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百年歷史 經典歌劇《茶花女》中文版即將在福州上演

據悉,8月27—28日,鄭小瑛歌劇藝術中心與福建大劇院將攜手福州海峽交響樂團,於福建大劇院再次上演意大利經典歌劇《茶花女》。這是繼2011年、2020年成功上演這部經典歌劇的中文版后,鄭小瑛歌劇藝術中心再次集結當前活躍在國內各大歌劇舞台上的一線歌唱家,以全新的陣容、“洋戲中唱”的表達方式,“讓歌劇走進大眾,讓大眾貼近歌劇”。
1899年間,一部由中國文言翻譯的法國小仲馬長篇《茶花女遺事》面世。該書以新舊之間的古文筆意,傳達出委婉曲致的異國風味,對於少見外國小說的讀者,顯得十分別致,因而在當時引起很大反響。這部小說的翻譯者,正是福州人林紓。
對於中國觀眾來說,歌劇《茶花女》有著特殊的意義。早在1956年,威爾第這部名劇就被搬上了中國的舞台,成為中國人看到的第一部西洋歌劇。從1956年首演到1966年,歌劇《茶花女》中文版上演了100余場,風行一時,從此,作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歌劇之一,《茶花女》成為了中國人最熟悉、最親近的西洋歌劇。
1979年深秋,在特殊十年中被“冷藏”的歌劇《茶花女》又由時任中央歌劇院指揮的鄭小瑛接棒指揮了100多場。特別是在有2000個座位的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宮裡,創下了連演40場都場場爆滿的世界紀錄。
2020年8月,鄭小瑛歌劇藝術中心再次帶著歌劇《茶花女》中文版以表演音樂會的形式走進廈門,簡化了龐大的舞美布景和道具,使觀眾聚焦音樂,在音樂中體會劇情的發展,感受劇中人物的情感變化。
據介紹,為保証原來譯自俄文和英文的中文版更加准確地符合原著,鄭小瑛特請意大利漢學家薩布琳娜·阿爾迪佐尼對全劇進行了認真的校對﹔為了掃除觀眾們欣賞西洋歌劇時的語言障礙,鄭小瑛教授親自對已經演出了200余場的《茶花女》中譯版的唱詞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使中文唱詞與原文唱詞的語言重音以及邏輯重音更加吻合,同時還要考慮到音樂旋律走向與中文“四聲”的關系等問題,使西方歌劇這一外來藝術品種更加貼近中國觀眾的欣賞需求。
此次,鄭小瑛歌劇藝術中心再一次集結活躍在國內各大歌劇舞台上的優秀歌唱家和廈門的歌劇愛樂者,經過數月的精心籌備和反復演練,持續在音樂和表演上雕琢,以簡約的布景和舞台裝飾推出歌劇《茶花女》中文版,營造無限遐想的空間,用音樂充盈舞台,用表演鏈接情感﹔並邀請頂級錄音錄像團隊制作精美視頻,以便在線上繼續推廣“洋戲中唱”的精品成果。
歌劇《茶花女》(中文版)由鄭小瑛擔任藝術總監,高嵩指揮,王杰導演。喬治·阿芒的扮演者楊小勇,是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最優秀的男中音之一﹔主演顧文夢、陳大帥、李楊、劉穎、馮浩然、劉胤隆、盧驥等均為國內歌劇界的新生代領軍人物,他們在風華正茂的年紀,以極大的創作熱情和精益求精的藝術追求,破除疫情下的種種困擾,為福州觀眾聯袂獻上這一經典歌劇。(記者 陳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