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黨史中汲取精神力量 黨史軍事專家等在龍岩研討閩西南三年游擊戰爭理論

人民網龍岩3月31日 (林曉麗)30日,“星火燎原的典范 紅旗不倒的支點——閩西南三年游擊戰爭理論研討會”在福建省龍岩市舉行,國內黨史軍事專家、學者、宣傳工作者、黨史工作者80余人出席了研討會。
研討會現場。人民網 林曉麗攝
據記載,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轉移后,從贛南中央蘇區突圍回閩西的張鼎丞、鄧子恢、譚震林等組成了閩西南軍政委員會,在原閩西蘇區的基本區域及廣東省大埔、饒平等縣的廣大地區,進行了長達三年的游擊戰爭。閩西南游擊區是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的主要區域,不僅保存了黨在閩西南的戰略基地,還發展了革命力量,保持了共產黨的旗幟,保留了革命火種,成為新四軍組建有生力量的主要來源地,在中國革命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閩西是全國著名革命老區、原中央蘇區核心區,享有紅軍故鄉、紅色搖籃、紅旗不倒“三紅”的美譽。福建省龍岩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溢表示,南方三年游擊戰爭,作為核心之一的閩西游擊區緊密依靠人民群眾,運用靈活機動的游擊戰術,同數十倍於我的強大敵人展開了英勇的斗爭,在危難中保存並發展了黨組織和紅軍游擊隊,開辟了大片的游擊根據地,取得了與紅軍長征相輝映的偉大勝利。
閩西南三年游擊戰爭的意義重大,應當從中汲取怎樣的精神力量?中國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王路奇認為,重溫閩西南三年游擊戰爭歷史,就是要學習感悟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崇高信仰,聽黨話、跟黨走的堅定信念,敢於斗爭、善於斗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團結奮斗、戰勝一切艱難困苦的堅強意志,緊緊依靠人民,始終與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的宗旨意識,維護核心、集中統一鐵的紀律。
“閩西南游擊區在三年游擊戰爭中體現出的堅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勇於擔當的革命品格和膽略、長期艱苦斗爭的革命精神、生死與共的軍民關系、奮不顧身的英勇犧牲精神等革命精神,都是游擊戰爭中許多共產黨員和紅軍、游擊隊指戰員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是我們黨和人民軍隊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要永遠繼承和弘揚。”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研究員姜廷玉說。
作為閩西南三年游擊戰爭開辟者張鼎丞之女的張延忠表示,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們的光榮傳統,繼承他們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的優良作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緊依靠群眾,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切實把群眾的事當成頭等大事來解決。
據悉,此次理論研討會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黨史學界、理論學界的專家學者以及黨史愛好者的論文56篇,經專家認真評選,入選43篇,達到了研究、宣傳閩西南三年游擊戰爭,以史鑒今、以史資政的預期目的。
此次研討會由中共福建省委黨史研究和地方志編纂辦公室、福建省新四軍研究會、中共龍岩市委共同主辦,龍岩市委宣傳部、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等單位承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