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模式、新舉措、新招數、新速度……福州市房管局全“新”助力“安居夢”

深入推進“三爭三領”行動,開拓改善民生服務新思維,創新房地產轉型發展新模式,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和租購並舉住房制度……2023年以來,福州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下稱福州市房管局)圍繞實現人民群眾“安居夢”目標,聚焦“抓保障、穩市場、保民生、促發展”,全面推進房管工作取得新成效。
按下“城市更新鍵”,“新模式”開啟“新試點”
穩步推進租賃住房貸款支持試點。2023年年初,福州被住建部定為全國8個租賃住房貸款支持試點城市之一,人民銀行總行給予再貸款支持額度80億元。為用足用好政策性貸款,福州市房管局大膽創新,率先制定了《關於開展市場化批量收購存量住房擴大租賃住房供給試點工作方案》並通過人行審查。採取“引入國企+廣措房源”新模式,引入國企作為租賃機構,同時加強存量房源梳理,支持市屬國有企業收購存量住房,多渠道籌集房源。此外,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精准對接”原則,積極對接銀行,定期會商協調國有租賃機構、房企、銀行及金融機構戰略合作,協同推進存量房源價格評估、產權辦証、協議簽訂、房源裝修等各項工作。截至2023年12月,獲批納入租賃住房貸款支持計劃存量住房5952套65.14萬平方米,已獲得政策性貸款69.39億元。
全面培育完整社區全國標杆。重點推進試點社區開展老舊小區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協助爭取專項資金等。2023年,福州市上報九個省級完整社區建設試點項目,其中鼓樓鳳湖社區項目成功列入國家完整社區試點建設項目,獲得省級獎補資金500萬元,並順利通過住建部驗收。
積極落實保障性住房規劃建設。按照國務院《關於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的指導意見》制定福州市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實施意見,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給,加快解決住房收入困難群體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各類人才等工薪收入群體住房問題。2023年10月中旬,正式啟動建設首個保障性住房項目“雙龍新居”(用地20畝,建筑面積5.59萬平方米,711套,總投資2.54億元),國家開發銀行福建省分行向該項目授信貸款2.03億元,12月10日發放全國首筆保障性住房借款1000萬元。
大力推進城中村改造,合理安排城中村改造規模,積極謀劃2024年城中村改造計劃和五年規劃,建立符合福州市實際、獨具福州特色的城中村改造“1+N”政策體系。2024年,福州市初步計劃改造城中村項目12個,涉及戶數12773戶,計劃新開工安置房10439套。
打出“政策組合拳”,“新舉措”保障“穩發展”
優化完善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先后取消商品房限購、限售、限價措施,執行認房不認貸政策,降低個人住房貸款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促進商品房成交量穩步增長。2023年全年,福州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816.7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9.76%。
強力推進房地產風險項目“保交樓”。福州市房管局推行“問題剖析+協調推進”工作方式,深入摸排情況,剖析項目問題,主動約訪利益各方,明確企業主體責任,引進國企代建代管,嚴格管控預售資金,及時耐心接訪,不斷將“保交樓”工作推向深入。2023年以來,福州市全部交付項目14個,分期分批交付項目5個,復工項目32個﹔福州市8個列入住建部考核的專項借款項目(保交樓6639套),目前全部交付項目5個,部分交付2個,累計交付3693套,交付率55.6%。恆大濱江左岸項目獲得7億元保交樓資金,解決了福清恆大御景半島和閩侯恆大悅瓏灣項目保交樓資金缺口,同時調劑保障了龍岩、三明、漳州、莆田、南平、平潭等地市11個恆大項目保交樓。
2023年,福州市房管局還主辦了2次房展會,召集參展房地產開發企業32家、房產中介企業23家,在售商品房項目102個,二手房源近3萬套,覆蓋率超90%。其中2023年4月舉辦的房展會還實現了“雲上房展會”小程序訪問量12萬余次,吸引參觀人次8.3萬,認籌商品房980套、接單二手房1450套,對提振市場信心、支持企業發展、加速市場回暖發揮了積極作用。
開創“破題新機制”,“新招數”打造“新樣板”
