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既是寄托对已故亲人哀思的节日,也是重温民族记忆、缅怀英雄的日子。滨水社区实践站、铁山社区实践站向居民推送“革命烈士网上纪念馆”、“战疫英雄追思堂”小程序、“云上嘉庚-陈嘉庚纪念馆”平台,鼓励大家在线点蜡烛、写寄语来礼敬先贤;黄庄社区实践站引导小朋友制作黄菊花、表演手语舞、书写英雄故事,向英烈致敬;在园博社区实践站,青少年们在社工引导下分角色吟诵英雄赞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
线上线下结合弘扬传统文化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清明将至,铁山社区许多家庭传出了琅琅的读书声。这是铁山社区实践站发起的“追思怀古,礼赞清明”的线上活动,通过吟诵、书写清明相关诗歌,表达对先人的追思;而在杏北社区实践站,线上清明知识问答也如火如荼开展,让居民学习清明的由来、发展和各地清明习俗,以及相关民间谚语、古文诗句,营造了浓厚的传统节日氛围。
据了解,各实践站挖掘清明民俗文化,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各项活动,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也丰富了居民的节日文化生活。目前这些活动已在陆续开展中。
品尝春卷、清明粿,是富有闽南特色的清明食俗。近日,岑西社区实践站发出清明美食征集令,鼓励居民在家制作春卷、清明粿,并拍摄照片和视频投稿参赛。安仁社区实践站精心组织了少量亲子家庭一起包春卷,送给坚守小区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不仅弘扬了闽南传统文化,也为“爱心厦门”建设添砖加瓦。
慎终追远、传承良好家风,是清明节的意义之一。银亭社区实践站举办“讲家庭故事,传优良家风”清明主题活动,引导孩子们制作宫灯、朗诵英雄颂、抄写清明相关诗词、讲述家风故事,引导未成年人缅怀先贤、铭记先烈事迹,弘扬良好家风家训、增强爱国热情。
因地制宜开展活动充实居家文化生活
疫情改变了生活方式,集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也适时而动,改变服务方式,尤其是在各大节庆、假期,积极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开展音乐、舞蹈、手工、书画、科普、阅读与朗诵、健身保健等线上活动,充实居民生活。
虽然疫情期间无法聚会,但元宵佳节这天,西亭社区的居民们通过一场“云晚会”“大团圆”了。在实践站的积极“搭台”下,孩子们纷纷在居民微信群里秀歌喉,《龙的传人》《歌唱祖国》《让世界充满爱》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让邻里欢庆元宵,也为抗疫一线的医生、社区工作者“打Call”。
植树节期间,宁海社区实践站利用邻近海岸、孩子们熟悉红树林的优势,开展线上“红树林科普知识”,提高居民爱护红树林、保护海岸线的意识。而在岑东社区实践站,社工们陆续收到了居民发来的阳台绿植照片,这是他们参加“最美阳台”活动的成果,一抹抹绿意为这个春天增添了生机。
“3·8”国际妇女节这天,三秀社区实践站开展手工制作短视频教学,让孩子们亲手制作花瓶等,送给亲爱的妈妈;叶厝社区实践站鼓励小朋友们在家打扫卫生、整理床铺,主动为妈妈分忧。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一句句充满爱意的祝福,代孩子们向“女神”表白,增进了亲子感情。
此外,各实践站还邀请心理咨询师为家长们上课,引导孩子们在家有规律地学习,给亲子关系开“心理处方”;链接跆拳道、瑜伽等教练资源,推出体能自修线上打卡活动,带领居民们居家锻炼,养成自律生活习惯;举办手抄报、书画大赛,丰富日常生活。(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林桂桢 通讯员 许启明 黄妙)
![]() |