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三區整合”20周年  廈門思明區風華正茂再啟新征程

2023年05月09日09:07 | 來源:廈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三區整合”20周年 思明區風華正茂再啟新征程

  今日的廈門中心城區思明,經濟騰飛與民生改善齊頭並進,城區建設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圖為美麗城區一景。記者 林銘鴻 航拍器攝

  你會用什麼方式“打開”一座城市?旅游,應該是絕大多數人的選擇。

  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廈門作為國內的熱門旅游城市頻上央視。中心城區思明則憑借眾多新鮮的玩法,再次火出圈。

  世遺鼓浪嶼詩意盎然、人氣火爆,“詩歌快閃”互動打卡點熱鬧十足﹔沙坡尾等熱門影視取景地、廈門版“星光大道”吸引游客爭相打卡﹔設立AR智慧互動大屏的山海健康步道林海線、廈門運動元宇宙數字公路自行車賽等新載體,讓游客感受城市活力﹔璀璨光影加炫酷AR的胡裡山炮台“文保奇妙夜”,讓數字消費成為文旅經濟的新增長點……緊抓文旅復蘇的良好態勢,思明區深挖資源稟賦,將影視、體育、數字科技等多種元素與文旅深度融合,激發文旅經濟消費的新活力,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構建文旅產業發展新格局。

  數據是最直觀的體現。今年“五一”假期,思明區共接待游客214.58萬人次,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14.41%﹔實現旅游收入23.79億元,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03.6%。文旅產業作為思明區四大優勢產業之一,其不斷創新提質的發展是思明區推進產業現代化的有力體現。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也是思明區“三區整合”20周年。2003年4月26日,國務院批准調整廈門行政區劃,整合原鼓浪嶼區、開元區、思明區,新思明區就此開啟奮斗征程。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為廈門擘畫的“提升本島、跨島發展”戰略藍圖,思明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壯志滿懷、砥礪奮進,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用20年時間寫就高質量發展的“思明答卷”:2003年三區整合至2022年年底,全區GDP從233.06億元增加到2503.88億元,年均增長10.0%。第三產業增加值從184.64億元增加到2088.27億元,年均增長10.4%。財政總收入連續7年雄踞全省縣區第一。2022年,思明區位列全國百強區第27位,蟬聯福建省城市發展“十優區”首位。

  如果說,廈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生動縮影。那麼,中心城區思明的有力實踐便是印証廈門發展的一個生動樣本。

  大幕拉開,新程再啟。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中,思明區始終牢記囑托,明確“三個引領”是努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思明實踐的階段性重要要求,找准先機、創造機遇、腳踏實地、實現引領,全力推動實現產業現代化、治理現代化、人的現代化,以實際行動為廈門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關鍵詞:產業現代化

  特色產業優化升級 鍛造高質量發展“硬實力”

  “虎鯨號”現場勘查取証車蘊藏哪些高科技?AI按摩機器人的核心技術是什麼?……4月21日,美亞柏科、光莆電子、廈門優迅、奧佳華等一批極具代表性的思明科創企業登上央視財經《尋百強 看中國》直播欄目,廈門在電子數據取証、半導體、芯片、大健康領域的科技創新實力走進全國觀眾視野。

  軟件信息業是思明區主導產業之一,產業鏈規模已達千億元。思明區打好特色優勢牌,開啟新一輪產業升級步伐——2022年重磅出台《思明區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和配套政策,提出了引進獎勵、入統獎勵、增產獎勵、增速獎勵、龍頭企業上台階獎勵、研發費用補貼、引才獎勵、留才獎勵、專項人才獎勵九條措施,為軟件信息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2022年思明區規模以上軟件信息業實現營業收入超380億元,佔廈門全市近2/3。

  連續10年入選全國互聯網百強的四三九九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扎根思明發展十余年,在這片投資興業沃土,四三九九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不斷做大做強。公司副總裁戴建宏對企業發展充滿信心,“我們會繼續深耕思明,開發更多高質量的產品,為加快廈門市、思明區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企業扎根思明展現出的發展韌勁與后勁,是產業提質升級的生動縮影。2022年,思明區以全市5%的土地、1/5的人口,貢獻了全市近1/3的GDP——數字折射的,是思明不斷加強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在新發展格局下推動產業體系現代化的深入思考與實踐。

  以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發展為目標,思明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聚焦發展動能轉換與科技創新,持續在高端要素保障、現代產業、國際功能、文化創新上優化服務、創新機制,緊扣《廈門“一二三”戰略規劃》,精准對接市“4+4+6”產業體系,大力發展軟件信息、金融服務、商貿物流、文旅創意四大特色優勢產業,完整產業鏈條,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同時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元宇宙、AI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深挖潛力,不斷擴大高端制造業和電子信息行業有效投資,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在最新發布的全國創新百強區榜單中,思明區位列第31位。

  思明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的背后,更加開放和富有活力的營商環境功不可沒。

  在鷺江道CBD商業核心地段的中國工商銀行城建支行內,思明區設置了全省第一個政銀合作政務服務示范點,企業可一站式辦理開辦登記、開銷戶、繳納稅金、不動產登記等業務。財務人員蘇曉妹僅用15分鐘就成功注冊了公司,她說:“政銀合作政務服務模式非常高效便捷,為企業節省了很多時間精力”。

