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福建福鼎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厚了家底惠了村民

2022年02月24日08:20 | 來源:福建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厚了家底 惠了村民

“春節期間,村干部和鄉賢聚在一起聊鄉情、話發展,鄉村振興的思路更清晰了,今年村集體收入有望突破百萬元。”談起新一年發展願景,福鼎市貫嶺鎮分水關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悌土信心滿滿。

走進分水關村,寬敞筆直的泰順58省道與104國道交會於此,南來北往的車輛絡繹不絕,店鋪鱗次櫛比,處處生機勃勃。

隨著沈海高速分水關互通口開通,車流、人流、物流迅速在這個邊貿新村匯聚。李悌土帶領村兩委對集體資源進行盤活,把村委會旁的邊角地整理出來,籌資300萬元,建設3棟房屋出租,村集體每年增收23萬元。

高速互通口開通后,分水關貨車加水需求增加。經村民大會議定,村集體籌資70萬元在內洋自然村修建三口深水井,布設抽水設施、管理設備、供水管道等,村民按量繳納水費,所繳費用再用於發展村集體經濟,形成“村集體—村民—村集體”良性閉環。這不僅解決了近100戶村民日常用水問題,還能服務物流貨車,每年為村裡帶來約6萬元的集體收入。

“實施‘百萬村財、千萬鄉財’行動是福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全市上下正摸清盤活資源,加強集體資產資源監督管理,用好用足支農強農惠農政策,全力以赴抓增收。”福鼎市委書記林青說。

太姥山鎮瀲城村坐落在5A級風景區、世界地質公園太姥山東麓紗帽峰下。沿村道前行,映入眼帘的是統一色調的藍瓦白牆,生產廠房、蔬菜大棚綿延起伏,村中老人在長者食堂內吃著熱湯飯,笑語盈盈。

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瀲城村引進企業發展特色農業,實行公司運營,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瀲城古堡內,一座1800多平方米的文化活動中心正在加緊建設。“項目引進上海哈哈旅游公司,總投資600萬元,村集體每年可增收30萬元。”瀲城村副主任王承謀說,得益於鄉村旅游+特色農業“兩條腿”奔跑,去年村裡還引進盛煌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300萬元建溫室大棚養殖甲魚,村集體年收租金45萬元。

在桐山街道古嶺村,當地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引進福建省品品香茶業有限公司,採取“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投資63.8萬元發展生態茶葉種植項目,將百米灣80畝村集體老茶園改造成有機大白茶基地,推行標准化種植,實現村集體收入和村民收入穩定增長。

“今年,村裡投入52萬元在18個自然村安裝了90多盞LED路燈。現在夜晚村庄到處亮堂堂,村民走夜路不用怕了。”古嶺村黨支部書記薛巧文說。

壯大村集體經濟要用好資源,更要緊抓機遇。

“產業活了,環境美了,年輕人也願意回來了。”硤門畬族鄉柏洋村的變化讓村民深有感觸。

柏洋村離寧德核電站僅5公裡,村裡抓住大型工業項目和柏洋高速互通口建設契機,轉型發展第三產業,辦起酒店、超市、市場,為村子周邊的核電站、旅游區、工業區提供服務。村集體投資興建的柏洋賓館和村集體佔股36%的“永和苑”公寓,每年能為村集體增加30萬元至500萬元收入。

村集體“腰包”鼓了,村民的獲得感不斷提升。“我們現在有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城鄉居民保險等10多項福利,不比城裡差。”村民雷增喜說。

“為破解集體經濟資金短缺、資源流失、項目缺乏、單打獨斗等難題,我們採取健全集體經濟組織、規范資源管理、完善稅費分成等‘十法’,著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福鼎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福鼎力求通過五年努力,至2026年,全市所有鄉鎮(街道)年收入基本達到1000萬元,村集體經濟平均年收入達到100萬元以上。記者 單志強 通訊員 蔡雪玲 彭桂湯

(責編:陳楚楚、陳藍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