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印记特色街区21日开街 打造闽清版“三坊七巷”

2020年01月17日09:09  来源:福州晚报
 
原标题:梅城印记特色街区21日开街 打造闽清版“三坊七巷”

梅城印记特色街区21日开街 打造闽清版“三坊七巷”

闽清梅城镇毓麟宫。

20余处历史建筑镌刻三种印记

据统计,该街区有20余处历史风貌建筑,包括省级文保单位文庙,县级文物点牧师楼、温厝里,水门遗址、县署遗址等,以及特色建筑毓麟宫、吴氏宗祠、许氏贤祠等。

这个街区深深镌刻了闽清县城发展变迁的印记、多元文化融合的印记、姓氏家族发展变迁的印记。此外,这里还是梅清状元文化、礼乐文化沉淀之处。

具有城市发展变迁印记的代表性建筑有水门遗址和县署遗址。其中,水门又被称为通商码头,百姓由此乘坐鼠船米船外出创业,是爱国爱乡的闽清人闯荡江海的起点。清乾隆中期,这里设有百名汛兵,曾班兵戍台。经过本次改造提升,水门旧貌得到恢复,而且古城墙印记也实施了改造,再现码头风景。

多元文化融合印记的代表性建筑有毓麟宫、文庙和真源堂。其中,文庙始建于宋景德四年,系福州地区规模最大、始建最早、保存最好的县级文庙,纳入第八批省级文保单位。1924年比邻而建的礼堂和牧师楼,既有中式青瓦屋面,也有欧派红砖墙体,新颖美观。这里也是闽清开女学、西医之先河,倡西学东渐风气的兴起之处。

姓氏家族发展变迁印记代表性建筑有吴氏宗祠和许氏贤祠。许氏走出过福州史上第一位状元许将。北宋时期,他为官入相四十七载,政绩昭显,曾有“三日三升”的佳话。吴氏宗祠有300多年历史,此次改造成了历史文化展示馆,主要介绍闽清发展变迁历史中的八大文化:陈祥道陈旸的礼乐文化、吴孟超院士的事迹、华侨文化、状元文化、陶瓷文化、祠堂文化、红色文化和非遗文化。(福州晚报记者 陈木易/文 叶诚/摄)

(责编:陈楚楚、吴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