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栏和围墙破损、垃圾散落,有的杂草都快跟人一般齐了。”3月20日,福州市晋安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李日青回忆起第一次到后屿烈士陵园看到的情景,眼前荒弃的景象让他觉得痛心。
据了解,后屿烈士陵园长眠着两位福州市本土英雄烈士:一位是1934年牺牲的中共福建省委特派员王则炎,另一位是1935年牺牲的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代理书记叶凯。1995年4月,该陵园被确认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虽然在“名份”上陵园享受文物保护的待遇,但在实际管护中却有诸多难题。
李日青介绍,2019年的时候,陵园主管单位正进行机构改革,客观上造成了其疏于管理的状态,此外,修缮经费也是突出问题。据了解,设区市以上级别的烈士陵园有固定人员编制和财政经费支持,但像后屿烈士陵园这样的县级陵园则处境尴尬,有修缮需要也只能临时申请拨款。
同年11月15日,晋安区检察院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发出了检察建议书,提出了加强烈士陵园保护的建议和落实要求,有效推动了陵园修缮和保护工作。目前,陵园基本恢复了庄严肃穆的外观。
“我们根据检察院的建议制定了每个月的定期管理制度,结合周边学校的需求,将陵园发展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另外,修缮工作已经报请区政府,专家论证后就会有阶段性结果。”3月20日,该局副局长张波介绍了陵园目前的管理情况。
除了后屿烈士陵园,福州市还有许多承载着爱国主义精神的文物,李纲墓就是其中之一。
“从整套维护方案设计到具体对接协调,都有检察官们的身影,大家都很感谢他们。”李震涛是两宋之际民族英雄李纲的后裔之一,其宗族成立了一个民间团体,致力于李纲墓的保护,他们共同见证了闽侯县检察院悉心守护这项文物作出的贡献。
2019年9月,闽侯县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李纲墓未得到合理管护修缮,出现不同程度损坏,坟墓周围及道路两侧存在垃圾及违法构筑物,车辆则随意穿行导致两侧石雕面临损毁灭失风险。
“为收集固定证据,我们两次启用无人机,对1000 余平方米遗址和以遗址为中心外延20米范围进行航拍,对保护范围内违法构筑物、石雕受损等情况进行拍摄留存。”检察官赵福璋说。
2019年10月11日,闽侯县检察院向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发出检察建议。该局收到检察建议后,立即协调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主要领导,督促属地政府履行文物保护主体责任。次日,相关单位即设立石墩禁止车辆进入,清除整改道路旁活动板房和杂草。随后,其多次组织人员进行路道修整、卫生清理,专人管护,并投入5万元专项整修资金。
“我们希望对文物的保护是长效的,有完整的长效机制。”赵福璋介绍,县检察院将在李纲墓附近设立宣传栏,通过具体案例加强普法宣传,此外,他们还发动了社会力量,号召群团组织共同参与,一起保护好福州的历史记忆。
截至2020年3月中旬,福州市检察机关已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7份,并加强与文物主管部门沟通协作,有效推进了福州文物保护综合治理。
“进退一身关社稷,英灵千古镇榕城。”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制度创新固然重要,但尊崇英雄的精神力量同样不可忽视。烈士陵园、英雄古墓等文物建筑作为传承华夏民族爱国主义的物质载体,有着其不可替代性,福州市检察机关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用制度化、常态化方式将崇尚英雄的传统固定下来,为榕城的历史文化沉淀,为福州的人文厚重作出了自己的法治贡献。(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