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打造“城市IP”,福建雲霄從文旅突圍

2024年02月08日12:34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繁花”盛放,“爾濱”吸睛……“城市IP”接連“出圈”,素有“四鄉五地”美譽的福建省漳州市雲霄縣也乘勢而上,蓄力前行。

近日,“漳州年·雲霄味”雲霄名優農特產品展銷會暨地標產品年貨節開幕。雲霄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近日,“漳州年·雲霄味”雲霄名優農特產品展銷會暨地標產品年貨節開幕。雲霄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近日,“漳州年·雲霄味”雲霄名優農特產品展銷會暨地標產品年貨節開幕。一眾地標產品、名優農特產品、精品旅游路線集中亮相,既是晒底氣,也是為新年發力文旅打響頭炮。

開漳聖王文化祖地、全國地標第一縣、“江南紅旗渠”向東渠所在地……“先天優勢”加持之下,雲霄早已瞄准文旅賽道。2023年,雲霄全縣共接待游客402.82萬人次,同比增長46.1%,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1.91億元,同比增長50.1%。

單有“先天優勢”不夠,還需“后天努力”。如何“破圈”,雲霄明確戰術打法——打造“城市IP”,從文旅突圍。

突出魅力“營”城,全面“種草”文旅。雲霄加快拓寬城市“流量入口”,讓游客從“我知”到“我游”再到“我留”,堅定走好“文旅城人產”發展之路。

推動地標美食出圈

因為一桌菜,記住一座城,“以食帶景”的吸引力無限。

年味漸濃,家住潮汕的黃雨欣無意間被一條雲霄東廈螃蟹飯的美食視頻吸引,這個95后姑娘當即收拾行囊,實地尋味打卡。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不僅讓黃雨欣被雲霄豐富的地標美食所折服,更讓她充分感受了當地獨特的風土人情。

雲霄特色美食螃蟹飯。雲霄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雲霄特色美食螃蟹飯。雲霄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雲霄田連阡陌、物阜民豐,擁有40枚地理標志產品。截至去年年底,雲霄全縣地標產品種(養)殖面積達16.8萬畝,年產值約35億元。叫響地標美食IP,發展“味蕾游”“舌尖游”,雲霄有資源優勢和農業基礎。

為了講好地標美食故事,塑造城市文旅形象,雲霄縣精心推出首張“雲霄宴”菜單,以東廈文蛤、鋸緣青蟹、馬鋪淮山、火田菠蘿等地標產品為食材,烹制金汁珍貝、儒將雄風、山海相依、礬塔銀波、飲水思渠等“雲霄十味”。

以首批十道地標菜為核心,雲霄不斷繪細地標美食尋蹤地圖,凝聚多部門宣傳合力,通過網紅主播探店、地標美食榜評選、發放美食消費體驗券等舉措,宣介漳江口紅樹林、將軍山、石礬塔等一批原產地打卡點,全面開啟雲霄地標美食破圈之路。

作為“枇杷之鄉”,雲霄“枇杷經濟”成為鄉村振興強有力的“引擎”。雲霄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作為“枇杷之鄉”,雲霄“枇杷經濟”成為鄉村振興強有力的“引擎”。雲霄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吃地標美食就來全國地標第一縣雲霄縣!”地標美食IP熱興起后,“紅樹林之夢”民宿老板張學明更加賣力在短視頻平台吆喝宣傳。他表示,“因為地標美食來雲霄旅游的客人越來越多,今年春節假期,我們的螃蟹飯供不應求、民宿房間預訂爆滿,預計到元宵節后營業額能突破50萬元。”

如今,以“雲霄十味”為始,一條“尋味雲霄”產業鏈正在不斷延伸,繁榮地標產品產區周邊田園採摘、濱海康養以及農家樂、民宿等旅游業態,提升地標產品附加值和地標菜肴客單價,將資源轉化為群眾實實在在的收益。

擦亮優秀文化名片

山水是旅游的外衣,文化則是旅游的內核。

雲霄縣歷史底蘊深厚,不僅以開漳聖王文化祖地聞名於海內外,亦有“江南紅旗渠”向東渠這一閩南水利奇跡坐落於此。如何深挖這兩座“文化富礦”,讓外界以此為放大鏡了解雲霄、愛上雲霄,成為擺在縣域文旅融合發展之路上的首要課題。