  現在,這樣的銀行“政務服務大廳”已實現與86個銀行網點線上合作。相關改革經驗和案例做法被福建省發展改革委、省職改辦等作為典型在全省推廣。

  以企業群眾需求為導向,思明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簡化審批流程,實現思明區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佔比98.8%,全流程網辦為92.96%,審批服務事項100%實現“最多跑一趟”﹔率先在全國推出員工入職“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務,累計推出“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務62項﹔下放100萬元以下政府投資項目審核權限,推行豁免清單、容缺受理,最大限度優化審批流程,讓包括小微企業在內的經營主體更加活躍。

  圍繞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思明區還在全力促進要素集聚,加快建設環廈大科創谷、開元創新社區、海絲中央法務區思明示范區等一批富有競爭力的高品質空間載體,打開高質量發展新天地。位於本島東部的開元創新社區建設現場,塔吊林立、機器轟鳴:奧佳華總部大樓和奧佳華商務中心順利封頂,近百米高樓拔地而起﹔美亞柏科智慧城市創新中心施工火熱推進,計劃於9月竣工驗收……項目建設捷報頻傳,新的產業生態“聚寶盆”日漸成熟。

  關鍵詞:治理現代化

  共建共治共享有妙方 夯實基層治理“軟實力”

  郡縣治,天下安。

  長期以來,思明區高度重視社會治理工作,深化拓展近鄰黨建,將基層黨建與城市管理、社區治理、文明創建、平安創建等工作有機銜接、全面推進。

  4月16日,思明區的“智慧近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服務平台榮獲2023數字中國創新大賽數字黨建賽道決賽優勝獎。

  上線啟用僅半年多時間,為何“智慧近鄰”能在全國數字黨建領域具有影響力的高端賽事活動中脫穎而出?答案,就在居民的切身感受中——

  “沒想到效率這麼高,出門前反映的問題,下班回家就已經解決了。”鷺江街道開平路5號附近的居民通過“智慧近鄰”反映,門前的下水道堵了。社區第一時間接單,聯系排水公司迅速處理。

  “沒想到在‘智慧近鄰’上發了條消息,我們心心念念那麼久的京劇興趣社練功房就有了著落。”家住蓮順社區的周阿姨是位“京劇迷”,接到她的訴求后,社區在黨群服務中心騰出空間,為居民圓夢。

  從“治”理向“智”理邁進。“智慧近鄰”數字化平台是思明區探索新時代基層治理的全場景應用,全面提升近鄰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效能,目前已在全區98個社區啟用。居民通過手機進入,便可線上辦事、線上參與治理、就近參與社群服務——而這,只是大家了解“智慧思明”建設的一個“窗口”。思明區持續優化“一網統管”平台,將全面推進智慧社區、智慧城區、智慧產業、智慧經濟、智慧政務五大領域功能建設,以數字賦能,全面提升城區智慧化管理水平。

  去年思明區還印發了《關於強化黨建引領堅持大抓基層的實施意見》和《思明區社會治理工作方案》,整頓優化職能,重塑體制機制。同時出台物業管理辦法、業主大會和業委會指導細則,讓小區治理更加有章可循,撬動共建共治共享“大格局”。

  從“治”理向“自”理轉變。一張桌子,人手一杯茶,社區黨委牽頭各方圍坐,在茶香中暢所欲言、共商共議,把矛盾化解、將問題解決,更為社區發展出謀劃策。這樣的場景被親切地稱呼為“近鄰茶話會”懇談活動,如今在各社區常態化開展。社區因地制宜打造“金好釋”茶桌、“阿嬤愛話仙”議事廳、“鎮”事每周談、“妙語蓮心”茶話會等特色項目,續寫新時代基層治理新佳話、新故事。

  直面基層治理的難點痛點堵點,思明區通過黨建引領、多方參與,共建共治共享、密切黨群干群聯系,努力實現“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推動自治強基,實現治理效能的整體躍升。

  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也是其社會治理水平的真實反映。

  思明區持續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為城市能級提升的總抓手和城市文明素養的總評價,以“高標准、系統性、常態化、嚴要求”為工作總要求,扛起責任擔當,貫徹落實市委要求。

  在文屏山庄一期、馨香苑等小區,便民設施不斷完善,小區停車更加有序﹔在檳榔、石亭、瑞景等農貿市場,市場環境煥然一新﹔在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路面更加整潔、干淨﹔在公園景點、車站廣場等地,涌現了越來越多“紅馬甲”,詮釋志願服務精神,展現文明有禮的思明人風採……在看得見的變化中,思明區正全力推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常態化精細化,讓思明城市能級得到更為明顯的提升,讓文明成為推動思明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最大的城市競爭力。

