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如何搶奪跨境電商的“黃金賽道”?
過去一年,對來自江西的家具生產商王怡而言,是艱辛又焦慮的一年。
她的公司主要生產實木家具,往年訂單較多,無須在銷售渠道上花太多心思。“以往工廠隻需向外銷平台供貨即可。”王怡說,“現在市場變了,大家都在主動對接海外市場。我們也要轉變思維,主動走出去,或尋找更多外銷渠道。”
王怡公司的情況,正是當下眾多傳統外貿企業的一個縮影。日前,2023中國跨境電商交易會在福州舉辦,吸引了國內外眾多傳統外貿企業前來尋找新的交易機會。
“2023年,企業都在積極尋求業務拓展。”福建薈源文化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丹鋒表示,傳統外貿由出口商、進口商、批發商、零售商等環節組成,受經濟大環境影響,其交易鏈條長且不穩定的弊端日益凸顯。跨境電商反而憑借社交獲客、直播營銷、線上交易、本土服務、中間環節縮短等優勢崛起。
跨境電商似乎已成為大多數企業的“兵家必爭之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王健分析,隨著產業數字化步伐加快,全球跨境電商滲透率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企業注意到線上市場的“含金量”。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中國跨境電商正迎來新的發展階段。跨境電商這座“金礦”,對品牌和商家的“勘探能力”和“淘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爭商機——
傳統企業加速入局?
在本屆跨交會上,一場關於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發展的交流會頗引人注意。
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在跨境交易、支付、物流、通關、退稅、結匯等方面的先行先試,破解了跨境電商發展中的一系列難題,為行業健康發展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近年來,琿春跨境電商實現跨越式發展,已成為對外開放新引擎。”來自吉林省的琿春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代表孫居峰,為參會的客商們推薦了該綜試區的區位優勢。
交流會后,不少客商主動跟孫居峰要了微信,現場咨詢起了在琿春的投資機會。
“我們這次組織了30多家企業過來參展,多數為傳統外貿企業,主要也是為了通過跨交會平台,幫助我們的企業找到合作伙伴。”吉林省商務廳對外貿易管理處處長劉曉迪對本次交流會頗為重視。她說,希望借此融入跨境電商的供應鏈,從而加快吉林特色產品“出海”。
為促進傳統產業轉型、促進產業數字化發展,國務院專門設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截至目前,全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已達到165個,覆蓋31個省份,呈現由東部、南部沿海地區向內陸省份擴展,從中心城市、省會城市向二三線城市延伸的特點。
不少外貿企業抓住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政策紅利,借此轉變以往的經營模式。來自潮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廣東國色婚紗禮服有限公司,深耕海外市場十多年,每年出口量約十多萬件,當前正在謀劃新開跨境電商業務。
跨交會上,主播們正在進行直播。人民網 陳藍燕攝
“借力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公司有望在信息、物流、資金等方面獲得支持,從而為出口業務增添發展動力。”廣東國色婚紗禮服有限公司董事長詹健鵬說,此外,在宣傳曝光、稅收優惠方面也能獲得助益。
近年來,我國跨境電商保持較快增長態勢,不少業內人士直言,產業發展的潛力與空間依然很大。
海關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2.11萬億元,同比增長9.8%。其中,出口1.55萬億元,同比增長11.7%。
專注海外數字化營銷的福建米多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海表示,傳統外貿在轉型,跨境電商在升級,數字化不僅僅是當下企業要順應的趨勢,更是接下來發展的必備“武器”。
“我們已經是連續三年參加跨交會,通過跟參展的商家溝通交流和開展合作,逐步完善公司的跨境電商業務。”閩榕茶業副總經理嚴錦華說,公司主營茉莉花茶,被客戶稱為“春天的味道”,但如何讓更多海外客戶了解中國茶葉,一直是公司思考的重要課題,而跨境電商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跨境電商快速發展的同時,很多傳統外貿中小企業對跨境電商還不太了解,迫切需要地方政府給予引導和扶持。
福建省商務廳副廳長杭東表示,希望借助本次論壇,多交流,多互動、多分享,共同挖掘更多的產品跨境“出海”機遇,共同優化和升級跨境電商的生態鏈,打造跨境電商的良好發展生態,共同推動跨境電商發展量質齊升。
爭市場——
東南亞是下一個藍海?
