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在福建省率先啟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

洗發、手足按摩、聊天心理疏導……近日,記者在晉江市青陽街道陳村社區88歲的失能老人許瑞念家中看到,護工李蘭芬精心地在為他護理。
“長護險這個險種真的不錯,護工每個月上門服務10次,在護工的照顧下,這兩年我老伴的身體比之前好了很多,也減輕了我的負擔。”許瑞念的愛人對記者說。
長護險,指的是長期護理保險。記者了解到,在當下的晉江,由於有了長護險,許多像許瑞念一樣的失能老人,得到了精心護理,享受到了人性關懷。
新險種探民生新路
2019年12月,省委、省政府批准《晉江市縣域集成改革試點總體方案》,同意將探索開展失能(半失能)人群長期護理保險工作納入集成改革試點工作項目之一。2020年7月,晉江在全省率先啟動長期護理保險(長護險)試點工作。
根據試點方案,晉江長護險城鄉居民個人負擔不超過35元/年,每月最高可享受1500元的護理服務待遇。晉江市低保戶等對象入住市社會福利中心等機構每月費用為2800元,長期護理保險疊加民政等方面補助后基本無負擔,家庭勞動力得到解放。
晉江市長護險制度試點工作從起步開始,就明確職工醫保對象和其他城鄉居民同步覆蓋,同籌資同待遇同服務,做到了“起點公平,機會均等”。“這個新險種,首先是突破了城鄉限制,將農村居民統一納入,享受與城市居民同等待遇。”泉州市醫保局晉江分局局長黃長沙告訴記者,這樣處理,破解了城鄉二元結構,體現了公平性,也避免了后續城鄉並軌的問題。
在參保對象方面,晉江的做法同步覆蓋所有年齡段的全體市民。區別於多數試點城市參保對象限制在一定年齡以上和待遇對象隻覆蓋60周歲以上老年人的做法,晉江長護險從開始就實現無年齡限制全員參保、無年齡限制全員享受待遇。
長護險試點工作開展一年多來,截至目前,晉江參保對象突破33萬人,已組織評估長護險失能申請對象1571人並系統出具評估結果,待遇覆蓋人群1115人。
多元化籌資模式
在參保繳費模式方面,晉江市探索城鄉居民個人繳費以村(社區)為單位集體參保繳費模式,強調個人責任和政府責任相結合,發動政府、社會、集體、家庭和個人實現多元化籌資,構建可持續籌資機制,採用“全民一體,同步覆蓋,分批自願參保﹔低點起步,標准統一,明確出資責任﹔集體參保,分類征繳,突出互助共濟﹔獨立運作,量入為出,收支風險可控”的做法。
“集體形式”參保繳費使個人出資責任落實成為可能。黃長沙告訴記者,個人和家庭出資責任的落實是長護險籌資的關鍵。在長護險制度起步階段,實行長護險與基本醫保同步參保繳費的條件並不具備。為此,晉江長護險提出以“集體形式”暫時替代“個人形式”參保繳費,個人應繳費用為每年60元(佔總籌資標准的2/3),其中職工醫保對象集體參保,個人應繳費用從職工醫保個人賬戶中扣劃﹔其他城鄉居民以村(社區)等為單位集體參保,由村居集體組織籌集統一繳交。
那麼,村居集體如何籌集參保資金呢?這又是個難點。為此,晉江創新探索出了一條城鄉居民“集體參保、多方籌資、互助共濟”的路子,慈善力量均參與其中。
在首批28個試點村(社區)中,有的由村集體收入代繳,有的由村慈善基金捐助,有的通過簡辦紅白事募集,有的由個人和企業主動認捐,比如,磁灶鎮蘇垵村、安海鎮后林村由村級慈善基金捐助,永和鎮古厝村佛委會、陳埭鎮四境社區校董會為本村參與長護險貢獻力量。在鎮級層面,已經有英林鎮的“英林心”慈善基金協同補助支持各村居參保繳費。
黃長沙告訴記者,晉江引導村級成立民生事業慈善基金,讓更多人也能小額捐助參與,通過眾籌方式實現村級民生保障互助共濟,從而擴大長護險的普及率。
集約化使用器具
在長護險試點工作中,晉江市還啟動了輔助器具服務項目。
調查顯示,在晉江,重度、中度失能人員中80%有輔助器具的服務需求。而一個現實問題是,中高檔護理床、電動輪椅、制氧機等價格都在數千元,紙尿褲、護理墊等耗材也價格不菲,給家庭帶來不小的經濟負擔。
“啟動輔助器具服務項目就是為了提高重度、中度失能人員的護理服務質量和安全系數,改善他們的生活狀況,同時也降低親屬及護理人員的服務強度。”黃長沙說。
晉江堅持“基本、普適、共擔、低碳環保”的原則,制定了《晉江市長期護理保險輔助器具服務產品目錄》,分輔具租賃類、輔具銷售類、耗材銷售類3類30個品種,包含護理床、制氧機、輪椅、拐杖、紙尿褲等。符合條件的失能人員租賃或購買輔助器具時,在規定限額范圍內,由長護險資金、晉江市慈善總會基金、個人分別按60%、20%、20%分攤。如果是低保特困群體,個人部分由晉江市慈善總會全額補助減免。
一名受益家屬對記者說,家中有一名重度失能人員,按最高額度測算,每年購買紙尿褲等耗材需3600元,租賃或購買其他輔具需3600元,總計7200元﹔現在,自己每年隻需支付1440元即可,其他可全部按比例報銷,這大大減輕了家庭的經濟負擔。(記者 何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