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幫盲人“點燈”的盲人:90后作家吳可彥用文學播種光明

呂春榮 實習生王珊妮
2022年07月14日17:28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當我尚未完全失明時,翻開殘疾証看到自己的照片,我很難過。但是當時我對著那張照片說,對著自己說,這張殘疾証不能証明你不行,他隻能証明你需要更加努力。”13歲那年,吳可彥確診視力障礙。那一紙眼疾診斷書宣告光明將漸漸離他遠去,但是他的人生並沒有隨著眼前的世界逐漸黯淡,文學夢想成為了黑暗裡的一盞燈。

吳可彥。福建省殘聯供圖

吳可彥在活動現場分享心路歷程。福建省殘聯供圖

日前,吳可彥把他的文學情緣搬上了“講台”,在第十四屆海峽論壇·2022兩岸殘障人士交流嘉年華活動上,他分享了他“追光”的心路歷程。

在黑暗逐漸降臨時,吳可彥與書籍為伴。當他讀到《老人與海》,書中的那句“人可以被打倒,不能被打敗”在他內心的陰霾中鑿出一片光明。他立志從事文學創作,從此更加爭分奪秒地閱讀。起初他用助視器看書,視力進一步惡化以后就用讀屏器聽書,逐漸鍛煉出了每分鐘超600字的聽書速度。

為了讓文學夢想有經濟根基,吳可彥報考了針灸中藥專業。“我想我可以把按摩當做經濟基礎,把文學當作上層建筑,隻要生活沒什麼顧慮了,就可以安心的去追求文學夢想。”吳可彥說。大學期間,一邊是不斷惡化的眼疾,一邊是學業的壓力,他仍然堅持在文學的世界裡耕耘著。在即將畢業的那年,他寫出了人生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星期八》,福建殘聯還為他資助出版了這部作品,這是他第一次觸摸到文學夢想的輪廓。

此后,吳可彥得到了許多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不斷發表作品、出版書籍,並獲得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成為福建省最年輕的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吳可彥的作家路越走越寬,文學代替眼睛成為了他心靈的窗戶。

雙目失明不但沒有讓他迷失方向,卻讓他看得更清楚。“文學作品的價值不能完全用是否盈利來衡量,每次作品帶來的收入都是意外之喜。”吳可彥稱。對他而言,付出與收獲的天秤並非隻有物質能平衡,文學最重要的是帶來精神上的享受。在寫作中雕琢語句、思考情節、領悟思想,對他而言這本身就是收獲。他逐漸與自己和解,曾經歷過的迷茫、痛苦、掙扎都成為了寫作的靈感源泉。眼睛看不到的,他用文字來填滿。

因為自己曾看不見路,所以更想為別人點燈。“作為一名盲人作家,我深切體會到閱讀的重要性。”吳可彥表示。他策劃搭建了閱讀助殘平台,為盲人朋友們制作方便聽讀的電子書。他還參與各大高校和中小學的公益講座,擔任漳浦一中的校外輔導員,“同學們的提問常常啟發我,同學們用青春的力量感染著我。”吳可彥從文學裡獲得力量,又把這份力量傳遞給社會,在許多人心裡種下了希望的火苗。

“追光”,讓吳可彥成為福建第一位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的90后青年作家,此外,他還是“2021年度中國殘疾人事業新聞人物”,他更獲評為漳州市高層次人才。回首過去,他感慨道:“生活在這麼好的時代,真不應該辜負韶華。”

如今,這個曾經在黑暗中奔跑的少年,心中有光,步伐堅定,那光是四面八方的援助之手,是破繭成蝶的文學夢想,是風華正茂的時代波瀾。

(責編:陳楚楚、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