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中國最美小鳥”在石獅安家

2022年05月09日15:36 | 來源:泉州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國最美小鳥”在石獅安家

栗喉蜂虎色彩艷麗。吳宏攝

栗喉蜂虎停留在巢穴口。吳軻朝攝

觀鳥愛好者在掩體內觀測拍攝。郭芳蓉 林心雅攝

近日,石獅峽谷旅游路一帶的岩壁上出現了一群特殊的“客人”,那便是有“中國最美小鳥”之稱的栗喉蜂虎。它的色彩艷麗,飛行姿態優美,極具觀賞價值,是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

經過泉州觀鳥愛好者約半個月的跟蹤觀測發現,它們已在峽谷旅游路一帶筑巢。據悉,這是栗喉蜂虎近3年來在泉州出現數量最多的一次,而泉州也是栗喉蜂虎目前已知全球緯度最北的繁殖地。8日,記者前往現場一探究竟。

岩壁筑巢 “狡兔三窟”迷惑天敵

8日上午9時30分左右,記者來到石獅峽谷旅游路一帶,在一處閑置工地上看到了栗喉蜂虎筑巢的土質岩壁。剛下車,一陣陣如口哨般清亮的鳥叫聲便已傳來。

這是一處長約200米、高約10米的土質岩壁,岩壁上密集分布著近400個大大小小的鳥穴,頂端與底部有一些植物。泉州市觀鳥學會會長吳軻朝介紹道,一般平均每3個鳥穴中就會有1個栗喉蜂虎真正的“家”,一些空置著的鳥穴是其為迷惑天敵所筑。

為了不驚擾栗喉蜂虎,記者躲進觀鳥愛好者搭建的綠色觀鳥掩體中觀察。望向不遠處,就能看到栗喉蜂虎的美麗身姿。它們體型略大,多在岩壁前方飛行,有的停留在洞口准備繼續挖洞筑巢。用望遠鏡觀察,能看到它們綠色的羽毛、藍色的尾翼、栗色的喉部、黑色的過眼紋和長長的喙。飛行時,可以看到它們翅膀下面的羽毛是橙黃色的,在陽光的照射下,全身閃爍著金屬般的光澤。

在現場能看到的栗喉蜂虎有80多隻。“它們幾乎都是成對出現的,‘單身漢’很少。”吳軻朝說,由於土崖上鳥穴較多,也有麻雀進出,且栗喉蜂虎會筑造多個巢穴作為掩護,所以此地栗喉蜂虎的實際數量還需繼續觀測。目前加上外圍的,估計數量總共有100隻左右。

為何選此 天然優勢適合安家

“春天,栗喉蜂虎會陸續來到泉州,在此完成產卵、孵化和養育幼鳥等過程。8月后會陸續離開,返回東南亞過冬。目前大多數栗喉蜂虎還處於筑巢的階段。”吳軻朝說道,接下來,等它們筑巢完畢,雌鳥便會留在洞中,雄鳥外出覓食。

據悉,栗喉蜂虎主要繁殖於南亞和東南亞地區,在我國海南、廣東和福建等部分沿海地區有分布。

此次栗喉蜂虎為何會選擇在此地安家?對此,吳軻朝分析道,栗喉蜂虎主要以蜂類、蜻蜓、蝴蝶等昆虫為食,而峽谷旅游路一帶植被茂密、鳥語花香,能夠為其提供充足的食物。“最重要的是,這道土崖為栗喉蜂虎筑巢繁殖提供了前提條件。”

實際上,早在2015年,栗喉蜂虎就曾在晉江深滬等區域出現過,在石獅濕地公園也有攝影家曾記錄到。去年和今年,在深滬灣區也有記錄到10余隻栗喉蜂虎筑巢安家。吳軻朝認為,此次百余隻栗喉蜂虎在石獅筑巢,意味著它們在泉州的繁殖區域擴大了,因此也更需要對其進行保護,讓它們成為泉州的“常客”。

市民建議 文明觀鳥加強保護

栗喉蜂虎發現有人靠近后,會在岩壁前盤旋飛舞,等到人藏進掩體后,它們才漸漸落在鳥穴前。不過,生性警惕的它們會在洞口停留很久,不敢輕易進去。

“栗喉蜂虎是夏候鳥,四五月正是其繁殖期,實際上不應該允許太多的觀鳥愛好者靠近拍照,即使前往拍照,也不應該將帳篷搭得太近,影響它們的繁殖。”吳軻朝說道,夏候鳥對一個地區的意義十分重大,因為夏候鳥會在此地繁衍后代,而繁殖則關系到一個種群的大小,進而影響到生態。

為了更好地保護栗喉蜂虎,有關人士建議,應加大對栗喉蜂虎棲息地的巡護力度,防止游客闖入或其他因素影響栗喉蜂虎的棲息和繁殖。同時,地方政府部門可借鑒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加強對栗喉蜂虎的保護和周邊地區的管理,例如劃分栗喉蜂虎自然保護區,讓栗喉蜂虎成為泉州的“常客”,使之成為泉州的一張“生態名片”。(郭芳蓉 林心雅)

(責編:江葦杭、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