前,福建省所有義務教育學校均已出台作業管理辦法和作業校內公示制度,各校學生作業總量和時長調控基本達到規定要求。

校本作業新突破

取消了紙筆的期末測評、變薄了的作業,並非一種輕鬆“躺平”,其背后凝聚了學校和教師們更多的智慧和努力。

以上述的“送件密碼”關卡題目為例,作為出題者之一的廈門市大同小學副校長許建獎表示:“設計這個游戲環節,是因為數學需要思考,學生在老師的指導幫助下能自己出題,並能對內容進行講解,把思考的方式用語言表達出來,就能在鍛煉思維表達能力的同時,也鍛煉膽量、增強自信,進而產生更強的學習驅動力。”

“既有趣又有質量的題目並不容易設計。”許建獎告訴記者,老師設計的題目要體現學科素養,要注重課內外知識的融通,要突出學習方法的引導。老師設計題目雛形后,要拿到年段學科教研組“過堂”,進行數輪加工,再給分管校領導審定。

許建獎認為,雖然難設計,但這樣的測評內容恰恰是以往在紙筆考試中較難實現的,也是“雙減”政策對提升教育質量所期。

近期,福建省出台《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實施方案》。其中,促進作業精細管理、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課后服務擴面提質等三大核心內容都是在“增”上下功夫。

“方案充分吸收了國家‘雙減’要求,並結合了福建的實際情況。”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要求各地各校制定完善作業管理辦法、嚴控作業總量與時長之外,福建省還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推行校本作業,讓老師們通過選編、改編、自主創編等方式設計高質量作業,不再推薦征訂教輔材料。不僅如此,福建省還將出台作業管理監測辦法,將作業布置和批改情況納入教師年度考核和職稱評價體系。

作業管理,被專家視為以小切口撬動育人方式大變革的一項重要舉措。在福建,越來越多學校正逐步建立常態化校本作業教研機制,鼓勵年級備課組集體設計、創新作業類型,組織教師依據課程標准,立足班情學情,按必做和選做、課內和課外等對校本作業進行分類分層布置實施。在這些學校裡,“學生整天刷題”的現象基本絕跡,取而代之的是“老師組隊刷題”——老師們刷題萬千、精挑細選后,編出最適合本校學生的校本作業。

近日,在福建師范大學附屬小學,記者見到四年級一份印有該校實景照片的英語作業:“根據我們校園的實景照片,應用參考句型進行描述﹔再手繪校園,並用英文介紹。”

“用所學單詞、句型,結合手繪校園導圖,進行英文校園簡介,讓學生們在學英語的同時,增加熱愛校園的情感和‘用英語講中國故事’的能力。”題目設計者、該校英語教研組教師鮑玉婷介紹說,以往,英文作業比較單調地要求學生背誦單詞和句式,缺少應用﹔“雙減”之后,學校進一步強化教師鑽研教材、設計作業的能力,老師們致力於讓作業生活化,在作業設計上強調“學生用英語做事的能力”。

早在2011年2月,福建師范大學附屬小學就開展“建立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的有效機制”的研究,不再征訂教輔材料,而是通過自主研制校本作業減輕課業負擔,提高課堂實效,至今已積累了10多年的校本作業研制及實施經驗。

2012年起,該校就推出校本暑假作業,分德智體美勞等板塊設置實踐性、探究性作業,有彈性、可選擇,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

“雙減”文件發布后,該校又組織教師修訂語文、數學、英語三科校本作業,在減量的同時,針對學科重難點精准發力,設計了基礎性作業、專項訓練和綜合性練習。前述的英語校本作業,就是去年9月份啟用的新版校本作業。

這樣的作業變化,得到學生家長的肯定。該校五年級學生祝星的父親告訴記者:“孩子以前的作業內容更強調知識輸入,這個學期的作業內容更強調孩子對知識的應用能力了。”

“官方帶娃”這樣帶

從20多萬人增加至383萬余人,這是“雙減”前后福建省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服務參與人數的變化。

“雙減”后,省教育廳已要求從2021年秋季學期開始,全省義務教育學校要按需提供課后服務。

“官方帶娃”怎麼帶?

在福鼎市秦嶼中心小學,每周一至周五中午放學后,學生們就會排隊等待分餐。這些餐食全都經過高校食品系專家論証分析,符合學生飲食營養需求,半個月內不會重樣,每天由中央廚房統一制作,並通過專用車輛配送到校。

家長們通過相關App智能服務平台,可直接在手機端訂餐繳費。負責制作餐食的中央廚房通過平台大數據,匯總家長填寫的過敏食物信息,進一步篩除多數學生容易過敏的海鮮品種等。

午餐過后,學校會按照每30名學生配1名教師、每90名學生配1名輔教人員的標准,為不午睡的同學提供課后輔導﹔同時,將閱覽室等教室改成“午睡吧”,讓想午睡的同學睡得更香。

此外,在該校每周一下午的課后服務時間,“魅力社團”項目之一——連楚蘋老師的日語課都會准時開講。五十音圖、日常問候、動漫原聲……讓學生們興奮不已。

連楚蘋是一名日語專業畢業的語文老師。在學校開展課后服務之前,她就已通過校園社團活動課,帶領有興趣的學生學習簡單的日語,取得較好的成效。“如今,課后服務進一步為我們教師提供了發揮特長的平台,既豐富了教育工作,還有額外的勞務費。”她說。

家長們也很高興。三年級學生方恬的母親告訴記者:“以前,孩子每天中午、下午放學后都隻能送到托管機構﹔現在,吃學校的午飯,下午放學后在學校參加社團活動,作業基本上也能在校內完成,對於我們雙職工家庭來說,真是輕鬆許多。”

管飯、管課后作業、管課后活動的“三管”服務,目前福鼎市已有超過一半的義務教育學校全面實現。

該市教育局局長董貺永介紹,“雙減”之后,福鼎鼓勵各校創建“魅力社團”,白茶茶藝、畬族提線木偶、打馬燈、剪紙等地方特色社團和花樣跳繩、花卉養殖、創客、線描、折紙等興趣社團紛紛涌現,擴大了學生的選擇面。

對於完成規定教學和管理任務后額外承擔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教師,福鼎根據福建省相關文件精神,由市一級財政出資,按一定的標准進行補助。連楚蘋就因為這項政策每個月可以領到1000元至1500元不等的勞務費。

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福建省所有義務教育學校均已提供課后服務。為了讓“雙減”的根扎得更深,福建省各地還探索出台學校課后服務經費保障辦法、教師彈性上下班等各項配套政策來守護教師的幸福感、獲得感。同時,為保証課后服務工作長期有序開展,鼓勵離退休教師、志願者、家長等參與課后服務工作,聘請符合條件的專業機構和人士參與校內課后服務,統籌解決學校人員不足問題。

校內課后服務“增”了,相應地,校外培訓負擔“減”了。

按照“雙減”要求,去年福建共取締無証無照培訓機構239家,責令整改或停業存在安全隱患、違規培訓等方面問題的培訓機構合計778家次,推動整改各類問題1862個。全省線下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機構有23.11%選擇轉為非營利性培訓機構,45.78%選擇轉型(剝離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還有31.11%選擇注銷。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未成年人姓名均為化名)

記者 儲白珊

(責編:吳舟、陳藍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