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寧德古田:菇棚+光伏,振興勁頭足

2022年03月16日09:43 |
小字號

福建寧德古田,中國最大的食用菌商品化生產基地。在推進鄉村振興中,該縣創新探索菇棚“光伏+”模式,“菇光互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園區管理效能、提增菇農種植效益,促進食用菌產業“綠色能源+生態種植”融合發展——

光伏菇棚內,菇農黃聿筆種植的新品種食用菌榆黃蘑已出菇,再過一二十天可實現規模成熟採摘。王志凌攝

“已經出菇了,還是新品種的榆黃蘑!”3月9日,在古田縣食用菌菇棚“光伏+”項目杉洋鎮杉洋村示范點,菇農黃聿筆忙碌在標准化菇棚裡,一臉笑意。

老黃種菇已有多年,此前用的都是傳統木質菇棚,最令人擔心的是防火安全。而今的標准化新菇棚,鋼架結構,固定平板式太陽能光伏在屋頂整齊排列,屋上發電、屋下種菇,“菇光互補”、一棚兩用。

“高大、寬敞、安全,空氣流通、光照好,種菇發病也少,周邊的菇農都跑來參觀。”聊起新菇棚,黃聿筆點贊連連。目前,他已發展花菇2萬多筒、榆黃蘑3萬多筒,長勢良好並陸續出菇。

據了解,該示范點由古田縣城投公司建設,交由屬地鎮村運營管理。項目一期佔地15畝,已建成7間標准化菇棚、1間冷藏庫、1個分揀車間、1個烘干車間,年光伏發電量可達76萬度。建設伊始,當地供電部門積極介入,“三零三省”服務,提升效率效能,推動光伏菇棚發電並網。據悉,新菇棚從今年1月正式投運以來,已發電約9.1萬度,棚內種植香菇7萬筒、榆黃蘑3.3萬筒。

坐落杉洋鎮杉洋村的光伏菇棚。王志凌攝

在吉巷鄉前垅村,一排排標准化光伏菇棚同樣蔚為壯觀,菇農們正忙著採摘成熟的猴頭菇。

前垅村是古田猴頭菇種植專業村,目前在村的200多戶人家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種植,但使用的菇房多是傳統茅草或木質菇棚。在試點過程中,這裡採用“農戶出地、企業建設、政府配套”的模式,統一集中土地,引進福建華電雙口渡水電有限公司建設主體和光伏部分,地方政府配套基礎設施﹔農戶享有菇棚內部使用權,企業獲得光伏發電收益,村集體取得土地租金收入。

項目規劃、建設以來,各方盡顯身手、提速增效:縣、鄉、村干部做細菇農思想工作,拆舊建新﹔華電公司鎖定120天工期,全力建設﹔供電部門優化流程,勘察、接火到並網5天內完成。再回首,新棚拔地起、菇農綻歡顏。

前垅村黨支部書記倪澤峰介紹,試點區原有菇棚面積43畝,建成后總面積30畝,扣除生產道路等基礎設施,還剩余土地7畝,土地利用率提高了約25%﹔同時,傳統菇棚一般種植5至6層,新菇棚可以種到8至9層,產能提升20%﹔此外,水電路“三通”,生產車輛直達菇棚,物資不用肩挑手提,生產效率也大大提升。以光伏菇棚建設為契機,前垅村還建設電熱泵烘干灶集中區、冷庫、倉儲等配套設施,一改食用菌灶干加工時一家一灶、家家冒煙的亂象,鄉村舊貌換新顏。

“整村食用菌產業將由此實現綠色升級增效!”倪澤峰感慨地說。至目前,該村新菇棚內,19戶菇農已種植猴頭菇50萬筒。棚頂光伏從2021年12月31日並網以來,已發電20多萬度。

古田是中國最大的食用菌商品化生產基地,有“中國菇業之源,世界菌業之窗”美譽。在長期生產實踐中,大量傳統菇棚客觀上佔用了相當數量的土地,並存在消防安全隱患大、難以監管等問題,還影響鄉村面貌的提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2019年以來,古田大力推進傳統菇棚改造,迄今已完成10000余間。去年,該縣聚焦“雙碳”目標,創造性開展菇棚“光伏+”改造,推動“綠色能源+生態種植”融合發展,採取“先建后搬、即搬即拆、退菇還耕”思路,試點示范,不斷深挖綠色經濟潛能。

據介紹,通過組織食用菌技術專家和種植大戶,對杉洋、前垅兩個試點的全程緊密跟蹤、評估,菇棚“光伏+”模式試點成效明顯:其一,項目減少了農業設施對一般耕地的佔用,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有助於退菇還耕﹔其二,光伏菇棚項目一地兩用,頂上發電、底下種菇,提增了種植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有助於多方共贏﹔其三,傳統菇棚改造的同時,古田按照工業小微園區的思路進一步完善配套,聯結金融、保險和質量監測等社會化服務,打通產業上下游,提升了園區管理效能,有助於產業升級。

成功試點,古田提速菇棚“光伏+”項目推廣力度,成立了由縣委書記、縣長任組長的工作小組,以及縣翠屏湖新能源投資開發公司,統籌推動全縣食用菌菇棚改造工作。目前,已啟動對全縣菇棚改造的潛力摸底和收儲准備﹔完成寧古路沿線菇棚改造項目的可研工作,計劃布設8個基地,總投資達3.1億元。同時,積極謀劃食用菌菌包、烘干等初加工環節清潔能源替代項目,持續探索深化菇棚“光伏+”模式,努力實現菇農主觀上“好種菇”、經濟上“種菇好”、結果上“種好菇”,當好山區綠色經濟走廊引領者,為寧德打造鄉村振興全國樣板作出古田貢獻。

來源:寧德市委宣傳部

(責編:吳舟、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