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推動閩派文化“傳下去”“活起來”“走出去”,政協委員提了這些好點子

2023年01月15日14:37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福州1月15日電 (錢嘉禾)深耕百花園,秀色滿乾坤。在福建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上,文藝界的政協委員就文化傳承、文旅產業、文化品牌等方面積極建言獻策,熱議閩派文化“傳下去”“活起來”“走出去”。

閩劇《王蓮蓮拜香》。受訪者供圖

閩劇《王蓮蓮拜香》。受訪者供圖

閩劇、高甲戲、莆仙戲、歌仔戲,梨園戲……福建是戲曲大省,擁有不少優秀劇種。如何將戲曲文化“傳下去”?“戲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離不開青少年群體的培養。”福建省政協委員、福建省實驗閩劇院藝術總監陳瓊建議,應把戲曲文化正式納入中小學課堂,以及教育績效考核、教育督導和教育評價體系中。

陳瓊認為,應聘請優秀戲曲演員定期為福建省音樂類教師進行戲曲專業知識培訓,通過集中教研培訓,逐步提升音樂教師的戲曲知識技能,從而在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逐漸融入戲曲教學﹔同時,在一年一度體音美學科學業質量評價活動和音樂教師考核中,也可將演唱戲曲唱段作為必測項目。

閩派文化不僅要“傳下去”,還要“活起來”,不少委員就“文化賦能鄉村振興”提出了好點子。“近年來,福建大力推動書院復興,復建、修繕的傳統書院達到上百所。”福建省政協委員、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庄晏紅表示,這些鄉村書院的建設或由政府主導,或由民間發起,成為立足本鄉本地特色,涵養鄉村文化自信,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平台載體。

庄晏紅建議,可以將書院打造成為鄉村群眾的公共文化空間,通過開展親子課堂、書院志願服務、鄉(村)史和在地農耕文化展示等活動,提升鄉民的公共理性和參與公共生活的能力。

福建省政協委員、中國海峽研究院(香港)理事長雷希穎則聚焦文化“引流”——兩岸攜手以紅色文化賦能鄉村振興。

“南平市政和縣澄源鄉的新康村,是‘中共壽政慶中心’所在地,因為地理位置偏遠,經濟發展限制較多。”雷希穎介紹,在政和縣委邀請下,兩岸代表性青年組成了兩岸文化振興科特派團隊,以創造“新康小紅軍紅色卡通1P”為手段,對整個鄉村的文旅標識、農特產品、以及特色空間等進行了系統化提升,並結合新康特色﹔此外,開發了以親子農耕體驗游為特色的鄉村振興文旅業態。

“應結合‘新康經驗’,在福建更廣泛的區域推動紅色文化挖掘開發的新時代探索﹔同時,將‘新康經驗’作為兩岸融合示范案例展示,讓文化成為兩岸凝聚力。”雷希穎說道。

此外,如何打造閩派文化名片,推動閩派文化更好地“走出去”?福建省政協委員、漳州畫院(市書法篆刻院)院長沈惠文帶來了推廣閩南語文化的建議。

“閩南語被譽為‘中國古代語言活化石’,是閩南及台灣地區民眾、海外福建籍華僑華人共同的鄉音記憶。”沈惠文說,福建應著力於以閩南語為載體的戲劇、曲藝、音樂、說書等各種藝術形式交流互動,促進“一帶一路”及海峽兩岸文化的大融合、大發展。

沈惠文建議,由福建省有關部統籌組織,打造海峽兩岸及“一帶一路”閩南文化特色雙向交流基地和平台,把閩南文化的多樣性集中形成強力大眾文化屬性,充分發揮文化數字化建設的優勢,把閩南語文化打造成為福建省的城市人文名片,促進兩岸融合、推動文化傳承與閩南文化的影響力。

(責編:易雪妍、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