開漳聖王民俗活動備受關注。雲霄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開漳聖王民俗活動備受關注。雲霄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復興“開漳聖王文化”IP方面,雲霄縣委、縣政府以建設全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為抓手,不斷挖掘和豐富開漳聖王文化核心內涵,全方位保護和提升開漳史跡,建設並持續修繕提升縣開漳歷史紀念館、威惠廟、燕翼宮等一批開漳聖王文化重要交流平台,打造了1個省對台交流基地、3個漳台交流基地,逐步形成了集歷史古跡、民俗信仰、文化傳承為一體的“對台文化大走廊”。

同時,雲霄縣常態化開展開漳聖王巡安等民俗活動,舉辦兩岸書畫音樂交流、產業經貿協作、文化尋根謁祖和民間學術研討等活動,不斷擴大兩岸交流合作,提升雲霄文旅軟實力和經濟硬實力。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慕名到訪雲霄開漳聖王文化祖地的台灣學者、香游客超1萬人次。

位於雲霄縣的“江南紅旗渠”向東渠及其教育實踐基地。謝勤杰攝

位於雲霄縣的“江南紅旗渠”向東渠及其教育實踐基地。謝勤杰攝

在叫響“江南紅旗渠—向東渠”IP方面,各級各部門結合開展主題教育,以將向東渠教育實踐基地打造成全省主題教育特色教育基地為目標,不斷創新“走出去”模式,大力推動紅色研學、紅色文旅、紅色文創、紅色文演等業態融合發展,進一步擴大向東渠先進事跡對外傳播力和影響力,在新時代真正講活講好向東渠故事,打響雲霄優秀文化品牌。截至目前,已有超2萬人次參觀者造訪向東渠事跡展示館,通過向東渠先進文化事跡感悟之旅,重新認識雲霄、愛上雲霄。

做活“網紅城市”營銷

立住“城市IP”后,還需將“爆紅”變“長紅”。

深諳此道的雲霄,將育人、造節、辦會作為“城市IP”營銷的最強“三板斧”,劈開縣域文旅產業發展新天地。

雲霄95后女孩林萬華回鄉創業,通過互聯網帶動家鄉農特產品暢銷。雲霄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雲霄95后女孩林萬華回鄉創業,通過互聯網帶動家鄉農特產品暢銷。雲霄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育人,即培育一批“Z世代”文旅代言人。看准以95后、00后等群體的流量優勢和傳播勢能,通過加大政策扶持引導力度、建強青年助力鄉村振興直播聯盟、選聘文旅推介大使、舉辦地標產品短視頻大賽等形式,培育一批能“直播帶貨”也能“直播帶景”的文旅代言人,孵化一批優質文旅賬號搶佔視頻、社交平台,生動講好契合年輕人文旅消費需求的雲霄故事。

造節,即打造一批品牌文旅節慶活動。去年3月以來,雲霄全縣圍繞開漳聖王文化、向東渠先進事跡以及地標美食等主題,先后舉辦海峽兩岸(福建雲霄)開漳聖王文化節、“禮贊向東渠 建功新雲霄”活動、枇杷文化節以及首屆雲霄紅樹林螃蟹美食嘉年華等大型節慶活動,進一步提升增加城市曝光量、帶起“城市IP”熱度。

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候鳥“棲息天堂”,也是雲霄一張靚麗的名片。雲霄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候鳥棲息的天堂,也是雲霄一張靚麗的名片。雲霄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辦會,即辦好一批文藝展會和招商推介會。依托開漳歷史紀念館、民俗館、地標館等特色展館以及動車站等門戶節點,興起書畫、攝影及城市文明公益廣告作品巡展,賦予“城市IP”更多畫面感,為游客提供更優質的沉浸式文旅體驗。同時,將文旅推介作為招商引資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在福州鄉賢回歸招商推介會上宣介雲霄自然生態風光和人文魅力,吸引鄉賢回歸、客商來雲。

乘著文旅經濟風口前行,雲霄努力探索文旅下沉、縣域崛起的廣闊前景和無限可能。(蘇海森 郭揚)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