破解保障性租賃住房“供地難”,確保“民有所居”。利用集體用地,通過公開出讓、作價入股等方式建設保租房﹔利用工業配套用地,探索工業園區臨近設立“共享區”模式,鼓勵集中建設宿舍型保租房﹔利用閑置低效用地,完善用地制度,明確改建范圍、改建要求、審批程序和后續監管等,促進“非改居”規范有序發展﹔利用國有用地,探索“整宗出讓”“商品房+自持”“商品房+政府回購”和“機關事業單位利用自有閑置用地建設”四種模式。2023年,福州市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23539套。
破解棚戶區改造“統籌難”,確保“民能安居”。推行統籌調度機制,堅持資金使用、力量調配、居民安置、任務分工“四項統籌調度”,項目策劃、規劃設計、招商引資、手續報批、征地拆遷、配套建設、安置房建設“七個同步推進”,通過多項目捆綁運作,交叉滾動作業,實現資金動態平衡、項目提速增效。同時,優先保障落實公共服務、市政公用設施建設,與城市水系治理、交通治堵、重要景觀區域整治等工程同步推進,實現棚改單元和所處片區的整體“升級”,全方位改善城市面貌。2023年,福州市開工建設棚改項目20個、安置房15838套。
破解老舊小區改造“出資難”,確保“民享宜居”。採用“財政+企業+金融”方式,補齊改造資金缺口﹔制定共建基金籌集、監管、使用一系列制度,設立老舊小區共建基金,作為改造后期維護費用,由小區業主負責繳存、監督使用及收益管理,變“要我改”為“我要改”﹔創新“投融資+建設+運營”模式,實現多方主體共贏。引進實力強的企業,延長運營管理期,完善物流設施、停車場、道閘廣告欄等公共基礎設施,增加運營收益,實現“居民受益、企業獲利、政府減壓”三方共贏。2023年,福州市開工老舊小區改造項目315個,涉及4.5萬戶458.9萬平方米,老舊小區改造經驗被住建部向全國推廣。
值得一提的是,福州市保障性安居工程成功打造了“福州樣板”,獲國家級正向激勵,獲財政部激勵資金2000萬元,並成為全省住建系統唯一的綜合評價優異城市。同時,福清市棚改和發展保租房兩項工作取得突出成效,被評為全省唯一獲得兩個單項工作評價優異的縣(市),獲得獎勵資金600萬元。
樹立“服務新風向”,“新速度”高效“保民生”
爭創征遷“新速度”。福州市房管局落實“項目攻堅落實年”行動,突破項目落地,推進“最后一公裡”。新店東片區創下35天簽約3546戶71.38萬平方米的征遷“新速度”﹔精准統籌調配,完成去化安置房源既定目標﹔引入第三方金融機構為被征收戶解決資金及收入問題,通過以房屋征收補償協議書為抵押,為征收戶提供個人紓困資金服務,順利帶動被征收戶簽約﹔“一把尺子到底,一個方案管到底”,嚴守政策底線,控制征遷成本﹔聚焦征遷群眾所需,提供全方位、全鏈條便民服務,確保征遷平穩有序開展……2023年,福州市啟動征遷247個項目,完成征收456.72萬平方米1.96萬戶。
推出規范物業管理“新平台”。為推動住宅小區公共收益“點題整治”工作常態化、信息化、精准化,2023年福州市房管局創新監管模式,改變多年來住宅小區公共收益僅在公示欄公示的做法,全力推行公共收益網上公示,讓公共收益信息更加陽光化、透明化,保障了業主的知情權和監督權。2023年排查住宅小區1846個,核繳公共收益資金1.29億元。為了提高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交存效率和管理水平,福州市房管局開通“福州市維修資金線上繳交平台”,業主可以足不出戶,通過掃描二維碼交存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路”。
首創安全檢查“新方式”,對經營性自建房實行每月巡查“體檢”,“房屋結構安全月檢牌”一律上牆,房屋所有人、房屋巡檢人每月巡檢房屋安全,並粘貼月檢標簽。打造自建房“網上統管”平台,完善房屋信息大數據庫,巡檢員可使用閩政通APP掃碼上傳巡檢結果,實現房屋數字化“體檢”。建立常態化監管機制,採取“四不兩直”方式,以“零容忍”的態度,增加檢查的隨機性,擴大檢查覆蓋面,全市挂牌巡檢經營性自建房5萬多棟,核實群租房2641套,完成整改2392套。
打造“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先行城市”,制定出台了《在榕就業創業台胞住房保障工作實施方案(試行)》和《鼓勵台灣同胞來榕就業創業的十條措施》等,實行減免30%的市場化租金的優惠政策,簡化申請條件和流程,對來榕求職的台灣青年提供免費住宿,最長可達3個月等。2023年,福州市房管局會同市台辦組織了2批次台胞公租房申請,新增台胞公租房配租146戶。除了中心城區外,在各縣市和工業(產業)園區為台胞提供一定數量的公租房和保障性租賃住房。同時,堅持多層次廣覆蓋原則,將台胞中高層次人才納入人才保障體系,為一般就業創業台胞提供公租房,為來榕求職台青提供免費住宿,如推出首次來大陸實習實訓台胞15天免費住宿等政策。
迅速完善小區抗台防澇制度和設施。組織對台風導致地下室受淹小區進行復盤分析,按照“一盤一策”提出整治措施和治理方案。對接市勘測院建立了受災小區點位分布圖,制定並下發《福州市住宅小區地下室防洪防汛措施》《福州市實施物業管理區域防汛工作指導手冊》等。組織各縣(市)區房管(住建)局對轄區內物業小區防台防汛情況開展自查自糾、防汛演練、拉網式全面檢查等工作,推動物業企業嚴格落實。進一步提升電力設施防災抗災能力,推進小區配電設施防澇遷移改造,截至2023年12月,形成了第一批配電房上移項目清單,計劃上移項目20個。(江葦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