  2022年,思明區以高分獲得年度全省文明城區測評第一名。福海、上李社區獲評全國最美志願服務社區,思明文明之光耀眼奪目。

  城中村作為城市發展的特殊載體和重要單元,思明區多措並舉統籌下好“城中村”現代化治理一盤棋。在濱海街道黃厝社區,目前島內唯一一棟保存完整的知青樓經過重新修繕,面貌煥然一新,未來將定位為社區發展公共議事廳,社區還成立了一支知青志願服務隊﹔在蓮前街道前埔社區,百年古厝林雲梯舊居完成修繕,重煥光彩,弘揚愛國華僑實業家、教育家林雲梯愛國、愛鄉、重視教育的精神……在推動治理中,思明區堅持治理提升與傳承保護相結合,留住鄉愁和歷史文化風貌,推進城中村成為現代化文明社區。

  高效、有序、文明、安全的社會環境,體現在人民的獲得感中,也集中體現在一系列榮譽中:獲評全省平安縣(區)﹔濱海街道榮獲“福建省平安建設先進集體”﹔近鄰社區創新案例、鎮海社區鄰裡互助促進會經驗獲評國家級榮譽﹔蓮前派出所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模范公安單位”榮譽稱號﹔思明法院榮膺“全國優秀法院”稱號……

  關鍵詞:人的現代化

  滿足群眾美好生活新需要 強化惠民生的“核心力”

  幸福,是人們孜孜不倦的追求,亦是中心城區思明不懈奮斗的目標。

  在推進幸福思明建設不斷邁上新台階的進程中,思明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力提高居民生活品質、精神風貌和人的全面發展,讓“促進人的現代化”這一核心在思明成為具體可感的現實圖景。

  今年4月初,在短短8天內,中華街道社區食堂、筼筜街道振興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相繼投用。中華街道社區食堂開張那天,69歲的居民鄭長華歡喜前往。她品嘗飯菜后,不禁豎起大拇指,“菜品有葷素搭配還便宜,點了6個菜才十幾元,我們老人牙齒不好,這裡的飯菜燉得很軟,非常適合我。”這個社區食堂米飯免費,轄區60周歲以上老人有就餐優惠,還為60周歲以上行動不便老人提供送餐服務。筼筜街道振興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投用那天,不少居民特地前來感受理療服務。中心不僅為居民提供餐食、日間照料、老年大學優質課程等服務,還提供康復理療、心理健康等服務,將醫養一站式服務搬到社區,打造“15分鐘社區康養服務圈”。

  目前,思明區已建成13個養老服務照料中心、98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思南社區和巡司頂社區獲評2022年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

  面對城區發展空間有限的實際,思明區千方百計補短板,持續發力解決民生領域問題,大到養老、教育、就業等問題,小到健身休閑等各類生活所需,通過惠民政策有效落地,民生工程加速推進,不斷提升居民幸福感。

  65個——自2003年以來,思明區共完成65個校區的新、改、擴、遷建。去年,思明區被確認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區。目前,金榜小學、金雞亭小學改擴建、將軍祠幼兒園、龍山幼兒園等項目建設接近尾聲,將於金秋開門納新。再往后,還有祥雲實驗學校、外附小洪文校區、蓮坂幼兒園等項目將補充優質教育資源。更有新一輪校園現代化改造,空中操場、天台農場、天橋花園等新型教育設施將伴隨思明學童成長。

  97341人次——2022年,思明區為符合條件的企業發放社保補貼、一次性招工獎勵、一次性穩崗補貼等各類就業補貼6243.28萬元,惠及企業18752家次,惠及勞動者97341人次。

  把群眾的需求放在心上,思明一以貫之。推動梅園小區等102個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改造拾光園、紅領巾等一批融入文化的特色口袋公園,居民推窗見綠、出門進園﹔升級袁厝小游園等近鄰運動場,親子暢享運動的快樂﹔加快建設前埔南社區等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讓百姓在家門口享受更多便利。思明區還開展“近鄰·思民”專項活動,黨員干部、社區工作者常態化入戶,及時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

  文化的滋潤,讓思明人的幸福生活更有滋味。

  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的中心城區思明,這裡有獨一無二的世界文化遺產鼓浪嶼,鼓浪嶼音樂周、鋼琴節、詩歌節等標志性活動延續文化脈絡,讓文藝愛好者盡享高品質文化大餐﹔這裡還是金磚、金雞、九八投洽會、馬拉鬆金牌賽事等“四金”盛會的舉辦地。思明區充分發揮資源稟賦優勢,傾情打造廈門音樂季、全民體育活動IP思明體育時尚季、思書明禮·閱讀季等品牌活動,精心策劃“全年金雞”系列活動,各種精品影展、影視文化活動,以高質量文化供給,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歷史底蘊深厚的思明區文化遺產資源豐富,思明區全省首創“文物守護認領”模式,打造“文物尋根之旅”,市民群眾參與文物保護,講好文物故事。在廈門港的發源地沙坡尾,思明區打造廈港海洋文化展示廳、沙坡尾活態展示館,讓市民游客了解送王船習俗,體驗海洋手工技藝,感受非遺和海洋文化的魅力。思明區許多非遺項目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涌現了一批非遺傳承人。

  一切為民者,則民向往之。

  百萬思明人攜手同心,正以奮斗之筆續寫幸福思明新輝煌。(記者 吳燕如 林雯 通訊員 夏思萱)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