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泉州灣后渚港宋代海船:唯一已出土的海外返航古船

2022年01月14日17:41 |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小字號

在泉州灣古船陳列館內可一覽宋代古船全景。陳英杰攝

宋代古船上的香料。陳起拓攝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人借助海洋,以船隻為載體,綿延數千公裡、串聯數十個國家的海上貿易大通道。海上遠航常伴隨暗礁和風浪,並非每一艘船隻,都能成功到達彼岸。沉睡在大海深處的一艘艘沉船,不僅是彌足珍貴的水下文化遺產,也是探索古代文明交流史的“時空膠囊”。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隨著我國水下考古研究的逐步發展,在一些古代航線下,陸續有古沉船重見天日。我國古沉船家族較為有名的有“泉州灣后渚港宋代海船”“南海一號”“華光礁一號”“南澳一號”“碗礁一號”等。其中,泉州灣后渚港宋代海船是我國出土的唯一一艘由海外返航的古代遠洋海船,其他均是從中國向外出發途中失事沉沒的。泉州灣后渚港宋代海船為遠洋貿易后返回的商船,有完整的航行軌跡,有大量隨船實物及完整的船型,因此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古船上的木貨牌(簽)。泉州海交館供圖

水密隔艙建造技藝。陳起拓攝

泉州灣后渚港宋代海船發掘於1974年8月,被列為當年中國十大考古重大發現。1973年8月,長期在家鄉泉州進行泉州港考古研究的廈門大學歷史系庄為璣教授,與福建省博物館、泉州市文管會、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等單位的十幾名考古人員,到后渚港考察海外交通史跡時,聽說有漁民在海灘上撿到潮濕的木頭,點火而不燃。在現場調查時,庄為璣在一條水溝旁找到很多裸露的木板,結合附近石條砌成的古碼頭,以及周邊發掘出的宋代陶瓷器,他判斷此處有一艘規模不小的古代木船。后經多次復查,並進行局部試掘,庄為璣的判斷得到進一步証實。經報省文化局、國務院文物局批准,在做好前期相關籌備工作的基礎上,1974年6月9日,中國首次大型海灣考古發掘工程啟動,發掘工作持續到當年8月,歷時兩個半月。

發掘出的沉船殘長24.2米、殘寬9.15米,有13個水密隔艙,載重量200多噸,除船體上部結構損壞無存,船首殘存部分結構,船身中部底板、舷側板和水密隔艙壁、桅座、船龍骨等保存較好。專家結合船型結構特點、船艙出土遺物及沉積環境等,推斷這是南宋末年的遠洋商船。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副館長林瀚介紹說,有宋一代,我國的造船技術、航海技術,都具有世界先進水平,自唐以來,泉州便是我國古代海外交通重要港口之一,宋元時期海外貿易更是空前繁盛,以“刺桐港”之名享譽海內外,與近百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元代時被譽為“東方第一大港”。泉州悠久繁盛的海外貿易,造就了發達的造船業,泉州成為我國古代南方重要造船基地,所造船舶以結構堅固、抗風力強、適航性好而著稱於世。專家從古船用材、造船工藝和“保壽孔”等方面來看,判定其為泉州建造的“福船”。古船龍骨和殼板的設計及其工藝、水密隔艙的設置,都顯示出其設計和建造技術的先進性。特別是水密隔艙,大大增強了海船的抗沉性和船體的堅固性,且便於貨物的裝卸,這種先進設計可上溯到唐代,比歐洲早了近千年。

四爪鐵錨。陳英杰攝

1974年,古船挖掘現場。泉州海交館供圖

泉州灣后渚港宋代海船復原模型。陳起拓攝

泉州灣后渚港宋代海船出土物最多的是香料藥物,有4700多斤,有降真香、檀香、乳香、龍涎香、沉香、檳榔、胡椒……這些宋元時期我國重要的進口商品,是當時被廣泛應用於生活和醫藥上的熱門貨。此外,出土物還有木貨牌(簽)、銅鐵錢、陶瓷器、象棋子等13類,均為國家一級文物。專家根據出土物判斷,這是一艘從東南亞滿載著香料回泉州港的沉船。

泉州灣后渚港宋代海船的出土,是我國宋代特別是泉州海外交通貿易的歷史見証,對於研究我國海外交通貿易和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中外人民友好往來的歷史,以及我國造船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1975年3月,《人民日報》以《泉州灣發掘出一艘宋代木造海船》為題刊發報道,消息一出,震撼海內外,許多國家的新聞媒體紛紛轉載,並稱之為“世界考古珍聞”。1984年,《中國自然科學技術史》叢書作者、英國著名科學史專家李約瑟博士參觀后,盛贊“這是中國自然科學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作為“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成功申遺的重要實物印証,這艘沉睡海底700年的古船及其所承載的出土物,如今靜靜地躺在開元寺裡的泉州灣古船陳列館,帶著昔日的輝煌與滄桑,循著漫長而曲折的海上絲綢之路,穿越千百年時光,向人們再現700年前宋船航行的商貿歷史與生活圖景,講述宋元中國輝煌的海外貿易與交流史。(黃寶陽)

(責編:林東曉、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