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寧德蕉城區種糧大戶林張寶:高山上種出“致富稻”

2023年03月24日15:44 |
小字號

立春過去不久,在海拔760多米的寧德蕉城赤溪龜山農田裡,種糧大戶林張寶已經忙碌起來。他和員工將稻米育苗種從大棚裡逐盤拿出,再將苗擺放到育盤上,然后把上了苗的育盤放進機械插秧機裡。“一畝田需要3斤苗種、25個育盤。”林張寶說,這些天還要購買兩台小型機械插秧機,讓春耕更加省心省力。

小型機械插秧機。林張寶供圖

今年46歲的林張寶是蕉城區欣然家庭農場負責人。據他回憶,年少時,家鄉稻田成片,米飯清香可口。前些年,許多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農村裡成片的良田荒廢,讓他十分惋惜。2014年,他開始復墾荒田,在鎮黨委、政府的引導下,與赤溪鎮高海拔的龜山上墩頭、洋林、岩坪、院前等村農戶簽訂合同,流轉百畝土地進行水稻規模試種。如今,他不僅擴大了自己的品牌“龜山壽米”的種植面積,還把糧種到了霍童鎮坑頭村等其他高山村,被那裡的種糧戶親切地稱呼為“阿寶”。

起初,林張寶發現村民們種植的水稻大多品種單一,附加值低,產量也不高,於是他從福建省農科院引入了一批優良水稻種子,包含白米、黑米、紅米、紫米等多個品種。

到了秋季稻谷即將收成時,林張寶還帶領種植戶播種紫雲英,進行綠肥輪作,不僅提升了耕地質量,也美化了周邊的環境。

“龜山壽米”種植基地。林張寶供圖

在糧食種植、儲存與銷售中,時常有種植戶濫用化肥農藥增產導致良田受損,過分拋光造成大米營養價值流失的現象。為維持耕地質量,保証稻米品質,林張寶踐行“稻法自然”,不僅進行人工除草,還自建加工廠,堅持不拋光打蠟,利用真空包裝,保留住了那份記憶中的清甜。此外,還定期邀請農業專家前來考察指導。2016年,“龜山壽米”品牌注冊成功,並於2021年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証。

據了解,銷售過程中林張寶總是優先售賣種糧大戶的糧食。林張寶供圖

“將蕉城所有農戶的好稻米通過品牌化的方式推廣出去,讓優質的大米端上餐桌、香飄萬家就是我的初心。”據了解,銷售過程中林張寶總是優先售賣種糧大戶的糧食,去年一位個人種植戶的500多擔大米就是通過“龜山壽米”品牌成功銷售的。

隨著種植面積的逐漸擴大,林張寶先后投資60萬元購置大米加工生產線、犁田農耕機、插秧機、收割機等新型農機設備20多台,實現了從耕種、栽插、防治病虫害到收割的機械化作業全方位覆蓋,不僅提高了效率,還節約了成本。同時,通過“龜山壽米”品牌運營推廣,實現產供銷一體化發展,激活品牌內生動力,打造蕉城農業產業發展新模式,力爭成為鄉村振興新典范。

坑頭的稻田准備復墾。林張寶供圖

2019年以來,林張寶通過“貧困戶+公司”的經營模式,積極搭建“消費扶貧”平台,加強與當地村民的合作,為村民免費提供種子,逐步擴大種植面積。2021年3月,通過“鄉你”農業網上電商直播團隊的宣傳,興業証券公司認領了40畝稻田,寧德時代認領了10畝紫米稻田。

“后期我更要堅持種好糧,繼續把我們的農業做好,擴大種植面積,把優質的品種和種植方式推廣給更多農民,帶領更多人致富。”林張寶說,希望用勤勞的雙手和堅韌的毅力,種出糧食的“一片天”,帶領種植戶們在希望的田野裡走出一條致富路。(王雨珊)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