2022年以來,不少人擔憂外貿訂單減少,且不少跨境電商賣家還有大量存貨。
根據有關數據顯示,2022年營收同步呈現正增長的亞馬遜賣家佔比僅為29%。
“受能源危機、通貨膨脹等多種因素影響,眾多平台和賣家面臨出貨量減少和庫存積壓的問題,國內外貿制造業企業訂單減少已是普遍現象。”一位參展的外貿公司負責人表示。
2023農歷新年后首個工作日,眾多政府人員、賣家、服務商等紛紛奔赴海外尋找市場。亞馬遜全球開店中國區戰略拓展及服務商網絡總監於超直言,此時,更值得傳統外貿商主動思考,未來跨境電商機遇在哪,下一步棋該往哪放。
不少跨境電商賣家已將視線轉向東南亞市場。根據專業機構發布的報告顯示,預計到2030年,東南亞地區數字經濟規模將達萬億美元,數字化勢必在電商中體現更大價值。
在本次跨交會上,一位從事國內電商的供應鏈企業負責人表示,來自東南亞的客商詢價次數就超過100次。
多年深耕東南亞市場的服務商懂跨境,對此感受頗深。懂跨境負責人吳煜民介紹,“如何在東南亞布局產業帶”成為眾多客商咨詢的焦點。因人文環境高度相似,對推動國貨“出海”來說,東南亞顯然具有更大發展空間。
跨交會“潮州館”主題婚紗禮服T台秀。人民網 陳藍燕攝
對於外貿企業來說,轉換市場是否面臨著更大的挑戰?王健表示,如果能夠適應成熟的歐美市場,其實也可以很快適應新崛起的市場。
這些年來,已有不少企業開始布局東南亞市場。嚴錦華表示,福建茶產業規模較大,品種豐富,公司欲借在東南亞設立的“福茶驛站”,通過旅居海外的福建僑胞傳播福建茶文化,打開東南亞市場。
業內人士透露,印度尼西亞電商市場前景廣闊,或可成為國內“出海”東南亞的突破口。
日前,國務院批復同意在福建設立中國—印度尼西亞、中國—菲律賓經貿創新發展示范園區。
“福建將以印尼、菲律賓‘兩國雙園’為切入點,推動海外跨境電商協會和企業參加交流,推動企業早‘出海’、快‘出海’、多‘出海’,助力‘買全國,賣全球’向‘買全球,賣全球’升級。”福建自貿試驗區福州片區管委會副主任、中國(福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梁勇表示。
爭品牌——
從“大而全”到“領域專精”
實際上,跨境電商在近些年成為了中國外貿的新風口。
相對於傳統外貿,眾多業內人士談及跨境電商的優勢,除了利潤更高、回款周期更短外,關注更多的是為企業建立自主品牌提供賦能支撐,從而增強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吉林有很多好產品,比如吉林人參,隨著老百姓健康意識的提升,人參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劉曉迪表示,但和韓國相比,吉林人參的品牌化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此次參會,我們希望能找到合適的平台方,擴大吉林特產的海外知名度,進而提高產品市場價值。
現下跨境電商的玩法,主要是更多地往精細化運營、品牌化路徑去發展。青島市貿易發展服務中心跨境電商部部長、高級經濟師崔媛表示,“在品牌方面發力,有助於成為企業構建起核心競爭力,筑牢抵御市場風險的基石。”
對此,於超也頗為認同。總結亞馬遜資深賣家的成功經驗,她表示,在“出海”這條路上,粗獷的運營模式賺錢雖快,但已不再符合行業發展主流。從“大而全模式”轉向“領域專精化運營”,已是大勢所趨。未來,賣家需專注在單品類上打造產品品牌,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市民們正在逛展。人民網 陳藍燕攝
談及品牌“出海”,福建省寵物服務行業協會陳曉煒分享了他二十多年的外貿經驗,“最重要的是對市場有充分的洞察力”。
在寵業方面,他介紹,不同於歐美市場,東南亞以單身年輕用戶為主,這就決定了產品開發的維度、門類、功能等,需有明顯的區別,特別是定價方面,需更加平民化。
“產品開發的一個重點,一定要結合所在國家地區的氣候、民族文化、消費習慣等,做好本土化是做好品牌化的先決條件。”陳曉煒表示。
在王健看來,最核心的就是要做好自己的事。一方面要加強精細化管理,節約成本開銷﹔另一方面還要把自己的產品做好,高質量的東西就有高附加值。
值得關注的是,品牌“出海”下一步需重點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速企業合規化。跨交會相關負責人張維超建議,需要跨境電商企業熟悉目標市場知識產權保護環境,謹慎選品,審核與留存供應商知識產權權屬証明,並做好品牌“出海”申請海關知識產權邊境保護備案。
展望2023年,不少受訪者表示,雖然面臨很多不確定性和挑戰,但是隻要做好產品和供應鏈的整合,建立暢通的營銷渠道,有好的外貿團隊或平台,那麼2023年就會有很多的可能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