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笔从戎” 泉州三名工程技术员助力防疫工作

2020年02月27日11:19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桥隧中心驻大厦村寇贵萍和村干部正在给隔离人员测量体温,入户宣传。刘紫燕摄
桥隧中心驻大厦村寇贵萍和村干部正在给隔离人员测量体温,入户宣传。刘紫燕摄

疫情当前,泉州市公路局桥隧中心三名年轻技术员——俞如桦、寇贵萍、谢锴,紧急派驻福建经济重镇——石狮市蚶江镇石渔村、大厦村、石农村,协助疫情防控工作。

突如其来的任务、迥然不同的工作、全新的生活环境,三位年轻小伙子如何看待这次“出征”,如何应对挑战,顺应角色变化?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工程技术人员俞如桦:

■ 咦,这话闽南语怎么说?

【口罩要戴,要戴!】kiuo(2) dao(4) diou(3) di(4),diou(3) di(4) ——俞如桦(驻石农村)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工工整整记着对他来说“比英语还难”的闽南语音。

俞如桦说:我是外地人,不会闽南话。这次驻村入户,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只会讲闽南话,和他们交流很困难。我心里急呀!实在没办法,我就下载 “说咱闽南语”app学习,用最笨但是最有效的方法,把工作中常用语句注音,然后背下来。

“口罩要戴,要戴!”-- kiuo(2) dao(4) diou(3) di(4),diou(3) di(4) !“不要乱出门”-- m? tang(1) luan(4) chui(4) meng(2)……不到两天,一句句“疫情用语”, 俞如桦烂熟于心,朗朗上口。

■善意的谎言——不和爸妈视频,改用语音聊天。

俞如桦是龙岩娃,离家远。疫情以前,他每天都和远在老家的父母视频聊天,报平安。驻村战“疫”后,他离开市区,住到了驻村宿舍,一天倒有大半时间在乡间奔波。

“我不再视频,改用语音联系,不想被父母察觉我来驻村。一来,我们每天要在外面跑,相对比较危险。二来,驻村一线没有双休,每天都要奋战。另外,我觉得我们国力强大,肯定能战胜疫情的,等完成任务回泉州再告诉他们,省得让老人担忧。”

工程技术人员寇贵萍:

■人地两生,怎样做群众工作?——抓住时机宣传、安抚。

寇贵萍(驻大厦村)发现,每回入户,同行的村干部都会像吃了定心丸一样,向村民介绍:“市里非常重视,专门派驻人员下来”。于是,机灵的小寇就抓住这个时机,和村民唠家常,讲述一些典型案例,让他们明白:“一人不自觉,传染全家人。”“一人影响几千人,会被邻居骂惨的。”……

“以案示警”后,他不忘安抚鼓励:熬过这段时间,等疫情过了,该拜拜的拜拜,该打牌的打牌,该聊天的聊天,不急这一时呀。

■对特别顽固的人,怎么办?——多跑腿,多磨嘴,说到他们听进去,说到他们烦了散了。

有一些老人家习惯在村里走动,晒太阳,碰面了就会聊几句,这些人,大多年龄较大,读书不多,又比较固执。“碰上这种人,我们就是‘多跑腿,多磨嘴’,站在一旁反复劝说,不停地劝说,直到他们听进去了,或者烦了,散了,各自回家。对他们经常聚集的地方,我们会增加巡查次数。同时,上门动员他们家的年轻人帮忙做老人的思想工作。”

工程技术人员谢锴:

■完全不一样的工作,你们怎么看待?——驻村后得到锻炼,得到提升。

在谢锴(驻石渔村)这样的技术“直男”看来,工程技术活,是死的东西,跟群众打交道,做的是人的思想工作,需要更灵活一些,不能生硬的讲理论,要投入感情,通俗一点,亲切一点。

“驻村以来,我觉得自己沟通交流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谢锴自信地说。

■我是一个小齿轮,我要转起来!

驻村工作大多是琐碎、平淡、重复的工作,但是,任何一部高大上的机器都是由一个一个“轱辘轱辘”转的小齿轮组成的。“我是一个小齿轮,我要转起来,所有的小齿轮都要转起来,大家组合在一起,国家这部大机器就能发挥出单个齿轮所无法发挥出的巨大作用。”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我们都顶住了,打赢这场战役是必然的!”(陈盛妹 刘紫燕)

(责编:林东晓、陈蓝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